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戴爾易安信解決方案微信公眾號
「數據 • 十年」
隨著我們邁入的新十年,計算領域的變革和加速技術的擴散,蓄勢已久的智能革命將迎來顛覆性的技術變局。未來的數據在哪裡產生?以何種方式產生?如何使用?戴爾科技集團開啟「數據•十年」專題,帶您深入了解數據將如何驅動企業和社會的變革。
石油,是20世紀世界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現代工業「流動的血液」,還是現代國防和戰爭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說20世紀是石油驅動的世紀一點不過分。
有一種觀點認為,數據將是21世紀的石油,但相比石油本身,「數據石油」爆炸式的增長更快,石油形成的時間軸以百萬年計,不可再生,而數據每時每刻都在生成,我們不僅要及時「開採」,更要解決數據的「存、管、用」,讓數據真正成為驅動世界運轉的「石油」。
過去的十年,是數據力量被廣泛認知的十年,更是數字經濟崛起的十年。
在數字經濟時代,日益激增的數據流從每個組織的業務系統中「噴湧」而出,大量的數據在雲中「穿梭」,聯接了豐富的智能設備、應用、人和企業。未來十年,數據如石油般燃燒,這將所有的行業應用轉變成智慧應用,所有的企業都會變成智慧企業,進而推動物理世界成為智能世界。
數據的十年,換來的將是智慧世界百年的基業長青。
數位化的基礎是「數據化」
過去數十年來,數據由商業運營的衍生品,逐漸變成個人、組織和社會進化的關鍵性要素。數位化轉型正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發酵,將我們引向一個數據驅動的商業全局變革時代。
4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數據成為官方確定的第五類生產要素。
對企業來說,數據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的重要性也變得比以往更加凸顯。企業的數位化戰略開始從「業務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數據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推動著企業的數位化進程。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數據顯示,數據驅動型組織在客戶獲取率、客戶保留率和盈利機率方面分別實現了23倍、6倍和19倍的提升。
這組數字,代表了「數據化」能力越強的企業,數位化的能力就更強。
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圈將增至175ZB,我們正處於一個數據大爆炸時代,所有企業都認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如今,數據量指數級的變化節奏讓企業創新變得更加複雜,僅收集更多數據是不夠的,企業現在必須實時地從數據中獲取更多價值,來正確的驅動數據的價值。
在此過程中,一個新的觀點逐漸開始形成:
當企業從業務需求的角度重新衡量數據與業務的關係之後,企業發現獲取數據並不是目的,而是提升業務創新和效率的基礎,數據的價值不會自動呈現,用合理的方式挖掘,才是一條正確的路徑。
然而,大多數企業對數據驅動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維基百科中對於數據驅動是這樣定義的:數據驅動,指的是流程中的行為是被數據驅動,而不是被人的直覺和經驗驅動的。可見,數據驅動涉及到企業業務流程的變革,企業大多以流程驅動,流程驅動分工明確,使更複雜的業務得以實現,也奠定了現在企業數字信息化、數位化的基礎。
數據化是數位化的第一步,而數據化則代表了未來十年,企業能否更快的將數據轉化為深入的業務見解。
2030並不遙遠
今天就是一個起點
2030,這個年份在幾代人心中,都像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個片段,充滿了科技和虛幻的色彩。
IFTF(未來研究所)在《人機合作新時代》的報告中也向我們描繪了2030年的世界運行特徵:協作式AI、多模界面、擴展現實(XR)這些由現在的科技延伸出來的新應用和新模式,將會讓我們的世界再次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這個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那麼對很多企業來說,也許2030年,就是數位化轉型的奇點。
畢馬威的一份報告,將數位化轉型階段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嘗試階段、擴展階段、服務化階段以及智能化階段。報告還顯示:目前大多數企業都處於數位化轉型的嘗試階段。所以,從2020年到2030年,行業數位化轉型也會是一個由淺及深,逐步深入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很多改變,例如未來2B和2C界面將因為數據鏈條的打通,而變得模糊,逐漸走向融合;IT的元素將融入所有行業的業務流程;新興技術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基本配置等等。
