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若不發動戰爭,而是全力發展經濟,德國能成為頭號強國嗎?

2020-12-25 讀文增益

一戰中的德國同屬於戰敗國之一,作為戰敗國。德國需要支付價值為132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相當於是9.6萬黃金。但任誰也沒有想到,一個一戰的戰敗者,卻作為二戰的發起國,出現在世界的面前。

在德國元首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戰爭機器,席捲了整個歐洲。1940年的4月-6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德國士兵靠著一手閃電戰術直接侵吞了歐洲的大半個地盤。

但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邪惡的法西斯終究是失敗了。而二戰之後的德國,經濟實力也被削弱了許多。有人不禁懷疑,為何當年的希特勒非要發起這場戰爭呢?若是他帶領德國人民發展國內經濟,而不是侵略的話,說不定現在的世界一流強國的交椅,就是德國坐上去了。

但實施情況不是這樣的,戰爭的後果在一戰之後德國就早已經知道。希特勒不是一個毫無理智的瘋子,如果是的話,他也坐不上國家元首的席位之上。希特勒坐上元首之位的背景,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之後。是德國大量工廠倒閉,無數無業游民等待政府救濟。

這時候的德國,卻還在背負著大量戰爭賠款的狀態之下。希特勒在上臺之後,就背負了國內經濟即將崩盤的危機。在這種壓力之下,他認為不斷繁衍的德國人,應該要前往那些人口稀少的東歐獲取一定的發展空間。

他先是在國內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首先就是加強政府對國內經濟的管控力度,淘汰到中小型的企業以及手工業,大力發展工業文明。加速資本的生產以及集中。後又是在證券,銀行監管以稅收方面加強了監管制度,拒絕國內資本的流出,穩定國內物價。

而第三點以政府為名,出臺多項農民優惠政策,減輕德國在糧食以及其他的原料上對國外的依賴。最後一點就是在國內大力興建基礎設施,比如高速公路,飛機場等等。再以大量的擴軍來解決國內民眾的就業問題。

自希特勒以上的安排,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希特勒這時候擴軍就是為了恢復經濟,雖說他的一系列措施確實是恢復了國內的經濟,且國內的失業率也下降了。而這明顯是飲鴆止渴,拆東牆補西牆。

所以為了收回成本,希特勒必須要開始對外擴張。一開始,他只是想要收回德國在一戰中失去的13%的領土。比如說被迫承認獨立的奧地利,比如法國奪走的德國煤礦產地,比如他們被法國和比利時聯合侵佔的工業心臟魯爾工業區。

這是無可厚非的,所以在1935年的時候,他公開撕毀了《凡爾賽條約》,拒絕賠款並大規模的整裝軍備。但是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國經濟模式,就是一個以軍工產業來拉動國內GPD的模式。

他透支國力借債搞基建,搞軍工產業。若是不發都被戰爭來提高經濟收益的話,德國將會陷入更加困難的經濟模式之中。再加上希特勒本人就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也是一個反猶太的種族主義者。

綜上所述,希特勒上臺之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必須,也是必然的事情。他沒有第二個選擇,也不想有第二個選擇。希特勒的一些經濟改革都是建立在擴軍拉動戰爭的基礎之上,若是真的只發展經濟,德國早就完了。

只能說德國如果最後贏了的話,因為他是最大戰勝國,戰爭紅利足以令其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但就德國在二戰中表現出的侵略性來說,幸好德國最終還是輸了。他們的失敗對於世界人民來說,是一種幸運。

今天,希特勒的形象卻仍與從前一樣。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隨者看來,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失敗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個瘋子,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個蠢才,是個不可救藥的殺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純系通過罪惡的手段取得的。」這段文字,概括了《希特勒傳》整部書的內容。而讀這部書,可以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本書的主人..——希特勒。

