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階段的職業是教練,主要教學跑步,教學「跑步姿勢」佔有一定比例。學員在剛學習跑步技巧(姿勢)的初期,常常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新學的跑姿比之前跑得還累?
跑步技能在身體形成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沉澱,從「腦海初具動作模型」概念,到原理學習,從而「認可技巧」是高效的,再到「拆分動作並掌握」,進而「無縫連接拆分的動作」,融會貫通並帶有自身的感悟,最後培養一定的體能與力量,能夠在各種強度下「維持跑姿(技巧)較長時間」,便算掌握了。
學員提出上述問題往往在「拆分動作並掌握」的階段,但是,若是到「融會貫通」的時候便如楊過化指成劍,讓跑者如虎添翼更進一步。
那我們就來歸納一下產生「比之前累」的感受的原因。
正確跑姿需要的肌群力量
VS
不夠完善的跑姿的肌群力量
>>>> 肌肉力量不平衡
厲害的跑者小腿後側、大腿後側、臀部、下背部等後表鏈都比較發達,跑步時會有一種被從背後被「推」著跑得感覺。
專業點說,就是:用肌力去維持良好的身體姿態,促進重心(注釋:臀部附近)前傾,以及加強轉換支撐(簡單注釋:左腳換右腳,右腳換左腳)的效率;
例如,大跨步跑(錯誤動作)需要大腿前側發力去向前伸腿或是前擺,而正確的跑姿中的"上拉"環節是主要靠大腿後側肌群主動把腳掌豎直向上拉起,這便是大腿前側與大腿後側肌群力量不平衡導致的"矛盾"。
聽我這樣解釋後多同學會開始下意識的糾正自己跑姿,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原有的錯誤跑姿也非朝夕之功。
所以在學習姿勢跑法的初期,要先理解原理,反覆練習,讓身體形成肌肉記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覺。
>>>> 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跑到原本"舒適"的方式
在改善跑姿的過程中,跑量一定要循序漸進。 通常在跑姿的初期,我不會讓學員單次跑步超過400米,而是跑多次400米來慢慢累積,通過每組間的調整不斷地找回正確動作,再進行下一組。 請記住,跑步的動作每一步都要求很嚴格,跑步動作的往復性太高了,如果動作稍微有一點點偏差,大多數人跑5千米需要5000步左右,這"一點點偏差"便要乘以5000,比起更優秀跑姿的人就太吃虧了。
>>>> 舒適跑鞋帶來的"慢性毒藥"
跑鞋常常有柔軟的中底,幫助緩衝落地的衝擊,但就是因為太柔軟了,讓人腳底的敏銳度大幅下降。
用誇張的對比,一個人穿著柔軟的跑鞋,用相同的配速跑上一段距離,第一次用"墊著腳"跑,第二次用"腳後跟先落地"的方式跑,體重不變、配速不變,落地的衝擊應該也是不變的,但是帶來的感受卻是第一次腿部更累,第二次卻更為輕鬆。
明明落地的衝擊不變怎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區別就在於第一種方式雖然刻意,但是都是腿部肌肉(尤其小腿)去緩衝落地的衝擊,第二種雖然鞋底幫助緩衝的一定的衝擊,但是還有另一部分衝擊分擔到了各個關節:腳踝、膝蓋、髖關節、下背部上,骨頭是不太容易感受到"累"的,但是也耐不住"水滴石穿"的衝擊。
正確的跑姿並非指"前腳掌先落地",而是在於"落在身體正下方"。
原地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地跑的時候我們就是落在身體下方,很自然便是前腳掌先落地。而學習跑姿初期覺得比較累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此,學會正確動作後,每次落地都接近身體正下方,對於小腿的緩衝壓力會比以前用關節承擔衝擊來的大,所以會有"比之前累"的感覺,但是小腿本就是紅肌(耐力)纖維比較多,一段時間的適應後也就好了。
所以,掌握正確技術之後,再加上柔軟的鞋子是添磚加瓦,而不正確的跑姿只是加強對與"慢性毒藥"的依賴。
對於正確跑姿的熟練度
在練習跑姿的初期,我往往要求學員把動作的幅度做誇張。因為大幅度能更準確得做到跑步中正確技巧,加深正確動作的印象,提升對正確跑姿的熟練度。
不過跑姿的動作並非越大越誇張比較好,我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跑姿學習初期,跑步速度越慢、動作幅度越小,越是需要更精細的控制,因為幅度小速度慢的原因,更是難以查覺和錯誤動作的偏差。
所以在學習跑姿的初期,很多同學會因為這樣「誇張化」的訓練而感到很累。
這麼累為啥還非要改善跑姿
技巧的本質是知覺,厲害的跑者是能夠感知到自身動作在空間中的細微變化,初學者這樣的敏銳度本就不夠,有些動作其實並不精準他們還認為自己做的很對。
而錯誤的動作勢必會降低跑步經濟性,這也是很多同學在學習姿勢跑法中喊累的原因之一。
但,對於跑者而言,學習正確的跑姿只要克服短暫的「累」,往往會有更重要的收穫。
>>>> 天花板
人的體能和肌肉力量有限,但是技巧是無限的,通過學習技巧可以獲得更大的提升。人類不像汽車,燃油用完了加上油繼續開,跑步體能使用完了就必須要休息一定的時間才得以恢復。所以對於跑步的人來說,如何節省體能,用更經濟的跑姿去奔跑是尤其重要的事,如此才可以有機會去觸碰到自身跑步的天花板。
>>>> 安全
無論任何時候,身體健康都是最重要的。
好的跑姿是用肌肉去緩衝落地的衝擊,而不良的跑姿常常會讓下肢各個關節疼痛,不是髂脛束,就是髕骨疼……當然,也有人用錯誤的跑姿不出現任何傷痛的,這是每個人自身的"材質"不同,有些人的腿是"鋼筋腿",有些人的腿是"木棍腿",用石頭去砸的時候,木棍容易斷裂出現"傷病",鋼筋可能並不會有什麼變化。
這個比喻雖然誇張,但是有些人確實有這樣的天賦(身邊不少),但是我們人類都是血肉之軀,不論你是鋼筋還是木棍,都請好好愛惜,安全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建議都要改善跑姿,還是不要用石頭去砸我們的骨頭、韌帶等。
>>>> 正確的跑步理念:不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突破
人生在世,笑傲江湖,只求問心無愧,坦蕩於天地之間。看到很多功成名就之人,馬雲說:我對錢不感興趣、科比致力於曼巴學院的教育、楊過小龍女隱匿江湖……
馬雲是不愛財嗎,科比是不在追求冠軍了嗎,楊過為何不在過問江湖,他們都已經登上了"山巔",一覽眾山小而產生了新的心境。
我還沒有到那樣的境界,在我跑步的初期,我非常看重跑步的成績,一心只為突破更好的成績,若是有一天我也走到全馬230那樣的境界的時候,我或許也會感慨:轉瞬萬變的時空,或許當年追求馬拉松跑進3小時也不過云云。
一部分人在"攀登"的過程中,會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以獲得自身的追求,我覺得這太不值當了!
"慢慢"跑,不要讓熱情燃燒的太快,用正確的技巧、心態去持續突破,快樂會更持久;犧牲肯定會有,不論是家人的陪伴上,或者朋友們聚會的時光……
但我希望是在健康基礎上,平衡好自己的生活,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去突破,常跑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