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百家號蟲子天下原創文學點評第七百八十九期上線啦!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平頂山收服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過程當中,太上老君為何要「出賣」觀音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的故事!
過了平頂山,師徒四人接下來就到了寶林寺,在寶林寺裡,唐僧師徒就遇到了烏雞國國王的魂魄的求助,從而引發了烏雞國除妖的故事!只是在這個故事之前,有一段師徒四人在寶林寺賞月的情景!在這個情景當中,一輪明月,顯示出唐僧師徒禪心的高低,為何豬八戒的感悟最經典?
雖然說,唐僧師徒入住寶林寺的過程有點一波三折,但是在孫悟空的威逼利誘之下,師徒四人總算能在寶林寺住下來。當晚,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師徒四人從唐僧開始,就對著一輪明月談起了禪心!
那麼,寶林寺談禪,唐僧師徒都有感悟,為何豬八戒的感悟最經典?
在書中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中,關於唐僧師徒四人在寶林寺談禪的經歷,咱們先來看看唐僧、孫悟空和沙僧是如何談禪的:
唐僧: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孫悟空: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
沙僧:更不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由於書中關於這三個人談禪的經歷,描寫的文字比較多,在這裡也不方便全都摘錄下來,蟲子天下只能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語句,來呈現給大家!
從這三個人的談禪的話語當中咱們可以看出,雖然說在唐僧師徒四人當中,唐僧是真正的出家人,但是其內心,還是非常眷戀故土的。也就是說,唐僧雖然是出家人,卻沒有出家人四大皆空的精神世界,還在想著自己前往西天取經,是為了答謝唐王李世民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而孫悟空在了解到唐僧的這種「凡心」之後,用月相的陰晴圓缺來勸解唐僧。尤其是那句「志心功果即西天」,可以說是點醒了唐僧心中的迷霧!也就是說,只要唐僧堅定西天取經的信心,西天就在唐僧的心裡!所以,當孫悟空說出這段話之後,唐僧的感覺是「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
只不過,孫悟空的談禪雖然讓唐僧有所感悟,但遠不及沙僧看得明白!孫悟空的談禪,主要是告訴唐僧,佛在心裡,而沙僧的談禪,是告訴唐僧,佛無處不在!尤其是那句「水在長江月在天」,可以說是對佛理的比較高的感悟!所以,唐僧在聽到沙僧關於禪心的感悟之後,也是「亦開茅塞」!
從這三個人因一輪明月而產生的禪心感悟來看,孫悟空比唐僧的禪心高,沙僧的禪心,又比孫悟空的高!但是,當這三個人的禪心,遇到豬八戒的禪心的時候,都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在這四個人當中,豬八戒的禪心,應該是最高的!
對此,在書中是這麼寫的:
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痴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乍一看豬八戒的這句話,顯得和前面三個人所談論的禪心感悟毫不相干,實際上豬八戒的這段話,是對佛理禪心最高的領悟!
從別誤了睡覺,就能看出所謂的佛法隨緣,不必強求!接著從明月的「缺之不久又團圓」,感悟到人生的「不十全」!接著從豬八戒自己身上的特點,感悟到「我自痴愚積下緣」!最後一句,也算是豬八戒內心最真實的寫照,何謂佛法?不就是「擺尾搖頭直上天」的逍遙自在嗎?
或許,蟲子天下並不是真的懂佛法,上面關於佛法的理解,有許多錯誤之處。但是通過豬八戒的這段話,可以讓蟲子天下對於所謂的佛法禪心,有了更直白地了解!
也就是說,寶林寺談禪,唐僧師徒都有感悟,但是唐僧、孫悟空和沙僧的感悟,都有點晦澀難懂,高深莫測。而豬八戒的感悟,則是把晦澀難懂的佛法禪心,與具體的生活聯繫起來,讓人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所以,蟲子天下才說,一輪明月,顯示出唐僧師徒禪心的高低,其中豬八戒的禪心,是最高的,而他的感悟也是最經典的!
只是,禪心最低的唐僧,卻聽不懂豬八戒的最經典的談禪感悟!這真的是有點莫大的諷刺啊!
依據事實,說出真實的感想!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如果你同意蟲子天下的點評,希望能得到你的點讚、分享和轉發!如果你不同意蟲子天下的點評,蟲子天下恭候您的意見!(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