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請今天的5位主角:
就不整開箱照那些虛頭巴腦的了,直接大合照走起
18w三款:
①綠聯CD137,日常價格29元,算市面上品牌PD充電器裡價格最低的一款了,非常多朋友都在問我是否推薦;
②堅果 CD106,日常價格55元,此前一直自用,不過目前已缺少官方購買渠道;
③Momax UM10CN,日常價格59元,近期幾乎所有Momax認證線的測評都會陪著出鏡,曝光率很高,我也就跟著湊個熱鬧看看到底咋樣。
30w兩款:
④小米 1A1C,日常價格59元,30W的性價比代表,USB-A&USB-C雙口設計;
⑤anker PowerPort Atom PD 1,日常價格188,使用氮化鎵(GaN)元件,30W的功率體積只略大於「五福一安」,算是近期的「網紅」款了。
接著是參與測試的主要工具:
YZXstudio ZY1280、POWER-Z KM001C兩款旗艦級USB電流表以及DEKO紅外線測溫槍
一、基本參數
順手再上兩張合照,大家感受下尺寸對比
二、峰值功率測試
(一)連接iPhone XR
條件說明:
iPhone XR電量5%-10%狀態下,分別連接5款充電器,並使用ZY1280及KM001C兩款USB電流表讀取數據
測試結果:
1.ZY1280讀取情況:
①綠聯CD137:8.98V1.89A,功率16.98W
②堅果CD106:8.88V1.92A,功率17.06W
③Momax UM10CN:8.95V1.96A,功率17.53W
④小米1A1C:8.64V2.02A,功率17.47W
⑤anker PD atom1:8.69V2.03A,功率17.67W
2.KM001C讀取情況:
①綠聯CD137:9.27V1.84A,功率17.02W
②堅果CD106:9.16V1.86A,功率17.02W
③Momax UM10CN:9.24V1.91A,功率17.67W
④小米1A1C:8.95V1.95A,功率17.42W
⑤Anker PD Atom1:8.97V1.93A,功率17.3A
之前很多人關心一個問題「使用30w充電器會不會比18w更快?」。首先需要知道一個常識:充電電流是手機控制,而非充電器(當然上限不會超過充電器的最大輸出值)。這就好比手機就是水龍頭、充電器是自來水管,出水有多大要看龍頭擰到什麼位置。一般的手機會檢測充電器的負載能力,充電器功率大質量好並且支持相關協議,手機就會在額定範圍內允許充電器加載更高的電流;充電器設計輸出電流過小,那麼手機也會限制給自己充電的電流。回到問題本身,因為iPhone支持的最大功率只有18W,所以即使你用30W的充電器去充,峰值功率也就是18W左右,別指望30W充就有30÷18=1.67倍的速度。
(二)連接switch
條件說明:
任天堂switch電量5%-10%狀態下,分別連接5款充電器,使用ZY1280 USB電流表讀取數據
測試結果:
首先來一張SWITCH原裝充電器的輸出功率測試
①綠聯CD137: 12.04V1.04A,功率12.52W
②堅果CD106: 11.91V1.08A,功率12.81W
③Momax UM10CN: 11.76V1.06A,功率12.51W
④小米1A1C: 14.63V0.97A,功率14.22W
⑤Anker PD Atom1: 14.71V0.97A,功率14.31A
之所以①②③號充電器的功率只有12W左右,主要是受限於最大輸出電壓12V
三、充電器協議測試
條件說明:
使用ZY1280 USB電流表的誘騙功能,檢測5款充電器所支持的充電協議。
測試結果:
①綠聯CD137
②堅果CD106
③Momax UM10CN
④小米1A1C USB-C接口
④小米1A1C USB-A接口
⑤Anker PD Atom1
四、完整充電測試
條件說明:
依舊是傳統的「靜坐」環節,iPhone XR徹底關閉WiFi及藍牙,不開啟低電量模式,使用至電量0%自動關機,分別連5款充電器進行充電,接通電源開始計時,並每隔5分鐘讀取一次電量並記錄。
測試結果:
