冷兵器時代的大殺器,為何成為壓垮車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0-12-17 一品鏟史官

公元前405年,齊國發生內亂,三晉聯合出兵幹預,廩丘之戰爆發。

在這場戰役中,魏趙韓以靈活機動的步兵,包圍了排列成密集車陣的齊軍,隨後展開了大屠殺。是役,齊將死,三晉得兵車2000、齊軍屍體30000,堆成了兩個高高的山丘。

這場慘烈的戰役,標誌著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已經難以抵擋全新的步騎野戰包圍戰

車戰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公元前541年,晉國正卿魏舒率軍攻打東北部的無終等部,與戎狄步兵遭遇於大原的一處峽谷。

山地之中,車兵行動遲鈍。魏舒於是下令「毀車為行」,將車兵整編為步兵方陣,並取得了戰役勝利。

這是第一次有記錄的,中原以步兵為主力並取得勝利的戰役,而魏舒也就此創造了歷史。

公元前400年左右,就在廩丘之戰發生前後,一個叫吳起的魏國將領,開始選拔和訓練一支特殊的軍隊-魏武卒

不同於以往的軍隊建制,魏武卒的主力部隊,既不是車兵,也不是騎兵,而是攜帶弓弩的重甲步兵

在此基礎之上,吳起醉心研究了一套適合步兵方陣的戰法戰術,並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武卒主力戰勝了50萬秦軍,一戰成名。

而步兵方陣為主力的野戰和攻堅戰取代車戰,隨著戰神吳起一起,進入到了各國君主的眼中。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新的兵制和戰法。

公元前305年,趙攻中山,武靈王親率趙軍三軍,而由牛翦、趙希率領車騎和胡代的騎兵,也成為「五軍」之一,共同組成了趙軍的進攻主力。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引進了騎兵和騎戰,從此步兵方陣正面衝擊+騎兵側面奇襲衝鋒,這樣的步騎結合野戰和包圍戰、攻城戰成為戰役和軍隊的主角。

因此,車戰衰落於春秋末期,而取代車戰的步騎野戰和包圍戰,始於春秋末期,發展於戰國初期,成型於戰國中期

那麼,為什麼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會被步騎野戰所取代了呢?

車戰的地形限制

春秋時期是,首先變車戰為步戰的是鄭、晉兩國。因為他們經常與戎狄交戰,而戎狄地區多在山林地帶,車戰行動不便。

車戰的地形限制,是車戰被拋棄的首要原因。

春秋時期,軍隊的主力是貴族士兵架御的戰車,以及車後跟著的奴隸「徒步匹夫」,而戰場也常常是在地勢平坦開闊的中原地區。

因此,戰車高速行進帶來的衝擊力,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這種戰役對戰場和行軍的地形要求太高,一旦行軍到山林地區,戰車就發揮不了這個優勢了。

道路狹窄、叢林密集,戰車還未開動就已經被靈活的步兵所打垮。

而戎狄所居的就大多是山區或林區,而吳越地區水網密布也不適合車戰,因此他們的主要兵種就是步兵。

吳王夫差就曾以百人為一「徹行」,百徹為一「方陣」,也就是一萬名步兵組成一個步兵方陣。

而隨著中原國家對戎狄的徵服,以及吳越加入中原稱霸的行列,春秋末期,戰場已經不僅局限於中原的開闊地區,而是擴大到了太行山脈的山林地區和吳越地區等各種地形之中。

地形的複雜,需要一支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的兵種,而步兵應運而生。

戰爭規模的擴大

地形的限制只是一個開始,而戰爭規模的擴大,為車戰退出戰國舞臺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時不過兵車八百乘,大約3萬人。接替齊國稱霸中原的晉國,雖然從一軍擴展到了六軍,但幾次大戰如城濮之戰、鞍之戰,晉軍也不過八百乘,合計兵力2萬多人。

但到了戰國初年,各國的兵力就發生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公元前529年,魯昭公十三年,晉治兵於邾南,甲車四千乘,約12-15萬兵力;楚靈王時,楚國單是陳、蔡、東不羹、西不羹四個大縣,就有四千乘兵力。

所以,這才有了蘇秦合縱時所說,大國帶甲百萬者比比皆是,即使小如韓國也有30萬以上的兵力。

兵額的增加和參戰人數的劇增,是戰國變法的一個成果之一:建立縣制,全民參戰。

這種變化帶來了兩個比較重要的後果:

其一,兵員的主要構成部分由國人、貴族變成了農民、野人。農民和原來的野人,習慣了耕作,卻沒有御車作戰的習慣和駕車的專門訓練。

因此,在戰役頻發的戰國時期,訓練大量完全沒有基礎的他們成為戰車兵,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位步兵取代車兵成為戰役的主力,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其二,戰車是個消耗品。製造一輛戰車和戰後的維護、修補費用,是一筆昂貴的費用。

