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過的羅浮宮名畫268_委拉斯開茲《瑪利亞.特蕾莎公主》

2020-12-22 九門胡同

迭戈.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599-1660),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也許不止17世紀吧。他的畫在法國的不多,羅浮宮也就三四幅,而且多是肖像畫。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宮娥》,那要到西班牙馬德裡的普拉多博物館去看了(我還沒去過)。

《瑪利亞.特蕾莎公主》The Infanta María Teresa, 年代:1653,尺寸:H. 0.71 m; W. 0.60 m

(西班牙的)瑪利亞.特蕾莎(Maria Theresa of Spain,1638-1683),西班牙公主,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擁有奧地利女大公稱號,以虔誠和美德而聞名。後來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第一位王后。

在維也納的歷史博物館,還有一幅幾乎一樣的全身像,羅浮宮這幅只是半身肖像,都是出自委拉斯開茲之手。畫中的女主人當時的年齡大約在15歲。

瑪利亞.特蕾莎的父親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母親是菲利浦四世的第一位王后,法國公主伊莉莎白(亨利四世和瑪麗.德.梅德西斯的最小的女兒)。

165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後的十年,西班牙和法國王室還是希望通過聯姻來維護和平,聯姻的談判是由樞機主教馬薩林主持的。法王路易十四的父親路易十三是瑪利亞.特蕾莎母親的哥哥,而瑪利亞.特蕾莎的父親又是路易十四母親(奧地利的安妮)的哥哥。可能正是因為這種太近的親上加親,導致了瑪利亞.特蕾莎與路易十四的六位子女中的五位夭折,路易十四幾乎斷嗣。

即使唯一活下來的王太子路易,也只活了50歲,死在了他父王路易十四前面,王太子路易的兒子和長孫也都早逝,他的第二個孫子就是路易十五(路易十四的重孫)。看來中外王室都有著一代不如一代的相似。

她和路易十四還有一個孫子後來成為了西班牙的國王-菲利普五世(出生於凡爾賽宮,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繼位)。

