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龍,舞動銅梁龍鄉兒女奮勇爭先的人文風貌;一條河,悠悠穿城而過承載岸綠水清的生態美景;一座城,通過3000餘畝大手筆規劃建設原鄉中央公園而綠意盎然……原鄉風情,大美銅梁,正在渝西大地樹立城市品質提升的新標杆,闊步邁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後花園錦繡徵程。
一首原創MV《周末去銅梁》10月27日在重慶學習平臺上線以來,其美麗的風景伴隨優美的旋律快速被朋友圈刷屏,短短幾天的瀏覽量就超過5萬。經常前往銅梁的市民發現,遂渝高速G93沿線,銅梁上下道口總是開滿鮮花,充滿生趣。寬闊筆直的龍騰大道兩側,間植時令鮮花小圃,與搖曳的綠樹相映成景,一路行車一路賞景。望山、見水公園緊鄰著開滿鮮花的白龍大道,望山見水公園的另一側,則是3000多畝的原鄉中央公園,穿城而過的淮遠河,則如一條綠線將原鄉中央公園、人民公園等「綠核」串連成一條璀璨的綠色項鍊。
山頭不推稻田不填高質量規劃讓山水田園城融合發展
銅梁市民王衛娟印象最深的是,以前的淮遠河兩旁因為種種原因顯得有些雜亂,水質也不太好。三年前,銅梁區開始對這條母親河進行截汙控源治理,為了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給市民創造一個溫潤宜人的舒適生活工作空間,銅梁區創新思路,把汙水治理、防洪護岸與風光打造結合起來,去年一年時間內,佔地3000畝的原鄉中央公園全新亮相。王衛娟說,「現在淮遠河沿線的風光可美啦,大人小孩都可沿著公園步道散步,在觀景臺上還可以拍下遠處的巴嶽山和淮遠河兩側美麗的風光,作為銅梁居民,真正感覺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幸福感。」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讓人記得住鄉愁是城市發展的理想境界。作為大美原鄉,銅梁區在大力實施城市提升工程的過程中,銅梁堅持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山塑形、見山見水、內外兼修,彰顯山水顏值、人文之美,打造詩意棲居、典範人居。按照「推窗見綠、開門見景、四季見花、處處花香」的城市發展理念,銅梁區努力讓「城在山水間、人在公園中」,銅梁區人民公園2018年在市園林行業協會與重報都市傳媒主辦活動中獲得重慶最美公園提名,淮遠河在去年重慶「最美河流」獲得網絡評比第二名的佳績……淮遠河新貌與西郊綠道,成為銅梁環境提升的顯著符號。
銅梁區按照「建設山水田園城融合發展的生態城市」這一理念,先後完成了銅梁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以及人民公園海綿城市改造的設計工作,完成城區、場鎮雨汙管網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完成龍城天街商圈品質提升,打造原鄉中央公園、望山見水公園、羅睺寺公園,全面改造鳳山公園,完成玄天湖周邊10公裡綠道及景觀提檔升級、白龍大道綠道系統建設;市民服務中心實現正式投用,目前市域快線璧銅線項目節點、綜合管廊一期、白龍大道交通節點改造、高新區景觀綠化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北環路全線通車,打通金川大道延伸段、龍騰大道延伸段、香濱路、廣龍路等多條城區斷頭路,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
充分利用鄉土植物打造立體綠化不斷提升園林綠化水平
銅梁區城市管理局局長張光文介紹,按照「自然、生態、野趣」的原則,全面實施「增花添彩」,2019年至今全區新增綠地面積200餘萬平方米,其中立體綠化66萬平方米。在城市主幹道、重要節點、高速路互通口等區域栽植開花植物20餘種70萬餘株,綠化美化城區閒置地近50萬平方米,提質改造城區老舊小區50個,增設人行道花箱10餘公裡,添置軟化隔離石球花箱1000餘個,城區年布置鮮花800萬餘缽;制定為期3年的坡坎崖綠化美化實施方案,計劃重點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項目共18個,到2020年已完成11個建設項目,面積100萬餘平方米,建成1個坡坎崖綠化美化重點示範項目,使城市園林逐漸呈現「遮、露、透、影」的景觀效果。
銅梁互通立體綠化工程項目實施以來,受到過往司機和市民的好評。通過邊坡掛網和堆砌擋土牆等方法,栽植三角梅、黃花槐、雲南黃素馨等開花小喬600株;栽植使君子、油麻藤等藤蔓植物5000株;栽植五色梅、紫蘆莉、美人蕉、金鑲玉竹等灌木約50000株,完成綠化面積約5000平方米,只要經過G95遂渝高速銅梁段的人無不眼前一亮,對這裡的園林綠化水平讚賞有加。
