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行回向(普賢行願品8句精華)

2020-12-17 文殊經函與文殊智慧劍
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妙吉祥文殊師利菩薩!

佛教修行儀軌一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皈依發心,第二部分是:正文內容,第三部分是:結行回向。

《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

我們做結行回向基本都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中的精華八句話。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普賢菩薩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不解,回向文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用《普賢行願品》中的八句精華做回向?現在解釋這八句話的含義。

(1)文殊師利勇猛智。文殊菩薩無盡勇猛智。

聖者文殊師利菩薩具有無盡勇氣與智慧,文殊菩薩證悟了勝義諦的實相,並對世俗諦的一切法都無餘通達,文殊菩薩能以大智大勇,將無數的眾生從輪迴深淵中解救出來。

(2)普賢慧行亦復然。普賢菩薩慧行亦復然。

普賢菩薩度脫眾生的無比大願大行,我都同樣效仿。

(3)我今回向諸善根。如是所有善根皆回向。

修行此善法所產生的一切善業功德,全都盡力回向給眾生。

(4)隨彼一切常修學。我今隨彼一切常修學。

我將追隨著所有利益眾生的菩薩聖眾,以無比的勇氣修學菩薩道,發菩提心,行菩薩行。

(5)三世諸佛所稱嘆。三世一切如來正等覺都讚嘆如此回向最殊勝。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的無上正等正覺佛陀。三世諸佛都讚嘆如此回向是最殊勝。三世諸佛菩薩都稱嘆,這種以悲智雙運的方式回向是最為圓滿的,空性智慧與大悲方便相互運作是最上等的回向。

(6)如是最勝諸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是最殊勝的。

最殊勝的普賢菩薩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菩薩十大願。

(7)我今回向諸善根。所有我之善根亦如是。

我所做的一切善業福德,無論巨細,都像諸佛菩薩所稱嘆的那種無上回向方式來回向。

(8)為得普賢殊勝行。為得普賢勝行乃回向。

為了獲得普賢菩薩利益眾生所行的種種殊勝菩薩行,我也效仿普賢菩薩,將三世所作的一切善業回向,使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獲得無上佛果。

有的人念誦讀書,只念口簧,不解其義,囫圇吞棗,經臧經續的含義不管的,只要念過就算了,管他什麼含義不含義?像有的醫生治病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內臟發生的病變一概不管的。有的人讀書,反正讀過就算了,書中含義不管的。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的勇猛智,沒有勇猛一點,得不到智慧,有的人工作單位放假了,吃了睡,睡了吃,沒有半點用功思考,如何獲得智慧。還有回向前,念3~7遍金剛薩埵百字明,如果時間不夠,念3~7遍金剛薩埵心咒(嗡ong班扎薩埵吽),再念《普賢行願品》八句精華回向。

金剛薩埵

為什麼念《普賢行願品》八句回向文前需要念誦金剛薩埵百字明或心咒(3~7遍)?因為金剛薩埵百字明或心咒是空性的圓滿,我們修法過程中可能有不清淨的念頭或帶有很多私心雜念,在最後做結行回向時如果念誦了金剛薩埵的百字明或心咒,一切所有的修法功德都將圓滿,因為金剛薩埵百字明或心咒是空性的圓滿。

