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 李璟:《GTFO》(Steam)關鍵詞:合作、氛圍、恐怖、潛行、第一人稱射擊
一句話評價:一、二、三,木頭人!
《GTFO》是由瑞典獨立工作室10 Chambers Collective開發的四人合作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玩家需要在遊戲中合作探索幽暗恐怖的地下設施,在收集裝備和工具的同時破解謎題,努力生存並逃離指定區域。
作為一款恐怖主題射擊遊戲,無論是四人合作的形式還是風格迥異的怪物,都會讓人不自覺地回想起一度徵服大學宿舍的《求生之路》。不過,發布於2019年年底的《GTFO》絕不是《求生之路2》的「高清重製」。
第一人稱射擊,四人合作,是熟悉的味道?遊戲畫面相對昏暗,很好地貼合了主題噓,不要出聲,悄悄摸過去《GTFO》中,玩家們將會面對相當嚴峻的考驗——彈藥稀缺、防護脆弱,即使是最常見的低級怪物也足以威脅整個團隊的安全。在多數情況下,比起貿然開火,「潛行—近戰」的模式相對更加安全,再加上遊戲中怪物的感知模式(怪物幾乎沒有視力,只靠聽覺和觸覺感知玩家的存在),玩家時常會產生自己在玩「木頭人」的錯覺。
請務必緊跟隊友《GTFO》的光影和音效都非常出色:眼前,深邃的地下建築群裡水霧瀰漫,玩家們頭盔上的應急燈光線交錯;耳畔,伴著扣人心弦的音樂,怪物的心跳聲迴蕩。而這一切充分烘託出遊戲中令人膽寒的氛圍。
《GTFO》是去年12月份上線的,3月底,開發組按計劃發布了新的任務和地圖,給玩家們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遊戲本身雖然仍未漢化,但由於玩法較好理解,且文本量相對很小,英語苦手的玩家在遊玩時也並不會有太大壓力。
遊戲已下載,請問到哪裡領取附贈的3個隊友如您喜歡恐怖題材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又或者您想回味一下過去聯機《求生之路》的快樂,不妨在這個周末約上三兩好友,一起深入地下,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
潛行吧,木頭人!
■ 牛旭:《Hell Let Loose》(Steam)關鍵詞:戰爭、射擊、寫實、多人合作、策略
一句話推薦:一幅還未完成的戰爭畫卷,目前展示的一切都足夠精緻。
國內玩家給《Hell Let Loose》起名叫「人間地獄」是有足夠理由的,這款基於二戰背景的多人射擊遊戲不光有恰到好處的畫風,還從骨子裡透著戰爭的殘忍。
當玩家初次進入遊戲時,很大概率會被那種大戰場的殘忍細節所打動。畫面沒有準星,武器後坐力難以掌控;隊友標識需要按鍵顯示,開火後也不會出現命中提示。假如玩家貿然衝出掩體,便很容易被不知哪裡飛來的子彈命中,命中軀幹便要倒地看著天空,一邊看屏幕被鮮血染紅,一邊哭嚎著呼叫醫療兵;命中腦袋或者被爆炸直接損傷,那麼前來救援的隊友便只能看到一塊或幾塊血肉模糊的碎片。
戰場上隨處可見的殘肢看著隊友倒在你面前,卻無能為力,那種壓抑溢於言表在《Hell Let Loose》,大頭兵的生命就像真實戰爭那樣,是一次性利用的道具,也是可以反覆刷新的數字,這是因為遊戲的核心玩法和那些主流射擊網遊倡導的快節奏殺敵和比分計算方式不同,其中包含著策略成分。每一局對戰開始後,兩邊隊伍都要儘可能掠奪地圖上的資源點,用「人命」換取油料和更多資源,以及諸如載具、火炮等重裝備的支持,必要的時候,甚至還會全隊「自殺」以便更快抵達新點位重生。
大多數玩家可能會在幾局後就被《Hell Let Loose》的複雜程度勸退。遊戲中有需要多人合作來駕駛的載具,有需要專業知識輔助才能開火的重炮,相比之下,步兵這種抬槍射擊、靠「11路」佔點的角色成了最簡單的兵種。相對真實的操作設置讓玩家必須參考真實戰爭的經驗,以班組為單位在地圖上進行移動,並不斷通過語音和文字頻道修正打法、戰術、小隊狀態和匯合目標。