相關焦點

  • 如果希特勒只發展經濟而不發動戰爭,德國能否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納粹德國經過兩個四年計劃的發展,經濟已經有了很大改善,193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大約為737億帝國馬克,而到了1938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64億,足足翻了三倍。因此有人想問,如果希特勒只發展經濟而不侵略,那麼德國能夠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嗎?
  •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只發展經濟,德國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嗎?
    後人出版過不少關於希特勒的傳記,然而不少希特勒傳,尤其是法國人所編著的書籍裡面,將希特勒描述成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瘋子和一無是處狂妄自大的無賴。毫無疑問,希特勒是一個極端民粹主義下誕生的惡魔,但是這樣的描寫,很顯然有失偏頗,他是德意日三國當中,唯一不依靠政變,而是靠著民選走上臺前的元首,德國人不可能都是傻子,為何他們心甘情願的將選票投給一個這樣的人呢?
  •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專心發展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很多人認為,德國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希特勒上臺後,無論通過怎樣的手段,忽悠也好,欺騙也罷,但終究將被凡爾賽合約壓制死死的德國重新強大了起來,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強國。後來,希特勒不滿屈居英法等一戰戰勝國的國際地位,特別是為了能夠得到和彌補前述的德國先天劣勢,蓄謀已久、備戰充足的德國法西斯終於開始了壓抑20年的復仇計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稱霸世界!
  • 若希特勒只發展經濟不搞侵略,如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會是德國嗎?
    從這點上我們也能看出那時候的德國的確是實力驚人,但是在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卻是國力被削弱了很多,那麼假如希特勒當初只注重發展經濟不侵略,如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位置會是德國來坐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不妨先來考慮一下德國當初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國與國之間的戰鬥又不是街頭流氓打架,不可能說我今天突然看你不太順眼,不如我們來打上一仗。
  •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二戰,那麼他就是統一德國的民族英雄了
    首先,希特勒發動了戰爭失敗了,現在的世界體系就是戰勝國確立的體系,當然會否定希特勒;第二點,希特勒建立了西方人討厭的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制度,和西方傳統的價值觀是相反的;第三點,希特勒在戰爭中大量屠殺了無辜之人,尤其是猶太人,因此這個罪行是不可原諒的。但是如果我們將希特勒和史達林相比較就會發現,他們兩個只有一點區別,那就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
  • 德國老兵:如果沒希特勒出現,德國依然會發動二戰
    換句話說,如果希特勒在實現振興德國經濟、消除災難性的失業、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奪回軍事主權以及完成把奧地利、蘇臺德等地區納入德國版圖等一系列計劃之後,在發動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對波蘭的侵略行動之前能夠壽終正寢,他留給德國歷史的便只有可歌可泣的輝煌成就,而後來的戰爭災難也就不會出現。」
  • 德國經濟原本都快崩潰了,為何希特勒一上臺,德國突然就有錢了?
    可當時的德國,經濟發展差勁不說,之前的賠償款一直都還不上,為此法國佔據了德國魯爾工業區,就是因為德國給不了錢,所以他們才有藉口,1930年的時候還沒有錢,希特勒1932年一上臺
  • 「瘋狂」希特勒:讓德國崛起花了三年,而跌入「地獄」他花了四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19年9月,希特勒當時接到德國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去調查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就這樣,希特勒第一次結識了當時只有54名黨員的這個小黨,而這個組織卻成為希特勒後來一步步崛起的平臺。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的經濟是最有活力的,德國為歐洲經濟發展貢獻超過五分之一的力量。也是歐盟各國中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在歐盟各國中德國已經是最強的了。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德國被同盟國打敗,要割地賠款對各國進行彌補,德國在這期間受到的打擊不小,經歷了戰爭洗禮之後的德國,發展處處受限,經濟、政治都沒有好的發展前景。
