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碼寶貝》初代 8 只數碼獸。圖/文風
這是「文説」的第169篇原創文章
近日數碼寶貝大電影上映,名字叫《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
一聽這個標題,大家的情懷紛紛被攪起來,仿佛不去看最後一面,就是對童年的背叛,不去捧場,就是對潛意識懷舊的否定。
宣傳海報做得很漂亮,我們看看。
▲ 《數碼寶貝:最後的告別》。圖/網絡
▲ 《數碼寶貝:最後的告別》。圖/網絡
主角都從當初的小孩長大成青年。
在繼續往下說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數碼寶貝這個 IP,它究竟是講什麼的?
數碼寶貝,翡翠臺又稱為數碼暴龍,故事很簡單,一句話可以概括:數碼世界選中幾個孩子,給他們每人發一隻數碼獸,幫手打壞蛋拯救世界。
然後,數碼世界的壞蛋隔三差五出現,於是每期都選幾個小孩……就是一直沒選到你……
它跟寵物小精靈不同之處在於:寵物小精靈的世界觀裡,寵物都是實體,(絕大部分)不會說話,也不怎麼有社交;而數碼寶貝的世界觀裡,數碼獸都生活在網絡世界,他們都是數據集合體(所以是虛擬的),但是會說話,會思考,甚至有自己的村落和文明。
外表看起來同樣是怪獸,所以當數碼寶貝一出來的時候,有人說它抄襲寵物小精靈,其實不然,他倆世界觀壓根不同。總而言之,這兩部都是 80 ~ 90 後的經典童年回憶。
說回這個 IP,目前有 8 作,前 4 作都值得收看,1 和 2 的世界觀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看做是數碼寶貝的正統,3 和 4 也很多粉絲追捧,引入的設定也很有趣;至於第 5 ~ 7 作,無力吐槽,有點狗尾續貂的味道(第 8 部還沒出完,不好評價)。
我們來看看前 4 作,第 1 作,最經典。
▲ 《數碼寶貝1》。圖/網絡
第 2 作,延續第 1 作的世界觀和部分人物。
▲ 《數碼寶貝2》。圖/網絡
第 3 作,加入了四聖獸和十二生肖等神獸,很有趣。
▲ 《數碼寶貝3》。圖/網絡
第 4 作,引入了各種合體和進化,變得越來越玄乎,不過很吸引觀眾。
▲ 《數碼寶貝4》。圖/網絡
第 5 ~ 7 作,有點蛋疼。第 5 作,又是亞古獸,是沒有其他數碼獸可用了嗎?你為什麼用鼻孔瞪我?這部設定已經脫離世界觀了,因為主角大吼一聲然後一拳就可以打倒 BOSS。
▲ 《數碼寶貝5》。圖/網絡
第 6 作,這是什麼玩意?
▲ 《數碼寶貝6》。圖/網絡
第 7 作,連應用程式都是數碼獸(應用獸)了,腦洞有點大……
▲ 《數碼寶貝7》。圖/網絡
我們看下圖可以知道,這個 IP 從 1999 年開始到現在一共有 8 作。
▲ 《數碼寶貝》TV動畫。圖/百度百科
有 TV 版,就有劇場版,而每部劇場版都是對應一個 TV 動畫的。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留意到,原來最近上映的這部電影《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是第 8 作動畫的電影版(兩張圖表最下面一行)!
▲ 《數碼寶貝》劇場版動畫。圖/百度百科
第八作動畫就是這個,《數碼寶貝:》。冒號後面那個符號應該是暴龍機,本作又名《數碼寶貝:重啟》。
▲ 《數碼寶貝:》。圖/網絡
第 8 作動畫,跟第 1 作動畫,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首先,它算是重製,也不完全算。在劇情上,有一點像,但也有原創的地方,可以理解成(第 8 作動畫)用舊人物(第 1 作動畫)重新述說一個新的故事。
▲ 《數碼寶貝:》。圖/豆瓣
因此,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嗎?
這部所謂的電影,所謂的最後的進化,其實是第 8 作動畫的電影版而已!它跟我們童年第 1 作動畫是沒關係的!
不要傻傻分不清被人消費了情懷,還感動得匆忙發朋友圈感嘆,再誤導一波不明所以的群眾,這不是一個及格的數碼寶貝粉絲。
要知道,數碼寶貝 1 和 2 正統的大結局已經在 2 的結尾有交代,大家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而不是電影《最後的進化》中的迷茫、苦逼、社畜。
我們看看初代主角最後的結局交代:
▲ 《數碼寶貝》官方結局。圖/網絡
最後的(官方)結局其實是這樣的:
▲ 《數碼寶貝》官方結局。圖/網絡
多好的結局,而這部電影的結局竟然是大家的數碼獸都消失?