小隊正在前進,抱團作戰是這款遊戲的必備技能,如果玩家離自己小隊太遠還會被系統踢掉遊戲中的地圖據說根據真實航拍繪製,還添加了許多細節,一開始很難看懂基於真實歷史的載具有較高的門檻,也不像主流射擊網遊那樣給予玩家海量爽感,即使這樣,《Hell Let Loose》仍舊有足夠精緻的內容吸引人。遊戲中的戰術系統足夠成熟,槍械手感和造型設計也都足夠紮實,畫面效果和美術內容不輸同類作品。《Hell Let Loose》目前處於搶先體驗版階段,開發商Black Matter正不斷為這款遊戲增添新內容,包括更多皮膚(寫實的那種)以及地圖(像是奧馬哈海灘這種大場景),也許它完成後的樣子會更贊一些。
就如同宣傳畫所表達的那樣,它像是一幅氣勢恢宏的戰爭油畫,由玩家「參與繪製」《Hell Let Loose》目前在Steam平臺售價90元,近期和以往都是特別好評。對這類戰爭遊戲感興趣又缺乏可靠隊友帶領入門的玩家,可以嘗試著尋找國服戰隊一起進行遊戲,一個合格的戰隊會定期組織演練並給予新手幾乎手把手的教學,並且同你一同克服令人頭痛的網絡延遲問題。
在殘酷戰爭的背景下,你也許會收穫一段更值得珍惜的友誼。
■ 陳靜:《A Fold Apart》(多平臺)關鍵詞:解謎、休閒、浪漫
一句話推薦:通過「摺疊」縮短遠距離戀愛的煩惱。
《A Fold Apart》在主機、PC和Apple Arcade等平臺都可以玩到《A Fold Apart》是一個簡潔而精緻的小品遊戲。
建築師與教師是一對戀人,某天,建築師遇到了一個重要的機會,需要去其他城市工作一年,兩人陷入了異地戀。
身處不同城市,建築師與教師只能靠互發信息交流,但文字溝通總會產生一些誤解。每當其中一個人讀到了不太好的消息,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而玩家所做的就是在兩人的精神世界中幫助他們「穿越」去彼此身邊,採用的方法則是摺疊。
兩位主角靠互發信息聯繫每一個關卡看上去都是一張平面的紙,玩家可以通過摺疊這張「紙」來改變地形、空間,為角色搭建橋梁,推動角色前進,等等。遊戲機制非常簡單,謎題難度也循序漸進:最初摺疊邊緣即可輕鬆過關,後來就需要運用到不同軸線、不同順序、翻轉等手法。不過遊戲的提示機制相當不錯,基本上不會有卡關煩惱。
用摺疊拉近角色之間的距離《A Fold Apart》的靈感源自開發者Mark Laframboise的個人經歷。他原本在美國迪士尼工作,和遠在加拿大的另一半維持了1年多的異地戀。正因如此,他把自己經歷的情感起伏,快樂、痛苦、心酸、不安全感,以及想要「儘量拉近距離」的願望都做進了遊戲裡。同樣有過遠距離戀愛經歷的玩家想必也能感同身受。
儘管《A Fold Apart》以異地戀為主題,但它探討的問題和折射出的心境卻遠不止於此——疫情期間,人們隔離在家,即使身處同一個城市,彼此之間的距離也難以逾越,家人、朋友、戀人之間的對話更多地用上了手機,而不是面對面。
遊戲中設計了50餘個關卡,難度逐漸上升儘管遊戲中兩名主角靠簡訊聯繫看起來有點兒落伍(用視頻不行嗎?),但我們都知道作者想表達的重點不在於此。現代科技確實可以從某些維度上讓人們隨時保持聯繫,但在親密關係——不論是親人、朋友、戀人還是其他——之中,有些東西仍是不可替代的。
值得一提的是,兩名主角的性別可以由玩家自己定義,可以是一男一女,也可以是兩男或兩女。這或許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它討論的並不僅限於戀愛關係。
玩家可以自定義主角性別《A Fold Apart》在畫面、音樂方面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但它的流程較短,節奏也慢,即使完全不看提示,三四個小時也足夠通關。作為一個一周目流程就能體驗到全部內容的遊戲,《A Fold Apart》可能不太適合那些喜歡多周目的玩家。
《A Fold Apart》可能不是那種一見驚豔的遊戲,但收藏起來「喜加一」肯定值得。
■ 池騁:《企鵝島》(iOS)關鍵詞:放置、養成、模擬經營、超萌企鵝
一句話推薦:治癒系永遠不會太多。
我是企鵝愛好者。在「動森」裡養了3隻還不夠,在別處也要養。另外,「動森」頂天了也只有10隻,但在《企鵝島》(Penguin Isle)裡我能輕輕鬆鬆養到上百隻!