在銅梁高新區坡坎崖示範點,市民可以看到整個坡面已披上一層碧綠的新妝。銅梁以打造綠色、生態花園高新區為契機,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立體公園,區領導多次來這裡「馬路辦公」,並強調要按照建設綠色生態花園高新區要求,在植物栽種、綠化設計、道路建設等方面制定統一規範和標準,確保廠區外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要遵循低投入、易管護原則,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新區主要幹道景觀工程,注重邊坡處理、節點打造,配齊休憩凳椅、垃圾箱等設施,力爭實現「生態自然、一步一景」。
銅合路重潤路口通過上掛三角梅、下拉爬山虎、滴灌等方式讓接近垂直的巖壁全面披綠;產業大道中段新植黃葛樹、香樟、桂花、叢生紫薇、象牙紅等喬木200餘株、草坪3.2萬平方米。電力廊道生態護坡工程通過機械土石方外運、種植土回填、微地型造坡等技術措施,讓340根喬木、5萬平方米地被草坪全部落地,為市民營造出更加清新和優美的城市環境。
比肩江北嘴的龍城天街燈光大屏實現「多屏聯動」
主城兩江四岸地標建築燈光大屏的魅力在於多屏聯動,從去年起,銅梁區龍城天街的多棟大樓外牆燈光也實現「多屏聯動」,每到重大節假日,龍城天街外牆大屏圖案亮起「中國紅」、「荷花」「飛龍」等多彩圖案,彰顯地方文化特色與現代燈光全息動感藝術氣息。
據銅梁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城天街是銅梁區的商業文化地標,寶蓮國際大廈等刷新了渝西地標新形象。龍城天街外牆燈光多屏聯動設計者與江北嘴燈光系統設計者是同一家企業,高品質設計讓銅梁龍城天街的夜空主城兩江四岸一樣璀璨美麗。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在萬達廣場一側,銅梁區建起近千個生態停車位,既保證了城市功能,又美化了城市空間。從空中俯瞰,宛如一塊生態小綠地,目前這個生態停車場規模在我市位居前列。目前,銅梁區正在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三項專題研究,按照創新成果轉化區、創新人才聚焦區的目標定位,開展淮遠新區、科創新城規劃設計,完成白龍廣場景觀節點規劃設計;按照「管住紅線、管住體量、管住形象」原則,加強重要道路、重要節點、重要公共建築的形態管理。
塑造靚麗「第五立面」數位化助力城市治理讓銅梁越來越美
隨著城市「長高」,高樓旁邊低矮樓房雜亂的屋頂容易有礙觀瞻,很多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銅梁區積極探索屋頂綜合整治辦法,由城鄉規劃部門對屋頂防漏進行專項設計,將原平屋頂彩鋼拆除後採用輕質材料進行坡屋頂改造,並對高度、色彩和排水等進行具體規範,統一標準圖集,明確改造資金由政府、業主共同分攤,有效化解群眾心中擔憂,解決群眾屋頂防漏問題,調動了群眾拆除屋頂彩鋼棚內生動力。來自銅梁區的數據,通過累計拆除違法建築31萬平方米,塑造了靚麗的城市「第五立面」,實現了「空中大美銅梁」,航拍畫面美景美不勝收。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銅梁紮實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工程,建成全市首個區、鎮街、村社三級社會治理指揮中心,接入公安、城市管理、應急、民政等14個職能部門信息數據,基本構建起立體化、智能化、全覆蓋的視頻監控體系,形成「城市大腦」。通過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功能,建設路燈智能控制、下水道氣體監測預警、環衛作業車運行監管等智能平臺,讓城市管理效能效果大大提升。垃圾分類工作這一時尚在黨建引領下,政府部門、志願者與群眾合力參與,按「多個試點作示範、全區機關走在前、城鄉並進共推進、分步實施顯成效」的工作思路,公共機構、社區、鄉村分類示範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銅梁將充分發揚「靠得住、頂得起、過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不斷修內力,強外功,讓城市顏值品質進一步提升,給廣大市民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重慶)第三屆長江上遊城市花卉藝術博覽會上,「原鄉風情 大美銅梁」展區大受好評,獲綜合一等獎;在「發現重慶之美」活動中,銅梁高新區主幹道景觀提升項目獲「最美坡坎崖治理項目」稱號。銅梁城市提升之美,正如《周末去銅梁》所唱:周末去銅梁,用腳步丈量城市和村莊,夢想就在路的前方……(記者 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