這部電影的設定簡直是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大家成長了,失去了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數碼獸消失?
導演,你是不知道被選召的小孩,正是因為有無限可能,才會長大,怎麼倒過來人類成長了,數碼獸還消失了?你是在吐槽大家成為社畜,再無可能翻身了嗎(多麼痛的領悟)?
其次,導演說因為《Butterfly》這首歌過於神話,所以不用???甚至連《光芒與希望》、《Braveheart》這些音樂都忽略,阿古獸和加布獸最後進化成2個獸人???
當我們在懷念童年的時候,這位導演,你知道我們在懷念什麼嗎?
說好的爺青回,現在是爺青毀啊!你說一下皇家騎士獸、奧林匹斯十二神族、三大天使、七大魔王、十鬥士、四聖獸、十二神將也好啊!
你不能仗著我喜歡你,一直無下限的粗製濫造啊,實在不行,初代故事就不要再出了吧!
目前票房是這樣的,1.24 億的票房(截止2020-11-26)。
▲ 《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票房。圖/貓眼專業版
對比下近幾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看看是什麼概念。
▲ 近幾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票房。圖/貓眼專業版
實事求是的說一句,其實這部電影沒那麼差,畫面能看,劇情也過得去,但它設定其實是背叛原作的,與其說它是TV版 1 和 2 的續作,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平行宇宙更合適。
既然是最後的進化,那後面是怎麼接回來原始的大結局?你都《最後的進化》了,後面還出《我們回來了》,這不是坑爹是什麼?
原著的劇情,即使是最後的進化,也不會是這樣走向……
製作人可能覺得粉絲的情懷可以收割完一波又一波,想學人家《多啦B夢》出一個電影版《伴我同行》,於是來一個最後的進化、最後的別離、最後的最後、最後的送別,送完又送,沒完沒了。
▲ 電影《天下無雙》片段。圖/網絡
你搞得我好亂啊,究竟這次送完,下次還送不送?我要貢獻多少張票房給你才滿足?你能不能一次做一部讓我看得酣暢淋漓、涕泗橫流的大電影?又或者是你學學柯南,雖然不是非常優秀,但至少保質保量。
▲ 電影《功夫》片段。圖/網絡
其實,正統續作是有的,那就是所謂的《數碼寶貝大冒險tri.》,其中 「tri.」 是數字 「3」 的意思,表示本作是繼 TV 版第 1 作及第 2 作後,推出的新作。
然而這部《tri.》,讓大家失望之至。
▲ 《數碼寶貝tri.》劇場版動畫。圖/百度百科
大家看表格可以知道,短短 6 集劇場版動畫,從 2015 年做到 2018 年,你是想持續曝光 IP 嗎?
除了進化有一絲亮點,其餘大多文戲,囉囉嗦嗦,沒懸疑還枯燥,依舊展示大家成長後很迷茫,思考的內容也不見得深刻。
豆瓣評分也是徘徊在 5.3 ~ 7.4 分之間。
▲ 《數碼寶貝tri.》劇場版動畫。圖/豆瓣
從《tri.》開始,到第 8 作的 TV 版重啟,甚至最近的大電影《最後的進化》,一直拿初代的故事出來煽情消費。
寫到這裡,我不禁回想起小學時期一群夥伴彼此租借數碼寶貝 DVD 光碟回家看的情形。
那時候每出一集,總有一個小夥伴馬上買回來,然後我們輪流借看。最驚喜莫過於第 1 作結束了,然後有一個白天,被告知晚上開始播放第 2 作,那真是難忘的回憶,比今天看大電影還要期待的感覺。
你說今晚 5 點就要來,我 1 點就開始期待。
如果經典不能超越,就放過它吧,何不重新講述另一個故事(導演:你以為我不想啊,但賺不到錢啊!)?
我們雖然長大,但內心依舊住著一個小孩,一個渴望被選中,然後去拯救數碼世界的夢。
▲ 電影《功夫》截圖。圖/網絡
圖文 排版 | 文風
文風說 | 要跟我一起拯救世界嗎?
- 關注我,帶你學設計 -
這是「文説」的第169篇原創文章
文風,文藝設計師,與您分享有趣事物和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