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遇到一些病人,捂著胸口就走了進來,一開始看見患者的樣子,我們也有點擔心,但還沒有等我們詢問,患者就先說,「醫生,我最近一直出現心慌的情況,這個是不是心臟出現了問題?」
這種情況並不算少見,很多人出現心慌,並伴隨一些心臟不適,且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有效緩解,首先想到的就是心臟問題,但是在這中,有一些患者到醫院就診,在經過一系列的心臟檢檢之後,卻發現心臟沒有任何的問題。
對於心慌,首先要對它進行全面了解,知道引起心慌的情況,再判斷它到底是不是心臟問題。
什麼是心慌?
心慌,在醫學上還有另一個名字,它也被稱為心悸。
正常情況下,心臟的跳動如果不刻意去感受,是不會明顯感受到。但如果出現心慌,人能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心臟跳動的感覺。這種跳動感,有時候像是打鼓一樣,會出現「咚、咚、咚」的情況;有的則像打字機器一樣,非常快速。而且所說的「小鹿亂撞」也屬於一種心慌。
根據心慌的情況不同,有些患者還會伴隨臉色蒼白、冷汗、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如果這些症狀短期存在,並不會給患者造成什麼影響,但要是長時間存在,很容易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哪些情況會導致心慌?
心慌是心臟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特別是心律失常的患者,每當心律失常出現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心慌的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心臟存在異常,從而導致心慌的出現。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說到心慌,首先想到的就是心臟疾病。
但是要注意的是,心臟病可能會出現心慌,但是心慌不一定是心臟病。像劇烈運動之後、喝濃茶、喝完酒、服用腎上腺素的藥物、貧血等情況都可能出現心慌。這些引起心慌的情況多數與心臟功能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也不是心臟的問題。
除此之外,精神方面的情況也會導致心慌的出現。經常有一些出現心慌的人到醫院就診,在排除心臟方面的問題之後,最終確診是焦慮引起的心慌。這部分患者因為焦慮的影響,還會伴隨失眠的情況,有時候躺在床上就能感覺到心臟跳動的心慌感覺。
出現心慌可以通過哪些檢查判斷是不是心臟疾病?
短期出現心慌,並且自行恢復後,沒有產生其他不適,正常不需要去在意,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長期的出現心慌,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不管是不是心臟問題,都應該先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果要做具體的診斷,可以先做一個二十四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有效評估心臟在一天的跳動情況,判斷心慌是不是一整天都存在;完善超聲心動圖檢查,仔細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看是否存在異常;進行冠脈造影,評估心臟血管情況。
除此了這些針對心臟的主要檢查之後,可能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進行血常規、胸部平片、血氣分析等多種輔助檢查,有效判斷除了心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情況引起心慌,從而有效對症治療。
心慌長期出現,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但要避免過度擔心,以免加重心慌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