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湯顯祖曾這樣寫過:「欲識金銀氣,多從黃山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他的一句詩,不僅讓現代高節奏都市生活的人們對古徽州浮想聯翩,而且對粉牆黛瓦的建築更是充滿無限的期待與嚮往。
縱覽如畫河山,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群星璀璨,而「以山為骨,水為脈」的徽派建築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翼天集團本著「傳承歷史文脈」的理念,對「獨特美」的追求,打造了具有徽派建築氣息的大觀老街。
01
『 東方文化縮影之美 』
歌德曾讚譽「建築為凝固的音樂」,它可以像音樂那樣喚起人們的美好情感,徽派建築亦如此,不禁令人感嘆這「東方文化的縮影」之美。
徽派建築的色彩很有特色,以黑、白、灰的層次變化組成統一的建築色調,它的魅力之大,不僅是因為它極簡氣息,主要是濃厚的文化符合現代人對於「美」的要求。
在配色上,大觀老街秉承徽派建築的淡雅風格,白牆青瓦,明朗而素雅,以描繪安靜舒適的環境氛圍。
徽派建築以民居、祠堂、牌坊最為著名,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民居方面,馬頭牆是徽州建築最重要的標誌之一,而徽州三雕(磚雕、石雕、木雕)是最普遍的裝飾物,有些雕刻作品如今也是相當珍貴的文物,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
02
『 粉牆黛瓦馬頭牆 』
「小橋流水桃源家,粉牆黛瓦馬頭牆」這是對徽派建築最為形象生動的描述,可以看出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標誌,大觀老街的建築當然也少不了類似馬頭的抽象外形設計。
馬頭牆的形成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它始於明朝弘治年間的徽州知府何歆,當時徽州府城火患頻繁,因房屋建築多為木質結構,損失十分嚴重。
何歆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每五戶人家組成一伍,共同出資,用磚砌成「火牆」阻止火勢蔓延的辦法,並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強制推行。
一個月時間,徽州城鄉就建造了「火牆」數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燒連片的問題。何歆創製的「火牆」因能有效封閉火勢,阻止火災蔓延,後人便稱之為「封火牆」。
靜止、呆板的牆體因有了馬頭牆,而顯出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美感,給人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態之美,也隱喻著生氣勃勃,興旺發達。
03
『 秀麗精美雕刻藝術 』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徽派建築自成一派,其精美的雕刻有著高超的技藝水平,極富文化美學底蘊與形式上的美感,木雕便是徽派建築畫龍點睛的那一筆。
在以磚木為主的徽州建築中,木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門窗到房梁,木雕無所不在。
大觀老街古戲臺裡的雕刻工藝精湛,線條流暢圓潤,形象栩栩如生,色澤樸素、裝飾適度,繁與簡的比襯,徽派建築的雕刻藝術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仔細看,每一個角落都能讓人嘆為觀止,雙面鏤空的圖案,在狹小的空間中雕刻成型,不得不感嘆匠人的高超技藝。
建築是文化的載體,古建築是傳承文化的核心。
中國傳統建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充滿智慧,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載體,是一筆十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值得我們認真探究、學習,更值得大力繼承和弘揚。
在繁華的城市裡生活的人們,當你覺得煩躁,想放空自己的時候,不防來大觀老街轉一轉,一睹粉牆黛瓦的風採,觸摸風雨洗禮的青磚,感受老街拂面的清風。
在這裡,感受古建築文化的魅力,體驗江南水鄉的靜雅,發現生活的美好,讓你的心靈「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