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刊|總第2300期
大家好,我是李星文,接下來將連續三期為大家推送《四味毒叔》特別企劃類節目,關於「2020年前三季度國劇發展的格局分析」。
2020年,疫情攪亂了國劇行業。就創作而言,各種類型的劇目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
一方面,國際局勢快速發生變化,中美關係的對抗性增加,牽動國際格局發生相應變化,我們國家整體上處於戰略守勢,包括意識形態領域。反映到影視創作中,一批帶有鮮明政治主題(比如抗美援朝)的項目快速上馬,一批觸碰了相對尖銳社會命題的劇目經過了審慎的把關才得以播出。
另一方面,疫情的到來使得本來景氣指數就不高的影視行業雪上加霜。上遊的資本寒冬盤旋不去,下遊的播出平臺執行限價政策。電視臺的經營狀況愈發惡化,越來越多的製作公司成為了視頻網站的生產車間。
這些宏觀層面的變化,必將作用到微觀的創作生產層面。再加上觀眾審美趣味的變化,從業者焦慮情緒的擴散,剛剛過去的9個月可謂遠看風起雲湧,近看快速裂變,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同時發生。
我將圍繞著螢屏上常見的十大類型劇,其中包括都市生活劇,年代傳奇劇,武俠劇,軍旅劇,公安劇/懸疑劇,諜戰劇,古裝傳奇劇和歷史劇,古裝奇幻劇,行業劇,青春劇,來梳理和點評這些已經和正在發生的變化。
本期將主要圍繞都市生活劇,年代傳奇劇,武俠劇這三大類型劇,來揭開「2020年前三季度國劇發展的格局分析」的序幕。
都市生活劇
自從大女主古裝劇和大塊頭民國傳奇劇失寵之後,都市生活劇成為了所有類型劇中製作體量最大,盈利能力最高的類型。
過去幾年來,都市生活劇的女性向嬗變一直都在發生。稍遠一些的《歡樂頌》,稍近一些的《都挺好》,都是女性話題、女性視角、女性絕對主角,並且得到女性觀眾的熱烈追捧。
今年以來,檸萌影業一下就推出了兩部女性話題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分別在湖南衛視和東方衛視播出。
《二十不惑》的排期本來沒有這麼快,但因為肖戰、楊紫的《餘生,請多指教》沒能及時排播,提前頂了上去。
湖南衛視仍然是堅持先臺後網,堅持獨播戰術。近期更把衛視劇的版權和芒果TV鎖定,可以說在迎戰三大視頻網站的較量中,成了礁石一樣的存在。目前來看,芒果TV雖然不能全面對抗幾家民營視頻平臺,但在有限區域內長期競爭是必然的。
《二十不惑》提前上陣,形成與《三十而已》正面對打的局面。某種程度上,「二十」被「三十」遮蔽了。
《三十而已》在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播出。因為騰訊出了版權費的大頭,所以這是一個先網後臺的組合。不僅騰訊會員比電視觀眾看劇進度領先,這部劇還進行了提前6天的超前點播。可以說,東方衛視在這次的排播中讓渡了比較大的優先權。
電視臺在疫情期間增收視不增廣告,採購能力大大受限。這是五大衛視黃金檔第一次正式向「先網後臺」低了頭。
當然,電視觀眾群體和網絡會員群體交叉不大,收視率上並不會受到明顯影響。而且,這也只是一次個案的嘗試,東方衛視之後的劇又回到了先臺後網的傳統格局中。
目前,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牽手,兩家有七八部劇要共同消化,應該能暫時築起先臺後網的防波堤,但江蘇衛視和北京衛視很難牽手,如果想播一些市場賣相好的劇,籤訂先網後臺的城下之盟也是早晚的事。
說回都市生活劇的女性向。一部《三十而已》打透了全網,「太太圈」「奢侈品包包」「大婆打小三」這些刺激人心的話題從頭熱到尾。這部劇也就此成為今年以來唯二的真正爆款劇之一。
這部劇在戲劇品質和生活質感方面做得不錯,但播到這個程度,還是相當依賴話題爆點和立體營銷。這部劇的示範效應會在一段時間內延續,但攪動輿情同時也有可能被輿情反噬,這本來就是個走鋼絲的事。
都市生活劇一般都是先臺後網的播出方式,今年前8個月開播的劇,《安家》和《以家人之名》也算小爆款。不過,長視頻觀眾的遷移、視頻網站的高投入,以及近期疫情的爆發,已經給原先的排播模式帶來巨大的變數。
對於製片公司和創作者來說,請注意以下兩個現象:
一是,上半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純網都市生活劇誕生。比如《我是餘歡水》。對社會問題和個人困境的表達,純網劇的空間更大一些。餘歡水全面失敗的生活窘境和爽文式的奮起還擊,形形色色的社會敗類和腦洞式的解決方法,都是電視劇所不能仿效的。
比如《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這是一部女性向情感劇。兩年前的《延禧攻略》證明,純網播出的影響力可以比肩臺網共振的影響力。古裝劇全面轉網之後,現在是都市劇開始了陣地的遷徙。
網劇裡的都市生活劇,算是一片新藍海。它本身有著題材穩妥、觀眾面寬的優勢。如果能在話題設置上擊中觀眾的痛癢,還有成就爆款的可能。而網劇,時至今日仍然在表達尺度上享有一定的政策紅利。
電視播出屬於合家歡的免費渠道,網絡播出越來越成為付費觀看的閉路渠道,兩者怎麼也不可能完全統一類型和尺度。否則,視頻網站憑什麼跟觀眾收費?