這就是為什麼春秋時期大國的標誌就是「千乘之國」,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力,難以支付巨大的戰車製造和維護費用。

而大規模的作戰和頻繁的戰役,使得各國必須支出更加巨大的戰車製造費用,以及更加頻繁的戰車維護費用。哪一國也耗不起。

所以,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役的頻繁發生,昂貴而對士兵經驗要求較高的車戰,必然被相對造價便宜而對士兵經驗要求較低的步戰所取代。

戰爭形式的變化

而戰役方式的變法,更是給了車戰以更巨大的創傷。

春秋時期,戰爭的目的在於迫使對方求和或者承認失敗,由於國力的相對平衡和統治方式的落後,各國難以有進一步的人口和領土需求。

因此,春秋時的車戰,貴族們將戰車排成車陣,然後互相衝鋒。

這種整齊的車陣,一經交戰,戰敗的一方車陣一亂,便再難整頓部隊,重新列陣交戰。因此,這種車戰最多維持1-2天,就會決出勝負。

但隨著春秋的結束和戰國的開始,這種戰爭形式發生了變化。

首先,由於各國國力差距的拉大,戰役從單純的分出勝負,變成了掠奪人口、財富和土地,因此,突襲、偷襲、包圍、持久戰成了戰役的常態;

其次,大量農民的加入帶來了防禦工事的修築經驗。各國建立了各種關塞亭障以及長城,這些堅固的防禦要塞拖延了戰爭的時日,以及攻堅的難度。

這兩者帶來的是戰爭形式的變化。魏惠王曾圍趙都邯鄲三年,孟嘗君合縱伐楚持續了5年之久,而華夏大地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

因此,攻堅戰、持久戰、殲滅戰成為戰場的主角,而車戰的速戰速決的野戰方式和脆弱的攻堅能力,卻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戰爭形式。

因此,步騎包圍戰和攻城器械的協同作戰,逐漸成為戰場的主角,而車戰更加被各國棄如敝履。

車戰的致命剋星-弩

雖然如此,車戰只是不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戰車的戰鬥力,一直要比單純的步兵和初期的騎兵要強,直到這種兵器的出現。

春秋時期的主要兵器都是銅製的,據說周王室多次伐楚就是因為南方巨大的銅礦。而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更加鋒利和堅固的鐵製兵器開始大量出現了。

而鐵兵器的出現,帶來了另一個戰場大殺器-遠程強弩

有證據表明,弩在戰國初期就開始被裝備到軍隊中,到了戰國中期,弩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孫臏兵法》中就曾記載「勁弩趨發者,所以甘戰持久也」。

這裡的並不是我們在歷史劇中常見的弓箭,而是「發於肩膺,殺人百步之外」的大殺器。

弩的強弱是由弓弦所能拉動的重量所計算的,比如魏武卒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能拉動「十二石之弩」,而當時最為強大的韓軍勁弩,弩機射程可達六百步。

而這種弩,並不完全是依靠手臂力量來拉動的,而是依靠腳踏力量和機件發動的。

順便說一句,有人以弓箭射程減少和弓弩力量減弱,來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力量減弱了,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古人已經學會應用工具,而不單純是用臂力來拉動弓弩。

不僅如此,戰國時期,連弩的技術也已被攻克,弩兵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發射數量眾多的強弩,用以大量殺傷敵人。

那麼,弩的大量裝備和車戰的衰落有何必然聯繫呢?

當然有,因為這意味著戰車的戰力已經不足為懼。

前文提到,車戰主要依靠密集的陣型、巨大的衝擊力來形成戰力。而弩的遠程射擊能力,就能夠很好的克制密集整齊的車陣。

對於弩兵們來說,戰車兵簡直就是活靶子,還沒跑到跟前,就已經被射成了篩子。

這就是為什麼《戰國策》中說,攜帶勁弩的韓卒可以「以一當百」的原因。戰國初年的廩丘之戰,被陣斬3萬人的齊軍應該是嘗到這種步兵勁弩的厲害的。

因此,弩的出現,終結了車戰的最強戰力,成為壓垮車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子彧說

有著巨大的地形限制、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又不能適應頻繁的攻堅戰、難以被大量從軍的農民所掌握,現在連戰力優勢也沒了,那麼,車戰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因此,到了戰國中期,特別是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橫空出世以後,步騎野戰配合攻城器械,幾乎全面取代了車戰,成為了戰場的主角。

而春秋時期盛行的車戰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車戰也並沒有因此而徹底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比如在衛青的漠北之戰,就曾將戰車圍成營壘保護中間的步兵,防止騎兵的直接衝擊。而且,在西安挖掘的秦始皇兵馬俑中,也並不乏馬拉戰車的身影。

