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市是一座國際旅遊城,1999年聖彼得堡市接待了來自170個國家的遊客332.17萬人次。另外,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的誕生地。
聖彼得堡地區原來是波羅的海芬蘭灣的出海口的一片沼澤地,為瑞典王國所擁有。沙皇彼得一世為了爭奪面向西歐的出海口,與瑞典在18世紀初1700年開始對瑞典的21年北方戰爭,彼得一世從瑞典奪取英約爾曼蘭,並在這裡修建城市,起名為聖彼得堡。
在俄羅斯很少看到警察,由於普京來到聖彼得堡,路上明顯警察增多了。
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從1720年左右,彼得保羅要塞擔任該市的駐軍基地,以及關押高層或政治犯的監獄。在臨時政府時期,數百名沙皇政府官員關押於此。軍隊佔領了冬宮,被俘的部長們也被關押進要塞。
1917年10月29日不成功的反革命叛亂後,彼得格勒junkers也被關進要塞。1924年,要塞的大部分改為博物館。1931年,增建了氣體動力學實驗室。要塞內的其他建築包括仍在運作的造幣廠,據悉中國解放後的第一套人民幣是在這裡製造的。
這裡的堡壘及其嚴峻的牢房陰森可怖,還有聖彼得堡歷史博物館。
要塞內的建築都環繞著彼得保羅大教堂(1712年至1733年),它有高123.2 m (404 ft)的鐘塔(市中心最高),頂部為鍍金天使。
這裡像是供應遊客歇腳喝飲料的小吃店,但是關著門。
從彼得一世到亞歷山大三世的所有俄國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羅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羅曼諾夫聖人",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和隨行人員,在被殺80周年之際,1998年7月17日,安葬在側面的聖凱薩琳小堂。
1713年-1714年彼得大帝把首都從莫斯科搬到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成為沙俄帝國首都,經過凱薩琳大帝、亞歷山大一世直至尼古拉二世的不斷建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在大北方戰爭期間,建此要塞是為了防備瑞典襲擊新首都。該堡壘從來沒有實現其軍事目的。此要塞包括六個堡壘,1706至1740年用石頭重建。
1924年聖彼德堡改名列寧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格勒曾經歷德國軍隊900餘天的封鎖,戰後成為蘇聯首批「英雄城市」之一。由於列寧格勒一直是蘇聯知識分子和學者的聚集地。要塞城牆底下的沙灘是聖彼得堡最受歡迎的沙灘。在夏季,海灘常常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