與此同時,數位化轉型使技術成為企業的產品、服務和運營的中心,它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獲得競爭優勢,以改善客戶體驗。例如,使用性能更高的組件,利用數據分析的功能並不斷改善技術生態系統,都是成為真正的數字企業的途徑。
事實上,數位化轉型的目標是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無論是通過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提供的功能,還是以競爭對手無法匹敵的速度,為此,很多業務要務推動著戰略性IT舉措的形成。儘管每個行業或領域都有各自特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幾乎每個數字企業都有四大戰略要務。
這就是:
❶ 採用多雲戰略實現敏捷性和成本節省
❷ 通過邊緣創造新價值
❸ 通過員工隊伍現代化來提高敬業度
❹ 以及將可持續發展添加到企業的技術章程中
數據十年的四大戰略要務
四大戰略要務決定著未來十年數據驅動業務的成敗。
首先,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單純的公有雲或私有雲已很難滿足行業現有業務的需求。
數據顯示,未來90%的企業將使用不止一朵雲,企業需要多雲環境並存,來適應新的業務發展。
的確,數位化業務需求的多樣化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雲可以滿足所有需求,這使得多雲成為了一種標配。但是,這種多雲方法會導致巨大的IT複雜性,還可能會造成雲管理的混亂,導致資源受限、應用程式和工具鎖定,甚至帶來更大的安全挑戰。
所以,企業需要採用集成架構,選擇合適的雲進行構建、部署和運行應用程式。如戴爾科技雲平臺或是多雲管理平臺都是不錯企業不錯的選擇。
戴爾科技雲平臺整合了戴爾易安信領先的基礎架構、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雲平臺軟體,以及戴爾一流的服務,可幫助企業用戶無縫跨越邊緣、私有、公有雲環境,輕鬆獲得一致的跨雲體驗。
其次,在未來3-4年,移動數據流量預計將增長8倍。
在這些數據中,有45%將在邊緣進行存儲、分析和處理,同時,移動大數據的爆發,也將推動邊緣應用的爆發。例如,未來,邊緣計算將應用在智能汽車和許多其他設備中。
採取邊緣解決方案,對企業來說則要思考,避免使用不一致的邊緣標準,確保應用程式是雲原生和容器化的,同時警惕預先配置的邊緣解決方案。如何在邊緣創造新價值?這個答案也許可以通過戴爾邊緣技術解決方案和SD-WAN解決方案來尋找。
戴爾易安信SD-WAN為WAN現代化提供了一站式的簡便性——結合了VMware SD-WAN軟體,該軟體可在現代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設備上以靈活的訂購方式運行,所有這些均由戴爾易安信提供支持,供應鏈和服務。
第三,移動的智能終端已經是一種生活和工作的常態。
幾年前,戴爾科技委託進行了一項有關未來勞動力的研究,其中71%的受訪者表示,智能空間使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但另一份數據則顯示95%的安全漏洞源自員工的這些智能終端。
面對這樣的雙刃劍,要求企業做到改變部署方式、部署無縫的端點安全、重新考慮端點管理和支持。戴爾科技一直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戴爾科技不僅有遠程辦公解決方案,還有戴爾科技統一工作空間(Unified Workspace)可以提高每個用戶的工作效率,相當於使其多工作18到27天,還有VDI解決方案等等。
戴爾科技統一工作空間由VMware Workspace ONE為核心,是業界最全面的解決方案之一,可幫助IT部門從雲端部署、保護、管理和支持幾乎所有設備其統一的終端管理技術,無論何種作業系統、設備或是雲環境,同時賦能員工,幫助客戶實現生產力轉型。
最後,可循環科技正在變成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家園的一種必然選擇。
根據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的電子垃圾重量達到驚人的4900萬噸。所以任何企業都應該將可循環科技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不僅要在購買資產時就做好轉售、回收和捐贈的規劃,還要保護敏感信息,以及確保企業持有已處置資產的清晰報告。戴爾科技始終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可循環科技,例如,戴爾科技從技術方面促進世界的可持續的發展,第五代存儲技術,能夠最高節省用電65%。此外,戴爾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包裝、回收,實現可循環利用,僅電子垃圾一項,就已經回收了90萬噸之多。
2020年10月22日,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開發的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年度排行榜揭曉,戴爾科技集團繼2019榮登榜首之後再更進一步,問鼎CITI卓異品牌!
歸根結底,每一項戰略的根本都在於如何正確的、安全的、高效的發揮數據的價值,在未來十年以正確的方式走向數據驅動,並為未來百年的智慧之路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