從完整的充電錶現看
①綠聯CD137:兌現了「30分鐘充到50%」的承諾,但是相較其他幾款而言速度並不快;
②堅果CD106:速度有點忽快忽慢,總體來說表現中規中矩;
③Momax UM10CN:很有趣的一款,前40分鐘也就是平均水平左右甚至還有一丟丟落後,但後半程表現很亮眼,充滿時間最短。
④小米1A1C:前半程表現很驚豔,但是很奇怪最後1%耗時有點出奇的長,影響了總時間的表現。
⑤Anker PD Atom1:表現非常平穩
五、溫度測試
條件說明:
iPhone XR徹底關閉WiFi及藍牙,不開啟低電量模式,使用至電量0%自動關機,分別連5款充電器進行充電,接通電源開始計時,使用DEKO紅外線測溫槍檢測充電器、數據線兩個接口以及手機機身(裸機)共4個部位的峰值溫度。
測試結果:
充電器、線材、手機大概在充電開始後25-35分鐘處於溫度最高的狀態,而後溫度開始逐步回落直至接近常溫。充電器的最大發熱區域基本都位於側面頂端位置;手機則位於背部中段偏左側的位置,根據我自己的感受,溫度達到40℃以上,雖然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燙手」,但長時間握持還是會有明顯的不適感。
充電器發熱集中部位
手機發熱集中部位
具體表現:
從測試結果來看,③Momax UM10CN和⑤Anker PD Atom1兩款的溫度表更好
六、功率波動測試
因為整個充電過程中電流和電壓值並非一成不變,即使如第二項中使用電錶測試峰值功率,讀取的也僅僅是個瞬時數值,並不能客觀表現整個充電全貌,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展示一下完整的功率變化過程
條件說明:
iPhone XR徹底關閉WiFi及藍牙,不開啟低電量模式,電量5%狀態開始,分別連5款充電器進行充電,使用ZY1280電流表上位機功能繪製電壓、電流曲線。圖表中藍線為電壓值,左側縱坐標為電壓刻度(單位V);紅線為電流值,右側縱坐標為電流刻度(單位A)
測試結果:
①綠聯CD137
②堅果CD106
③Momax UM10CN
④小米1A1C
⑤Anker PD Atom1
可以看出,充電器在給iPhone進行供電時的功率並非恆定不變。
當處於25%以下的低電量狀態,手機會要求充電器全速工作補電,這就是所謂的峰值,輸出在9V2A、功率18W左右;
大約從26%開始,電壓值雖然還維持在9V,但電流電流值開始呈階梯式逐步下降,到79%時降至0.6A,功率5-6W;
80%-100%這個過程,電壓值由9V降為5V,電流增加到1.2A而後逐步下降,尤其是90%之後充電的功率是大幅度降低的,也就是常說的涓流補電。
七、其他方面
1.有些朋友和我交流說②堅果CD106充電器插口非常松,線插不緊,不過我的這個好像比較正常,只不過type-c插口的做工略顯粗糙;
②堅果CD106充電器插口特寫
2.④小米1A1C有個問題需要說明:單口輸出和雙口同時輸出兩種狀態,雙口各自的功率和協議是完全不同的,並且如果充電過程中變化,充電器會短暫的斷電「重啟」而非「平滑」過渡;
3.③Momax UM10CN、④小米1A1C都採取了可摺疊插腳設計,而⑤anker PD atom1本身體積就很小巧,三款充電器的便攜性都不錯。但因為形狀和插腳位置的緣故,如果遇到孔距略密的插排,可能存在影響相鄰插孔的可能,電器較多、插排較滿的朋友需要注意一下。
③Momax UM10CN
④小米1A1C
⑤anker PD atom1
購買建議:
低的成本
1.想以較體驗PD快充的朋友,那麼我推薦①綠聯CD137;
整體性能
3.追求,對充電速度、溫度、便攜性表現都有要求,③Momax UM10CN和④小米1A1C都是不錯的選擇,其中④小米1A1C 因為雙插口和30W的總功率設計並且支持多種充電協議,更適合設備較多的朋友;
大功率&小體積
4.如果你預算充足,想體驗下GaN的黑科技帶來的,那麼我推薦⑤anker PD at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