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有媒體報導稱,四川重慶兩地有意共同積極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隨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聯繫重慶體育局,該局宣傳處負責人表示:聯合申辦奧運會一事由四川單方面宣布,不過在向重慶體育局了解相關情況時回復正在核實信息。
在近日發布的《四川省體育局對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364號提案答覆的函》(簡稱「答覆函」)中提到,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部署,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共同申辦奧運會,著力打造具有成渝獨特印記和文化特色的奧運會,提升成都、重慶體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此消息發布後立刻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樣看似美好的安排其實要付諸實施很難,奧運會不同於世界盃一個城市辦就好這種由兩個體量巨大的城市來承辦沒有先例,兩地看似文化相近其實也有不少難以調和的矛盾。重慶體育局表示也不知情。因此,小編覺得要辦還是一個城市自己申辦,攪和在一起還是算了吧。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在 11月20日,四川省政府官網披露了四川省體育局對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364號提案答覆的函(川體函〔2020〕28號)。其中明確披露:
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部署,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共同申辦奧運會,著力打造具有成渝獨特印記和文化特色的奧運會,提升成都、重慶體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
而在此之前的11月3日,成都體育局官網發布的《成都市世界賽事名城「十四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也透露:
跟蹤關注,積極探索申辦2030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20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可行性。
有關成都申辦奧運會的消息,或者是說法,其實早就出現。
最具代表性的是,2018年,有成都政協委員提出,「成都市應該大膽提出並積極申辦奧運會」,規劃中應預留舉辦奧運會的場地和空間,避免規劃調整和重複建設。
此外,像成都申辦世界盃的傳言,也早就有之。
這次先是成都方面在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積極探索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後又有四川體育局方面明確,川渝兩地將共同申辦奧運會,說明成都申辦奧運會,已經不再止於是民間和社會層面的暢想。
當然,申報奧運會是一個耗時長且非常複雜的系統工作,目前仍「屬於省體育局的工作規劃和遠景目標」,所以,重慶方面表示「不知情」,也未嘗不可以理解。
但這不代表,川渝聯合申辦只是一句玩笑話。
事實上,重慶方面「闢謠」後,四川體育局方面再次重申「目前正在與重慶積極對接、溝通、謀劃之中」。
此一消息出來後,第一反應是,作為內陸地區的川渝聯合申辦,那把上海、廣州、深圳放在哪裡?
要指出的一點是,論綜合實力以及賽事主辦經驗,上海、廣州等確實比川渝更具有優勢。
但是,奧運會這種級別的賽事,誰來舉辦,實力固然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也還要看誰真正需要。
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體育產業的拉動方面,對已經基本進入工業化後期的上海、廣州、深圳而言,舉辦奧運會可能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於川渝來說,則有種多重現實的驅動力。
首先,從城市營銷、基礎設施建設上,川渝顯然更需要這樣的頂級盛會的加持。
這方面,不管是北京舉辦奧運會,還是南京舉辦青奧會,廣州、杭州舉辦(或即將舉辦)亞運會等,都是非常現實的案例。
其次,就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來說,川渝聯合舉辦奧運會,對於成渝地區近一步密切交往和聯繫,打造真正的「雙圈」,無疑將起到無可替代的粘合劑作用。
甚至可以說,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可以把川渝、成渝的名片,真正推向全球。
再者,國家層面,在一線城市再舉辦一屆奧運會,很可能是只是重複。
但是在西部內陸地區辦一屆「有成渝獨特印記和文化特色的奧運會」,意義卻大不一樣。它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現中國內陸地區的新形象,也有利於向世界呈現出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
所以,如果只是把川渝申辦奧運會的價值放在拉升房價上,未免格局太小了。
奧運會這樣的全球頂級盛會,從申辦到籌辦再到正式舉辦,這背後對城市財力、運營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驗。每一次申奧,總有很多國家參與激烈的競爭,那麼,舉辦奧運會究竟有什麼作用?試想:如果對舉辦國沒有巨大的作用,世界上就不會有哪個國家樂意舉辦奧運會,奧運會也根本就不會存在了。從舉辦過奧運會的許多城市的發展經歷來看,奧運會對於城市的現代化以及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申辦2008年奧運會,給北京帶來的好處將是全方位的。
如果成渝兩市真申辦奧運會,還是想提醒幾點:
一是,衡量舉辦奧運的成本時,也必須考慮收益。
二,即便是舉辦2032年奧運會,留給成渝也還有12年時間。這個時間段,川渝地區的發展進程不能忽視。也就是說,不能以今天的水平來看待12年後的川渝。
三,川渝在舉辦體育賽事方面的基礎正在不斷強化之中,也就是說,申辦奧運不完全需要另起爐灶,它的增量成本可能沒想像中那麼誇張。
比如, 「十三五」期間重慶舉辦了世界級賽事16場,洲際性賽事4場,國家性大型賽事66場:
包括永川國際女足錦標賽、亞洲田徑大獎賽、一帶一路田徑邀請、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等高規格國際賽事;全國田徑冠軍賽暨大獎賽、全國跳水錦標賽、全國跳水冠軍賽等全國性賽事,等等。
成都則是自2018年就提出要打造世界賽事名城,並已有多個世界性賽事落地。
如2019年,成功舉辦了第18屆世界警察與消防員運動會。未來5年,成都還將連續舉辦多個世界性賽事,像2021年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22年世界桌球團體錦標賽、2025年世界運動會等頂級賽事。
另外,重慶和成都還都是2023年男足亞洲杯承辦城市;並且均入選國家首批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在交通基礎設施上,成都明年將實現雙機場運營,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則於近期獲得批覆。
兩個地區聯合舉辦,距離是一個客觀因素。但隨著成渝中線的通車,未來成渝高鐵通行時間將縮小到一個小時內。這與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北京與張家口之間的高鐵通行時間,大致相當。
所以,在場館、基建、賽事經驗等方面,成渝聯合申報是具備一定基礎的。
如果川渝聯合申辦是真的,那麼它的「中籤」率到底有多大?
其主要因素可能並不在川渝自己身上。要知道,申辦這樣大的賽事,更多不取決於地方意志。大家懂的。
要看到,在當前世界格局和國際競爭呈現出巨大變遷的今天,奧運會的吸引力其實已嚴重下降,或者說大部分國家,對舉辦奧運會已是「有心無力」。
有個流傳甚廣,仍無法證實的說法是,關於2032年奧運會申辦,國際奧組委曾點了廣州、上海、武漢三座中國城市的名字。當時相關方面似乎未給出確切的回應。
現在,川渝主動伸出橄欖枝的情況下,如果2032年的奧運會,是中國城市申辦,積極爭取的川渝概率應該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