現在,我做一次標準的結行回向。

金剛薩埵百字明或心咒(嗡ong班扎薩埵吽),念誦3~7遍。

念誦回向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解讀「普賢10大願行」,得此修行法門,方得圓滿佛果!
    星雲大師:解讀普賢十大願王「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這是我們最常念誦的《普賢行願品》裡的一句,但是,關於普賢菩薩發下的十大願行,也許我們並不了解?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下十大願行,做為修行法門,期能圓滿佛果,吾輩學人可效法「普賢十大願」作為修行目標。內容如下: 1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禮敬諸佛,就是尊重一切眾生的人格,如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 這樣回向,你業障消失得很快 !回向的神奇力量居然如此之大...
    回向得愈大,功德輾轉增勝——不是那個物質多少,這是一般的物質供養。咱們念經的時候,咱們讀《普賢行願品》,大家都知道法供養為最。不論你念《地藏經》、念《金剛經》、念《阿彌陀經》,你念完了你要加以回向,用普賢的回向願來加以回向,你那功德就變成不可思議的功德了。你能夠把你這個念經的功德、或者修行的功德回向給現在苦難一切眾生,那對你自己,業障消失得很快。
  • 佛弟子應該這樣回向
    歡迎關注"禪覺正者",廣結善緣,功德廣大,感應至深!不論念經持咒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給法界,回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或根據自身問題而回向。
  • 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
    九者恆順眾生,這是利他行,回向眾生。這一行願所表述的道理非常精彩。恆順眾生就是恆常隨順眾生各種不同的根性,予以利益去成就他們。恆順眾生不是恆順自己,一個具備無我空慧的人才能做到恆順眾生。眾生有種種的根機、種種的欲樂、種種的習氣,我們都要去恆順。
  • 簡單六個字,具足信願行
    第十八願的成就可說就是成就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善導大師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作了精要的解釋,就是有名的「六字釋」: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 地藏經賞析:地藏菩薩本願經回向文和誦讀方法
    讀誦本願經要心誠,要無所隱瞞,要真心真意對待佛祖。一、讀誦前——昭告:(每天做功課時,在問訊前,先淨身口意,在佛前說明此次做功課的目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全卷經文(本處暫略)二、讀誦後——回向,站起來代冤親債主懺悔、皈依三寶與發願。1、回向文:(合掌)弟子○○○願以此所誦《地藏經》一部之功德,回向給弟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積累無量福報
    一、為什麼要回向佛教說,一個人的發願和回向可以就如種子因地,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結什麼果,他是人天發心,將來果報在人天,如果他是貪嗔痴慢自私自利之心,那未來是三惡道,是小乘發心將來在羅漢,大乘為眾生不為自己的發心在於殊勝一乘佛道,一個人的回向文,可以知道他的發心、修行見地和願力等情況。
  • 佛教:遇到大事,如何在家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 文:金剛智慧海佛教:遇到重大事情,在家如何求觀音菩薩,如何還願、回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百求百靈,無願不滿,但是很多人不懂得在家裡祈求供養的方法。
  • 大願法師:什麼是「十圓滿」呢?
    眾同分,我們學過「百法」的就知道,這個是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之一。比方說人與人同分,這個就是眾同分圓滿,就是我們能夠生在人中。第二種圓滿就是處所圓滿。我們生在人中,而且會生在那些有佛教的四眾弟子的地方,稱為處所圓滿。第三是依正圓滿,是依報圓滿和正報圓滿。依報圓滿是生在中國。中國是指有佛法,佛法興隆的地方就稱為中國,沒有佛法的地方稱為邊地。
  • 心經常識: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心經》、《大悲咒》、《普門品》回向文。心經回向文弟子願以此所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功德,回向給弟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祈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諸佛菩薩、慈悲作主,超拔他們,令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弟子真心求懺悔!
  • 夢參老和尚:西藏密宗雙身法,母性是文殊是智慧,男性是普賢行
    這就附帶著說一下子,咱們都知道西藏密宗講雙身法,把它看成了男女關係了,他不知道那個母性的是文殊師利,是智慧,男性的是普賢行。智慧母跟普賢行,智慧跟普賢的願行結合才能成為究竟佛果,這種呢是即身成佛具足文殊普賢,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願。咱們看供那個像,認為是男女關係這個就麻煩了。大家看到那個菩薩頂中間有個殿,殿裡是帶箭文殊,是唐朝的故事,一直延續下來。
  •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十大願
    峨眉山景區山門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微妙上願,《十大願王》出自《普賢行願品》,誦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課上都會念到的,普賢菩薩在久遠劫前就已經成佛了,因為願力緣故
  • 佛教:普賢菩薩留下的五道密咒,願您常持念,功德無量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98篇《普賢菩薩行願品》各位師兄應該不陌生,這本來是大乘佛法第一經《華嚴經》的最後一品,後來又被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把它單獨抽出其實原因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十大願」極為殊勝,和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本願,以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裡面還包含著五句無上殊勝的密咒,經常念誦並奉行功德極大。
  • 心念泡在七寶池 行在八正道上
    如諸菩薩摩訶薩: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想行眷屬海,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建立施設海,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稱謂名字海,普能隨入一切眾生種種方俗語言海。」到此四句,眾生部分,表示四攝法:第一布施,第二愛語,第三利行,第四同事,用來接引眾生,趣向覺悟。
  • 準提法門|「回向」非常重要,準提行者不可不知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願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願(與發願的區別在於發願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後)。回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為父母健康而誦咒後,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並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如果在這以後,生起嚴重的嗔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間不能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