這說明,戰車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它的主要作用從軍隊主力,變成了野戰時的防護和物資的運輸,等戰場附屬和協同的作用。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克裡斯滕森的一筆學費,壓垮法夫爾的最後一根稻草。...
    克裡斯滕森的一筆學費,壓垮法夫爾的最後一根稻草。五年前的德甲第五輪,門興格拉德巴赫客場對陣死敵科隆,19歲的年輕中衛克裡斯滕森與老將布勞韋斯搭檔中衛。是役莫德斯特力壓克裡斯滕森回頭望月得分,這也成為了德比大戰的制勝球。年輕的丹麥人付出了學費的同時也讓門興吃到了六連敗,功勳教頭法夫爾隨後堅決地選擇辭職。
  • N刷《陳情令》才知道,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師姐
    從去年的夏天開始,《陳情令》就成了經常翻看的電視劇,只是每次翻看都有新的感悟,而今天的感悟卻是師姐並不是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魏無羨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人性的醜惡!
  • 布歐的做法估計是壓垮貝吉特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看來布歐的做法估計是壓垮貝吉特的最後一根稻草!明明能復活所有人,還為什麼要回放所有事件,還讓他出醜。明明自己在教訓女兒,確被別人無故的指責,搞得所有事情都是它造成的,既然不被認可,那就毀滅一切吧,我要讓他們知道力量才是王道!
  • 它成為壓垮櫻花莊寵物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為何被全網黑
    本子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真要說的話,本子應該是壓垮這部動漫的最後一根稻草。孩童時代附近總有幾個孩子學習成績拔尖,興趣愛好廣泛,是公認的好孩子,學生時代,你費盡心思解不出來的數學題,別人可能看幾眼就找到了思路,你做一道題的時間,別人可能半張卷子都做完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是就是有的人擅長的事情比你多。
  • 它成為壓垮櫻花莊寵物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為何被全網黑
    本子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真要說的話,本子應該是壓垮這部動漫的最後一根稻草。動漫裡面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在他們身上也或多或少的人找到自己的影子,畢竟櫻花莊給人的感覺就是真實。當然,動漫畢竟是動漫,我們也不可能擁有天然呆而且巨漂亮的女朋友,就連七海那樣的青梅竹馬都是奢望。
  • 這將成為壓垮蔡英文當局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民黨認為,社會各界對於今天的審查結果不會感到意外,但執政黨應該省思關掉一家新聞臺,對臺灣長久以來保障言論開放與新聞自由所造成的傷害,用行政力量幹預新聞媒體立場,只會讓臺灣產生寒蟬效應,成為一言堂的社會氛圍,絕對不利於臺灣民主的正常發展。
  • 壓垮PSV的最後一根稻草?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上架,Steam好評如潮
    壓垮PSV的最後一根稻草忘了從何時開始,PSV總是伴隨著「積灰」二字出現。由於沒有新遊戲登陸,停產的索尼掌機PSV逐漸成為了玩家茶餘飯後埋汰的對象。但對於《女神異聞錄》的老粉絲來說,PSV永遠存在的特殊意義,因為那是從2012年起就獨佔《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的平臺。
  • 「鯊紋」,是壓垮羅永浩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Anthony Brennan博士在一項研究中發現,鯊魚皮表面有一層特殊結構,這種結構可以讓鯊魚在海洋裡免受藻類微生物的困擾,經過博士多年研究,他發現,這種特殊結構不僅可以抑制藻類生長,還有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最後製做出仿鯊魚皮抗菌材料——「鯊紋」。
  • 先溫情再放刀,順平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黑化,七海太溫柔!
    虎杖悠仁在與人相處過程絕對不會讓對方尷尬,比如說了解到順平沒有朋友就主動與順平聊天,最後兩人成為好朋友。在順平家吃飯之時,也開始玩梗逗樂阿姨與順平。總而言之,虎杖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十分溫馨。其實在見到這一溫情片段時,忘川一度認為順平會直接洗白,結果卻是為了黑化!溫情之後再放刀也一直是漫畫中常出現的套路。
  • 網點不堪重負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經濟調查  降費罰款成壓垮基層快遞點的最後稻草?  眼下,劉喜祖面對近30萬元的罰款,被停工號的20名員工,以及車後箱還沒派送完的快遞無可奈何,「把你推到湖中間了,你還想回頭?」隨著每年「雙11」營業額的節節攀升,快遞行業成為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成為加盟商的一員,意味著自己將成為四通八達的快遞網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現實是,「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百世匯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的激烈競爭正成為壓垮不少基層營業網點的最後一根稻草。