二是,女性向話題劇是一把雙刃劍。前面已經說過挑動輿情可能帶來的政策風險,現在說說它可能出現的創作空心化問題。
都市生活劇過於側重話題性,一定程度上都有懸浮感。話題都是策劃出來的,常見的問題是:話題顯現,背景虛化。生活都是包羅萬象的,把問題放在真空裡討論難免失真。又不敢真的觸及一些深層社會問題,最後很可能泡沫化:一通熱鬧之後,留不下有益的思考。
在這裡,我還是想建議大家向一部老劇學習,把創作搞得更紮實。20年前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對生活質感和市井哲學表現到位,在人道主義和悲憫情懷上立場堅定,有足夠的典型性和觀賞性。這樣的都市生活劇已經缺席了太長的時間。
年代傳奇劇
去年,五大衛視播了不少年代傳奇劇。今年上半年,央視、衛視和視頻網站播的背景設定在民國時期的年代傳奇劇不多,比較有影響力的也就是《新世界》《小娘惹》《鬢邊不是海棠紅》。另外就是一些諜戰劇。
年代傳奇劇最像傳統評書,人物眾多,分支龐雜,故事三翻四抖。篇幅上短不下來,成本就控制不住。而衛視已變得精打細算,價格要低,收視要高。而且,因為年代傳奇劇體量大,拼播難。
《新世界》本來是一個珍瓏棋局,如果做成30集,一定是一部小而美的劇。可它偏偏做成了70集。它用了頂咖演員,製作上也是精益求精,所以不可能是小成本。這一定程度上造成後期口碑的下滑,這也給其他發行中的年代傳奇劇帶來了陰影。
像郭靖宇導演的《勇敢的心2》、張新建導演的《大運河》,都是大製作,現在還苦苦等待排播日期。
年代傳奇劇的任務是抓緊消化庫存,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原先的先臺後網模式已不足以支撐傳統大製作。如果轉戰網絡平臺,網絡定製的要求是明確的:成本可控,帶有偶像色彩,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植入其他元素。比如《民國奇探》。
武俠劇
武俠劇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可近年來,電視黃金檔播出的武俠劇卻越來越少。
今年年初,《絕代雙驕》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上一次央八黃播出的武俠劇,還是2018年夏天的《龍門飛甲》。
不過,武俠劇並沒有淡出觀眾的視野,武俠劇在各大視頻網站有很強的存在感。
郭靖宇團隊製作的《大俠霍元甲》,是往真功夫、武術劇、家國情懷去,趙文卓是傳統功夫明星最後的守夜人。
央八+愛奇藝的播出格局,已經比較固定。遠一些的有《破冰行動》,近一些的有《誰說我結不了婚》《大俠霍元甲》。傳統武俠劇回歸傳統陣地。
金庸劇和古龍劇也有固定的市場份額。新麗傳媒製作的《鹿鼎記》《天龍八部》,均由平臺定製,前者是愛奇藝,後者是騰訊。都已製作完成,等待播出的機會。
新型武俠劇對接分眾群體。上半年播出的《兩世歡》《月上重火》都是往甜寵劇、少女心、年輕態的方向去。偶像明星,時尚造型,古風畫面,傳統打鬥。前三個元素革新了武俠劇的視覺語言,但打鬥這事已然很多年難有突破,只能是微創新。
而《大宋少年志》《俠探簡不知》是男性向新武俠劇,片中有不斷的反轉、沙雕的風格、簡樸的製作。可以說,女看甜寵,男看沙雕,這是視頻網站定製的武俠劇中最常見的兩條路線。
既有播出平臺,又參與製作、發行,視頻網站在武俠劇生產中打通了上下遊,成為了這一經典最大的接盤俠。
把武俠做成平臺定製的小菜,用戶吃著舒心,這一類型就活了。去厚重化,就娛樂化,是這一階段的創作傾向。至於說武俠劇未來的創新空間,首先要依託於武俠小說的升級換代,以及視聽語言的推陳出新。
自從徐克和程小東在上世紀90年代以《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開創了新武俠,視覺上多年來基本上還是在吃他們的紅利。現階段,我們處在對新一代武俠大師降臨的等待中。
好,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明天我將繼續來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其他類型劇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