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據印度網站報導,印度前後研發測試歷時37年的LCA光輝戰機具備FOC完全作戰能力,正式列裝印度空軍部隊,亦是再次引起了廣泛討論。
在當天的儀式中,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裡亞將軍還親自駕駛一架單座的LCA戰機升空進行了飛行體驗。可以說,印度的LCA戰機一直是印度重點研發和裝備的國產戰機,這款和殲-10戰機誕生的時間差不多的戰機,除了印度自己用之外,還要用作出口。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來,作為世界最大軍事裝備進口國之一的印度,一直都在嘗試通過引進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來發展國產武器裝備以實現其在軍事戰略上的獨立。阿瓊主戰坦克、LCA光輝戰機、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等項目都是印度這種獨立自主戰略思想的體現。
然而,在這條本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獨立自主之路上,好高騖遠的印度邁的步子過大,以至於其進行的一系列國產項目受限於國內薄弱的工業基礎不僅進展相當緩慢,少數已經開花結果的項目,比如LCA光輝戰機,也是飽受爭議。
儘管目前對於光輝戰機的評論更多是以貶低為主,但是值得注意,本月17日,面對媒體世人們的口誅筆伐,印度著名軍事專家因德拉尼·羅伊在《德裡防務評論》發表文章,表示國內外媒體對印度國產戰機LCA光輝的性能大多存在謬論,並列出一系列數據表示LCA光輝戰機的性能不弱於瑞典"鷹獅"和美國F-16戰機。今天,本文就帶大家理性分析下,被認為是新生代最差三代機的印度LCA光輝戰機的真實性能。
說到LCA光輝戰機,人們難免會將該機與同為第三代輕型戰機的瑞典"鷹獅",中國和巴基斯坦研製的"梟龍"以及美國的F-16進行比較。而在第三代輕型戰機的性能指標中,最受關注的首要數據無疑是作戰半徑和載彈量。由於要兼顧機動性和多用途作戰能力,體型本來就相對小巧的第三代輕型戰機能攜帶的燃油往往比較少。以"機場保衛者"米格-29輕型戰機為例,在高-低-高任務剖面時,米格-29基本型只有278公裡的作戰半徑。
而美國F-16戰機、瑞典"鷹獅"戰鬥機和"梟龍"的作戰半徑相對要更遠一些,分別為1280公裡,800公裡和700公裡的航程。印度"光輝"戰機的"腿"則是新生代三代輕型機中最短的,最大航程只有1500公裡,最大作戰半徑僅為500公裡。雖然,"光輝"戰機這個航程在應對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中足夠使用。
然而,鑑於"光輝"戰機的F404-GE-IN20發動機和瑞典"鷹獅"的RM12發動機都是基於F404改進而來,推力相近。且"光輝"戰機比"鷹獅"戰機更輕,並能攜帶更多的內部燃料。此時,重量更輕燃料百分比更高的"光輝"戰機的作戰半徑竟然仍比瑞典"鷹獅"戰機要短300公裡,這不得不令人質疑印度"光輝"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和印度的空氣動力學基礎。
但是,載彈能力上,只對比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接近的瑞典"鷹獅",印度"光輝",得益於美國提供的先進發動機,"光輝"戰機的載彈水平似乎還不錯。4.0噸的載彈量雖然低於"鷹獅"戰機5.3噸的有效載荷數值,但是比我國的"梟龍"戰機的3.8噸載重要高0.2噸,也就是2枚AIM-9近距空空格鬥彈的重量。而且,印度目前還正在致力於在2023年將"光輝"戰機的載彈量進一步提升至6.5噸,屆時,"光輝"戰機將成為新生代輕型機中載荷最高的戰機。
有趣的是,此前印度軍事專家因德拉尼·羅伊在敘述"光輝"戰機的"優越性能"時,有意規避"光輝"戰機的腿短、設計布局差等問題不談,只強調"光輝"戰機的飛行耐力和載彈量等指標與美國F-16和鷹獅戰機相近或者相同,並以此表示"光輝"戰機性能接近美國F-16和瑞典"鷹獅",明顯就是在"尬吹"。總的來說,印度"光輝"戰機的水平不高也不低,作為一款第三代輕型戰機和米格-21的接替者是合格的,可以與的"梟龍"媲美。但是,綜合對比瑞典的"鷹獅"和體型更大的米格-35和F-16,"光輝"戰機仍然有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