  • 《裝臺》:蔡素芬離開刁順子,只差最後一根稻草
    她每天要踩著三輪車,一大早去菜市場買菜,滿滿一車,幾十號人一天的飯量,踩都踩不動。回來還要洗菜,揉面,做飯,又是幾十個人的量,最後工人們都休息了,她還要洗碗,還是幾十個人的量。她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這種新生活帶來的疲憊和厭倦,都掛在了臉上。晚上終於可以休息了。還要和幾十號漢子擠在一個棚子裡。這是她從未體驗過的生活,也是她曾經沒有想像過的生活。
  • 魅族17:黃章歸來的王者之劍,還是壓垮魅族的最後稻草?
    作為魅族2020年的扛鼎之作,它到底是算黃章歸來的王者之劍,還是會成為壓垮魅族的最後稻草呢?最近,魅族在手機市場又引發了一場波動。然而,事情的主角,並非產品層面的魅族17,而是一條「黃章不再是魅族大股東」的傳聞。事後魅族官微正式發文表示,魅族股東沒有任何變化,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相應公司查詢軟體的錯誤信息。
  • 2003年,成龍花3億拍《飛龍再生》慘敗,成壓垮港片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大投資又很難拍出高質量大片,這種惡性循環加速了港片的頹勢,《飛龍再生》本來是想救港片,沒想到成壓垮港片最後一根稻草,成了港片粉絲心中一根刺!最後主角組隊絕地反擊!可《飛龍再生》反反覆覆就一直在講大反派抓靈童,成龍救靈童。統治世界?成為上帝呢還有片中另一個主角李·伊萬斯,徹徹底底就是在搞笑,完全沒有一點點對劇情的推動,這樣的角色就是多餘的!
  • 日本動畫界開啟「文藝復興」,「業界要完」前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系列的操作看得人眼花繚亂,在如今日本動畫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把曾經那些經典作品拉出來重啟,也不失是一種好辦法,但這到底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表示業界再無好的作品拿出,還是絕望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動畫通過這些老作品的帶動,開始轉型浴火重生,這些現在都不得而知一切只能交給時間來判斷。
  • 屍兄: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龍右拋棄人性的最後一根稻草
    屍兄: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龍右拋棄人性的最後一根稻草。屍兄是一部驚悚類型的漫畫作品,曾經是國漫的驕傲。不過如今的屍兄已經完結多時,因此熱度在不斷地下降。龍右作為漫畫中的最大反派,行事風格桀驁不馴,做過很多荒唐的事情。
  • 屍兄: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龍右拋棄人性的最後一根稻草
    屍兄: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龍右拋棄人性的最後一根稻草。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成為壓倒龍右的最後一根稻草。被徐福騙,被王上整,心愛的女人成為王上的妃子,最後還因為自己陣亡。來到現代後,本以為實力無敵於天下,卻依舊無法保護美麗的小惠。
  • 可不是「風中的稻草」!
    我們知道straw有「稻草,麥稈」的意思,wind有「風」的含義,那a straw in the wind是什麼意思呢?straw in the wind的意思是「something that suggests what might happen」,即「(預示某事的)跡象,徵兆,風向標」。
  • 曾經的大殺器卻消失於歷史
    冷兵器十分發達的古代中國,很早的就進入了鐵器時代,使得戰爭的發展急劇變革,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各種冷兵器的發明使得社會進入急劇動蕩的時代。刀劍弩等各式武器的飛躍式發展,讓中國朝代的變革較以往更加迅速,同時加上一些朝代之中可能會有某些奇人異事的突發奇想,產生一些驚豔於時代的武器,以至於能夠所向披靡,達到無所不能的地步。但是最終也擋不住時間的步伐,成為歷史品陳列在孤寂的博物館之中。
  • 20年代關東大地震:成為壓垮和平的稻草,讓日本邁入對外擴張道路
    那為何這樣一場自然災害,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國運的?在11點58分的時候,一聲聲的巨響,一場7.9級的東京陷入了地動山搖之中,位於震中的橫須賀造船廠頃刻間被夷為平地,港口上停泊的8000餘艘大小漁船和商穿被海嘯吞沒,排水量4萬噸的戰巡天城號(赤城號的姊妹艦)被地震餘波摧毀。而此時正值日本人的午飯時間,皇宮裡在招待外賓的裕仁皇太子不顧形象跑出門外,看到的卻是末日一般的東京。
  • 祖孫兩人家中上吊自殺,壓死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壓死人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是生活壓力?還是內心孤寂?又或是社會上真實存在的隱疾?7月19日,在湖南東安縣發生了一起人間悲劇:63歲的外婆,帶著13歲的外孫,在家中上吊自殺。孩子的父母在哪,為何把孩子單獨留給外婆撫養?如果老人得到了安撫,能看到生活的希望,也不至於此。男孩才13歲,正是上初中的年紀,不知道為何也會走上這一條絕路!據悉,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獨留老人和孩子相依為命,一老一小孤苦無依。說起來,這又是一個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故事,留守家庭現在已經成了社會短板,成分社會的隱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