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
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之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嶽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小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
孔融讓梨更是成為後人傳頌的佳話。
學雷鋒,做好事,助人為樂這些理念從小就受到家長,老師們的教導,耳濡目染,早已滲透骨髓,融入血液。
有時候因做了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而開心一整天。因此還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而沾沾自喜。
這種精神也是作為華夏子孫代代相傳下來的寶貴財富。
帶著這些寶貴財富隨著年齡的增長,踏入社會。
在這個繁華、喧囂、複雜的大環境中,尤其是像大上海這樣的一線大都市,一切以利益為先的經濟產業鏈下,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反而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偶爾做了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沒有了老師的表揚,沒有了家長的鼓勵,就好像缺少了那種更深層的意義。
哈哈哈!難道是自己的內心還沒長大嗎?還在期盼那份些許的虛榮。
不過還是要保持這份純真繼續向前,不忘初心,該出手時就出手。
社會是個大熔爐,在這個熔爐裡邊你會不自覺的被推著往前走,一路上你會接觸到身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了一片文章,標題為:對一個人太好,你就輸了。
文章裡大致就是描述了,不能對一個人太好,時間久了會成為對你的一種依賴,然而九十九分的好,最終因一分的不好,就會導致前面的九十九分的好被全部抹殺。
甚至更可笑的還要反過來對你恩將仇報,誹謗,辱罵。
看完整篇文章,讓我不經意間想起了一個很久以前聽到過的一個故事:
說有一個乞丐到了一家門前乞討,出來的是一位小夥。
小夥比較善良,看乞丐衣衫襤褸,吃不飽飯,於是從口袋裡掏了五元錢給乞丐。
乞丐離開時點頭哈腰,千恩萬謝。
然而,隔了兩天乞丐又來了,小夥又同樣給了其五元錢。
就這樣,乞丐每次隔三差五的來,小夥就隔三差五的給,每次也同樣都是五元錢。
一給就給了一年多,乞丐已經成為了習慣,每次來拿好錢就走,也沒有了當初的點頭哈腰,沒有了千恩萬謝,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應當。
有一次,乞丐也像往常一樣來到門口,小夥出來,面露難色的從口袋裡掏出了三元錢遞給了乞丐,乞丐接過錢,不依不饒的問:今天為什麼只給我三元錢?
小夥說:我最近娶了媳婦,家用開支也變大,已經給不起五元了。
乞丐聽完後,火冒三丈:你怎麼可以把我的錢給你媳婦花,說完還給了小夥一巴掌。
哈哈哈!故事是故事,可現實當中像小夥與乞丐這樣的事例也不是鮮為人知,確確實實的存在啊。
影視明星孫儷,早在2002年,通過重慶某衛視的一檔節目,得知一名貧困學生艱苦求學的故事,感慨孩子的求學不易。
出於善意以及對於社會的回饋,她決定資助這位叫向海清的學生,希望他以後能成才,為社會做貢獻,不僅對其學業上的資助還有生活上的開銷。
向海清第一次高考落榜後,表示要放棄學業,孫儷和其母親堅決反對,用心鼓勵他復讀。
終於,向海清在第二年考上了上海水產大學。後來因向海清對孫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花銷也越來越大。還揚言:貧窮是我的錯嗎?
接下來還是因為錢的事,雙方發生了劇烈衝突。
最終孫儷決定停止向其捐助。
而在停止捐助後,向海清還寫文章大罵孫儷。
從2002年至2005年,三年的資助,不但沒有得到感恩的回饋,反而得到被資助者長篇文章的辱罵。
這種不但不感恩,而且還恩將仇報的行為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然,事後他也被受到了大量社會,媒體輿論的譴責。
此類事件無獨有偶,舉不勝舉。
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以後,出錢為村里舖路,卻被村民喊做秀,還砸掉為他樹的功德碑,來找他借錢的人越來越多,還錢卻沒有一個人提。
說是借錢,但朱之文自己心裡有數,幾乎都是有借無還的。
村裡還有人說:朱之文賺這麼多錢,現在就花這麼點就想大家說他好啊,要想我們說他好啊,給我們一人買一輛小轎車,再給一萬元錢,我們就說他好。
可是即便朱之文真如他所願了,就真的能得到他口裡的這聲「好」嗎?不會的,因為人的貪慾無止境啊!所以才有了後來人家砸開他家大門,口裡還放出豪言壯語:沒事,他不敢管我。
我相信各位粉絲朋友們,你們身邊也一定有很多類似這種恩將仇報的事例。
事實上,真的不能對一個人太好,你的每一次遷就、讓步,只會讓小人得逞。
有句俗話說得好:吃飯七分飽,待人七分好。
往往對一個人遷就的久了,就沒人在意你的付出,這樣的付出,不過是白白的犧牲。因為遷就別人而委屈自己都不值得。
人與人之間,你懂我的付出,我知你的不易,如此才顯得珍貴。
若是不懂,若是不惜,那所有的付出,也就再無必要。
凡是都得適可而止,發展到極點的,必然會走向反面。
你的心軟若無邊界,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的仁慈若無原則,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做人付出有尺,忍讓有度。我們不去高估人性有多善,也不去低估人性會有多惡。
待人接物,付出七分恰恰好,剩下三分待自己,往後餘生,願你善良有度,別給太多,亦能被人溫柔以待。
圖片來自網絡,有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