瑪利亞特蕾莎與路易十四的婚禮在1660年舉辦,據說畫家委拉斯凱茲作為宮廷主管也參與了婚禮的籌備,並因此積勞成疾而病逝。

這幅畫也是法國著名收藏家路易.拉.卡澤(Louis La Caze)1869年的遺物,前面介紹過的還有好幾幅畫都是,比如《畸足人》等。

1863年7月,瑪利亞.特蕾莎病死,路易十四說,這是她給他的第一個麻煩。下圖為拍攝於巴黎聖德尼教堂的瑪利亞.特蕾莎王后的墓葬。

相關焦點

  • 我拍過的羅浮宮名畫309_倫勃朗《沐浴的拔士巴》
    留世作品有數百幅,羅浮宮雖有二十多幅,但我只拍到兩幅,而且羅浮宮並沒有倫勃朗最出名的那幾幅。想看倫勃朗還要去荷蘭。《沐浴的拔士巴》Bathsheba Bathing taking the letter from David。
  • 我拍過的羅浮宮名畫326_維梅爾《花邊女工》
    我在羅浮宮購買的畫冊中,這幅畫幾乎是1:1的佔據了整版。畫中的女子身著黃色的外衣,左手中拿著一對可能是穿線或縫紉的工具,好像是在給做好的軟墊子(或枕頭)安裝彩色的花邊。前面放著的可能是一本《聖經》。前面介紹過維梅爾作畫多使用昂貴的顏料,所以三百年後的畫面色彩依舊鮮明。
  • 這幅畫為什麼能和《蒙娜麗莎》齊名,成為世界三大名畫之一?
    這三幅畫並稱為世界三大名畫。《蒙娜麗莎》和《宮娥》你也許並不陌生,而《夜巡》相比較而言似乎低調很多,這幅畫為什麼能和《蒙娜麗莎》齊名成為世界三大名畫呢?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文西的作品,這幅肖像畫目前保存在巴黎的羅浮宮供公眾欣賞。
  • 我為佛羅倫斯早期畫家拍攝的羅浮宮名畫
    他創建於進入羅浮宮。《聖人環繞著聖母聖子》,作者:FrancescoPesellino(或FrancescodiStefano,1422-1457),義大利佛羅倫斯畫家,FRA-Philippe的學生。畫的是1455-是畫家最後的的作品。他進入羅浮宮。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17《安傑麗卡和梅多羅》
    1951年進入羅浮宮。畫的情節取自16世紀最有名的史詩《瘋狂的奧蘭多》(又稱《瘋狂的羅蘭》),作者是義大利詩人盧多維科·阿里奧斯託Ludovico Ariosto (1474~1533),這篇史詩可以看作是中世紀著名史詩《羅蘭之歌》的後序演繹。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98_安格爾《聖女貞德》
    這幅畫是我在榮軍院軍事博物館拍的《拿破崙一世在他的皇帝寶座》NapoleonI on his Imperial Throne,也是安格爾1806年的作品。這是羅浮宮中安格爾其他的一些小尺寸作品,其中還有些是他學生的。
  • 雙博士「公主」認為是王室正統?年輕時頭戴王冠宛如真的公主
    近日看到一條有意思的消息,說西班牙的姐姐得肺炎去世了,享年86歲,當看到這條消息後不少網友都懵了,因為沒有聽說過西班牙國王有姐姐呀,而且這年齡與國王的母親年齡差不多。王室的成員查爾斯王儲目前正在隔離,萊蒂齊亞王后終於解除隔離,在歐洲國際的王室中沒有聽說過有一位雙博士的公主,而且還是菲利普國王的姐姐呀!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05《東方武士》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位於現義大利總統府奎裡納爾宮內(亞歷山大七世美術館)的一幅壁畫,我曾在大門口晃晃而沒進入。《東方武士》Oriental Warrior, 也被稱作巴巴裏海盜(Barbary Pirate),巴巴裡是北非的穆斯林地區。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146_保羅烏切洛《聖羅馬諾之戰》
    1863年進入羅浮宮。這是佛羅倫斯畫家保羅.烏切洛繪製的三幅蛋彩畫之一,描述的是1432年6月佛羅倫斯和錫耶納之間發生的聖羅馬諾之戰(盧卡附近)。這組畫作是由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委託烏切洛創作的。後來洛倫佐.美第奇買下了其中一幅,並將其他兩幅「借」到了美第奇官邸。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75_拉斐爾《聖米迦勒斬龍》等三幅
    關於聖喬治屠龍,12世紀敘利亞的《黃金傳說》(被十字軍傳回到歐洲)中有所描述,據說曾經有個地方叫"Silene"(位於敘利亞),國民都不信神,有個能傳播瘟疫的惡龍住在附近的一個湖中,要求當地人為它獻祭,開始當地人每天用兩隻羊,後來羊沒了,就要用小孩,而且要抽籤的方式,這回輪到國王的女兒了,國王用一半的家產和王位來找人替代,沒人願意,沒辦法只好讓公主去了,公主穿著婚紗到了湖邊
  • 被盜的名畫:在歷史上,曾經被盜走的10幅「價值連城」的名畫
    對於許多富人們,都特別喜歡收藏一些昂貴的藝術品,而名畫自然是首選,既能凸顯自己的品位,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因此名畫往往是藝術品中最受歡迎的,可能也由於這一點,一些盜賊們也非常願意偷它們,在世界的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幾次著名的名畫被盜的真實事件,雖然很多作品都被成功追回,但也有一些至今依然無影無蹤,成為了一個謎案,今天小編來聊聊,被盜的名畫:在歷史上,曾經被盜走的
  • 9億名畫被要求捐給國家,82歲老人:我沒這義務!
    文 | 王呈祥 一般來說,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的《最後的晚餐》、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蒙娜麗莎像》等等之類的館藏名畫,皆屬於各自國家所有,私人是無法擁有的。 但是,有這樣一幅名畫卻例外。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08_曼特尼亞《希臘神話系列》
    埃斯特的伊莎貝拉(Isabella d'Este)公爵夫人曾委託多位畫家為她位於曼圖亞的總督府的 Castello di San Giorgio的studiolo創作了一組共五幅有關希臘的神話,都一起展示在羅浮宮,其中曼特尼亞的兩幅分別是: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然而,自她之後,數以萬計的人參與進慈善事業,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遺棄你們」的名言金句,感召著一代代後繼者。2010年是特蕾莎修女誕辰一百周年,一百年來,她的無數感人話語深俘民心:「讓我們感謝上帝賦予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大家相聚在這裡,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把我們緊緊地連結一起。我們將共同攜手去幫助全世界的兒童,因為我們的修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00《誘拐普羅塞爾皮娜》
    1935年進入羅浮宮。題材源自《舊約》《出埃及記》,不過連環畫似的過程被畫在一幅畫內。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06《羅得和他的女兒們》
    .: 2,22 m. 1817年進入羅浮宮。題材源自聖經《創世紀》19:30-38,上帝滅了所多瑪和蛾摩拉,亞伯拉罕向上帝為羅得一家求情,羅得的妻子因為回頭看變成了鹽柱。羅得和兩個女兒住在一個山洞,兩個女人以為人類將要滅絕,就將羅得灌醉,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他存留後裔」。
  • 模仿世界名畫,我只服中國的小學生
    《哭泣的聖母瑪利亞》 ▼ 我看數學書和你一樣 「生無可戀」! ▼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203《羅慕路斯和勒莫斯得到浮士德勒的庇護》
    年代:1643, 1794年進入羅浮宮。畫的情節來自耳熟能詳的羅馬與母狼的傳說,孿生兄弟羅慕路斯和勒莫斯(或雷穆斯)被篡位的國王扔到臺伯河中,被一頭母狼救活(羅馬街頭隨處可見的母狼與小孩的雕像),後又被牧羊人浮士德勒發現並當作自己的孩子養大,兄弟兩長大報了仇,並建立了城市羅馬,但因為城市名稱爭鬥,羅慕路斯殺死了勒莫斯,所有城市叫做「羅馬」。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157_貝雷蕭斯《聖德尼的殉道》
    下面是羅浮宮中貝雷蕭斯的前任簡.馬魯埃(Jean Malouel,荷蘭畫家,勃艮第宮廷畫師,1415年去世後由貝雷蕭斯接任)的兩幅畫《哀悼基督》。聖德尼(SaintDenis),基督教聖人、殉道者,羅馬教廷派往巴黎的大主教,公元250年殉道。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154_卡拉瓦喬《馬爾他騎士團長》
    路易十四的收藏,1670年進入羅浮宮。阿羅夫·德·維格納科特(1547 - 1622),是1601-1622年間的馬爾他騎士團團長(或稱大教長),曾為卡拉瓦喬在1607 -1608年間在馬爾他期間提供保護。並於1608年為卡拉瓦喬授予騎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