就像「動森」一樣,最初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小島遊戲至簡單,最主要的操作就是點擊。通過點擊,你可以搜集金幣和愛心,解鎖更多的企鵝和棲息地。在你離開的時間裡,企鵝們依然在島上活動著,並且在你到來的時候奉上這段時間裡生產的金幣和愛心。
這種玩法聽上去有點無聊,但確實在一些治癒系主題下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我當年也在手機上玩過一個玩法類似的《深海水族館》,我一路養到最大隻的藍鯨。雖然只是不斷地點擊,但舒緩的音樂、浪漫的氛圍、可愛的小動物們都能夠治癒你。
不是我偏袒企鵝,但《企鵝島》在相同的邏輯基礎上,將這類型遊戲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當然,它同樣擁有溫柔的配色和悠長的樂聲,但更重要的是,它在企鵝們的小島生活上花了不少心思。無論你有多少只企鵝,你都能無限拉近去看看它們每一隻都在做什麼——大多數時候都在一擺一擺地走路,有時候會滑一跤,有時候會跳進溫泉裡泡澡,有時候會圍著火堆烤火,有時候會銜著一朵小花從遠處跑來。
我超級喜歡這個溫泉棲息地是的,最令我喜歡的就是遊戲的腦洞!在這座企鵝島上,企鵝們就像真正的人類一樣生活。可供解鎖的棲息地除了普通的石子地、花田以外,還有很多屬於人類世界的建築,像是電影院、麵包店、遊樂園等等。與之相配的就是各種職業的企鵝,比如園丁企鵝、工地企鵝、麵包少女企鵝,甚至放映師、糕點師、南極隊員、冰礦工……這些職人企鵝同樣經得起放大了觀察,你會看到它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地、可愛地工作著。
這就是它們的南極基地——企鵝們在烤火,南極隊員在添柴你可以選擇用自己的節奏玩《企鵝島》。如果你想要加快島上的企鵝飼養和設施建設,你可以看看廣告,也可以適當花錢。如果你是個佛系玩家,那麼島上已有的企鵝和設施已經能讓你看個痛快。慢慢來嘛,不著急。
說是這麼說,但有些特殊企鵝還是只能花錢。我玩到第一個小時,就已經花了68塊錢買了小企鵝禮包,獲得了5隻小企鵝和……好多好多金幣和鑽石,無所謂了。老實說,這種內購我一般是不會上鉤的……但你看這些小企鵝!你看這些小企鵝!企鵝寶寶媽媽愛你!
快看小企鵝和它們的馴鹿叔叔——不要問我為什麼南極有馴鹿!可愛就行了!關鍵詞:視覺小說、王道故事、向死而生
一句話推薦:不太新穎,卻又讓人沉浸其中的故事。
在說《我與我行將離去的小友。》(The Last Companion)這款遊戲之前,我想先談談它的文本作者月兎彌生。
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裡,我遊玩了為數不少的國產AVG(或者更具體來說,Galgame)。說實話,在一大片有著劇烈「輕小說味」的中文之中,能好好用合適的筆調把故事講完的人是少有的。我為此寫過一篇夜話,淺薄地思考了在不同情形下「日式中文」程度和適用情況的邊界,不過最終也沒能得出什麼有建設性的結論。
月兎彌生對此肯定有更加深刻的想法。他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篇《從1開始的Galgame/AVG編劇筆記》,敘述了一些自己作為遊戲編劇在劇本創作和後期協同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在我看來是一部較為詳盡的參考資料。
他在《筆記》的最後附上的遊戲連結,就是《我與我行將離去的小友。》。
「我」與小歐的相遇是在海邊的一處庭院說實話,這是一個劇情十分王道,或者用另一種說法,俗套的故事。花季少女身患絕症,平凡的男人在她僅剩的時光裡拼盡全力實現寫下的每一個願望。抓不住的生命、逐漸逼近的時間和被醫院窗臺上陽光映照出的最後一縷微笑的靈魂——這樣的故事在過去的幾年裡總是時不時地出現,扼住讀者或是玩家的咽喉,賺取幾滴眼淚——我想大多數人在故事的最初就已經看到了這個必然的結局。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與我行將離去的小友。》還是成功地講完了屬於自己的那個故事。在平淡的文字和平靜的音樂中,我不得不又一次體驗了一遍那種深刻的無奈和感嘆——就和高中時代深夜在被窩裡用小手機通宵看完《仰望半月的夜空》之後的感受差不太多。
遊戲的音樂和插畫都很貼切,配音也幾乎沒有什麼突兀的地方《仰望半月的夜空》曾經導致了我整整一個星期的悵然若失雖然比起文字版的故事,遊戲中的文本還不能百分百準確表達那種細膩的感情(事實上,有幾處劇情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作為他最初的嘗試,月兎彌生已經算是對自己寫下的東西有了一個基本的實踐。
在以各大社團為主導、沒有什麼資本介入的國內文字遊戲環境下,我驚訝地發現事態正在發生好轉。最近玩到的遊戲在文字上令人哭笑不得的狀況正在越來越少(反而得到投資的《單程票》沒能好好講完自己的故事,成為了一個精緻的縫合怪),真是一種令人欣喜的變化。
無法拒絕死亡的女孩只能變成白色的精靈——或許她本就是精靈吧總之,如果想要試試國產Galgame,不太輕小說也不太戀愛、流程很短的《我與我行將離去的小友。》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