  • 希特勒原計劃1943年發動戰爭,結果卻提前4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1936年11月,德國和日本締結所謂的反共產國際協定,德國和正在侵略中國的日本建立了法西斯集團(1937年9月義大利才加入法西斯集團)。1937年,締結法西斯集團之後的德國便將發動世界大戰提到了議程上。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發動世界大戰的具體時間。同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開軍政頭目會議,商討發動戰爭的時間。會議上共提出三種主要方案。
  • 試分析德國為何有能力連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一直是戰爭史愛好者,談論的焦點問題,本次筆者將試著,從當時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德國國內情況兩條主線,簡要分析德國為何有能力連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歡迎廣大讀者一起探討!一、從經濟方面看:一戰前的德國經濟體量已經佔世界的14.8%,超過英國、僅次於美國;1913年,德國佔世界貿易比重的13%,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次於英國。1914年,德國對外資本輸出達到440億,世界第一。在鋼鐵的產能上,德國佔世界軋機總產量的44%。醫藥化學品出口份額佔世界28%。
  • 希特勒為何發動二戰?看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你能找到答案
    希特勒為何發動二戰?看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你能找到答案 導語:1938年9月1日,百萬德軍閃擊波蘭。短短兩個小時,波蘭軍隊就被徹底擊潰,德軍的裝甲部隊橫衝直入,直接佔領了大半個波蘭。一個禮拜之後,波蘭首都華沙被攻陷,波蘭劃入了希特勒的版圖。
  • 希特勒如何通過「無間道」創建了發動二戰的德國納粹黨?
    眾所周知,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而領導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就是納粹黨及其領袖希特勒。但鮮為人知的是,希特勒與德國政黨結緣和創建納粹黨的人生始於德國警察部門的一次「無間道」。而一戰的結束讓把全部身家都給了德軍的奧地利人希特勒再次面臨成為流浪漢的風險,只得在德國陸軍裡當所謂的「偵查員」餬口度日。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希特勒這個「偵查員」實際上是監視德國社會的特務。1919年9月,希特勒的上司命令希特勒去調查一個名為「德國工人黨」的小團體,於是希特勒便前往「德國工人黨」舉行集會的小酒館。
  • 若德國沒有分兵進攻蘇聯,盟軍能擊敗德國嗎?
    答案是肯定能,只不過過程會極其艱難,代價也更高! 那麼,即便蘇德戰爭沒有爆發,德軍真的可以集中兵力,固守其在西歐和北歐以及在部分非洲獲得的既得利益嗎? 獨舌視界認為,從盟軍與德意法西斯的實力來看,雖然英法以及歐洲其他主要國家均遭到德國閃電戰的摧殘,工業區淪喪、軍事力量損失殆盡,特別是法國的迅速敗亡,讓德國誤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也讓英國等國認為,德軍實力強大,應該暫避鋒芒。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特勒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希特勒雖然是二戰頭號戰爭犯,也是反人類的最大惡人,被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但作為一個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人物,他仍有自己特別的貢獻之處: 如其他網友所言:希特勒從一個流浪漢到一國元首,還差點兒成為世界之主,他堪稱奇人、強人!!!這點不得不承認。
  • 一拳能敵三手?明明實力不濟,為何二戰時希特勒要選擇三線作戰?
    那麼明知如此,為何希特勒還要如此冒險呢?難道是求死心切?當然不是,在靜夜史看來,希特勒之所以選擇以一敵三,根本原因在於納粹德國的國情註定了不能等,所以希特勒很著急,所以只能「被動」地選擇以一敵三。按照希特勒的計劃,納粹德國發動戰爭的最好時機是1943年。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你感覺希特勒在自殺前後悔發動戰爭嗎?看完後明白了!
    我認為你們的看法都不對,可以肯定的說希特勒在其臨死前對於發動侵略蘇聯的戰爭,確實後悔了。是在他所著的《我的奮鬥》當中明確規劃了弘大的日爾曼民族擴展計劃,其中就包括廣闊無垠的俄羅斯領土。但那只是設想,至於能否實現誰也不敢保證。
  • 希特勒為何執意發動二戰?看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他別無選擇
    戰後他們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德國被一些西方列強敲詐了近兩千多億元,這對於他們經濟發展來說是巨大的打擊。這筆錢壓得德國人民喘不過來氣,直到2010年的時候,他們才將這些賠款全部清算完。 除了需要賠款之外,德國還被分走了近一半兒的礦產資源,其中包括煤炭以及鋼鐵,這些對於國家發展建設來說極為重要。
  • 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
    希特勒曾是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人,但是我卻比較欣賞他,倒不是欣賞他的戰爭狂魔的一面,而是欣賞他改變德國窘境和愛國的那一面。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時候,希特勒開始崛起,而近些年來,人們對他的議論也逐漸多了起來,但很多人都是看的他是一個發動戰爭的劊子手,對他更多的是充滿仇恨,與此同時,很多人都曾經提出過疑問,那德國人到底恨不恨希特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