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荒野地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荒無人煙的無人區,19世紀時,這裡是人類與自然交流的聚集地,在這裡,人們可以觀察到大自然的奧秘,是自然變化的歷史記錄者,是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隨著城市化進程,國家公園制度建設也跟著時代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來,各國開始更加重視國家公園的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運動,這種荒野開發的思想起源於美國,並在「荒野管理」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荒野」思想起源於美國,是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它們開始大量開墾草原,由於荒野資源日益匱乏,美國人民開始關注荒野的價值。
在文化區域方面,荒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荒野可被理解為自然動物和植物的棲息地;從狹義上講,荒野是一個真正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完整、最自然、最不受幹擾的地區,在這裡,人們沒有受到任何控制,也沒有進行過道路建設和工業設施開發,因此,一些學者認為,荒野是一種天然的地方,可以避開文明,並與地球重新建立密切聯繫。
「荒野」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世俗化世界的最後一塊保存地,相關學者提出,「荒野」不在於地理概念,而在於人類的一種思維狀態,從人類的淡漠到讚揚、徵服和保護,從某種意義上說,荒野是人類對自然態度的轉變,是地球上最後的棲息地,人類應當尊重它。
美國在1774年發表獨立宣言後,中英等國也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地位,作為一個正式獨立的國家,美國人民逐漸散發出優越感和自豪感,但它短暫的文化經歷,使得美國在與歐洲等國家相比時,在文化觀念上總是落後於外國,受到外國的攻擊,唯一能與之相比的,就是美國的廣袤土地和尚未開發的自然資源。
十九世紀以後的美國,經濟逐漸發展,於是開始進入領土大擴張時期,1850年發現了美國西部的原始荒野,這一發現就像發現了新大陸,受到當時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高度讚揚和讚譽,美國人民的國家主義開始被西部的荒野自然文明所喚醒,於是他們在開化寺開展了大規模的西進運動。
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他們開始大量開墾草原,把它變成耕地,把它改造成森林,把它改造成廣袤無垠的土地,並且大規模地屠殺與當地印第安人關係密切的野牛,美國的一連串行動招致當地土著居民的不滿,一連串自然景觀遭到破壞,引起美國高層和民眾對自然的關注,在美國的開發下,荒野開始變得越來越稀少,美國人民開始欣賞荒野的價值。
20世紀後,美國開始制定《荒野保護法》,並設立國家公園管理局來保護荒野,重視荒野地區的利用,荒野保護工作進入了正常的管理和保護軌道。
從荒野的發展歷程來看,荒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與人類文明密切相關,20世紀後,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始建立,其主要內容是荒野思想的發展和荒野保護運動,1964年《荒野法》的出臺,使荒野進入正規管理和保護的軌道,今天的美國國家公園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有山峰、森林、動植物、草原等,這些地區處於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是自然變化的記錄,同時人們也通過荒野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把各個公園的開發與遊樂設施相結合,對公園進行不同的管理,開始關注荒野地區的利用,在此基礎上,美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不斷發展,道路建設、汽車、火車等交通方式的普及,使人們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自然,探索荒野,各種自然環保運動也逐漸興起,美國公民竭盡全力希望能將這片公共土地永久命名為荒野。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公共地區土地都可以被命名為「荒野」,這是國會指定的,作為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系統的一部分,而荒野則由專門的組織管理,主要由土地管理局、林業署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同管理,儘管美國的一些州還有印第安部落被國家公園管理局指定為荒野地區,但從本質上講,這些土地並非荒野保護法案所管理的地區,因此它們不屬於國家荒野保護系統。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通過了數百項影響荒野地區管理的法律和法規,今天,最大的荒野地區是阿拉斯加的蘭格爾-聖埃利亞斯荒野,美國規定每一個荒野地區的管理者都要制定荒野管理計劃或一些有效的文件來維護荒野,所有國家公園都必須在其保護和使用的文件中包括荒野地區的保護內容,並確保在今後的使用中不會受到破壞。
早期的荒野保護並未建立起來,約瑟米蒂公園成了民眾旅遊的先驅,早期的錯誤決策和管理混亂促使約瑟米蒂公園的草場面積大幅減少,自然災害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們在原始的娛樂活動中也未能很好地保護荒地,公園內的大部分區域都被破壞,民眾公然在草場上放牧,隨意打獵,景區內遊人密集,這些活動嚴重破壞了公園的生態和文化環境。
自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以來,為制定約瑟米蒂公園的保護措施,改善對野生動物的管理,保護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1984年約瑟米蒂公園被教文組織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並根據《公園保護法》規定,對公園內的土地進行保護,該法律指導管理部門採取相關措施,保護公園內荒野區域,有效地進行休閒娛樂及其他用途,並規定不得因任何利益損害公園內的自然環境。
第三,美國國家公園通過參觀者使用率和荒野承載能力來保護荒野的使用率,這一系列措施使荒野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並實現對荒野的利用和保護。
美國國家公園通過利用遊客對荒野的利用和承載力來確保約瑟米蒂公園遊客的滿意,同時也保留了遊徑和露營公共場所,呼籲所有人合理利用空間,防止過度密集的人口對營地、遊徑和湖邊造成不良影響,實現遊客荒野獨處的願望,有效治理廢物管理,減少遊客對動植物和文化資源的破壞。
Josemetti公園利用遊徑來監測和管理遊客對荒野區域的使用,遊徑起點是指進入園內荒野區域的人數,荒野承載力是指公園內某一地區允許的遊客人數上限,國家公園管理局通過遊徑起點的配額來保證每一荒野區域的訪客不超過某一數目的限制,並根據園內荒野區域的變化來調整園內最大適應力。
野生動物法的出臺,使野生動物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國家公園的誕生,將野生動物原生態環境,如地質面貌、動植物形態等展現在世人面前,使遊人與野生動物對接,使野生動物成為陶冶身心、休閒娛樂、提升價值觀念的公共教育場所,國家公園時刻關注遊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既滿足遊人的休閒需求,又滿足遊人的教育理念,實現對野生動物的利用與保護。
在荒野保護運動中,美國荒野理念的誕生,保證了荒野理念與地域相結合,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僅僅是荒野管理部門的一員,面對荒野面積如此之大,美國公園管理局還能夠實現荒野與遊客的對接,體現荒野的休閒和教育價值。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在不斷地變化,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有不同的側重點,但無論是原始經濟時代的刀耕火種,還是農業經濟時代的男耕女織,還是工業化經濟時代的信息高科技,人類總是依附於自然,從客觀上講,人類的生存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美國荒野思想的提出指出,自然是人類的根本。
實現了遊人對荒野管理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讓人民群眾參與到公園管理中來,讓公眾真正地感覺到自己是自然的主人,而主人只會愛護自己的公園,不會破壞它,人與自然的親近,不僅僅是人的思想,更重視的是人的行為,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後,在保護荒野地區的同時,也鼓勵遊人積極參與荒原管理,這就打破了人與自然的隔離。
人把荒野看作是一種經濟、符號或公共資源,把荒野看作是人類可以直接接觸到的特定區域,為人類提供了某種休憩場所,某種特定經歷,人們通過直接面對荒野,觀察荒野,從而更加熱愛自然,荒野區域的生存對人類具有直接的益處。
世界上沒有一處地方不受人類的影響,但在荒野地區,人為活動並不佔主導地位,「荒野」指的是這裡有高質量的空氣和水,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是人類尊重和熱愛的自然遺產,從表面上看,荒野地區似乎與人類相對,但由於荒野的存在,人類文明才顯得更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