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了,黑板這麼大的液晶手劃大屏幕是哪個年代開始出現的,專業的我不知道,可2000年代不可能吧,2007年第一臺蘋果手機那麼小的屏都那麼震撼,我想知道黑板那麼大的手觸屏在那些人小時候是怎麼穿越時空出現的…
個人覺得這個智能黑板現階段實用性不大,因為裡面播放的內容必須是提前設置好的,這樣的話就不夠靈活,如果安裝的是一塊巨大的手繪板,那應該沒什麼問題。
像這種電子化黑板,歷史地理生物課就相對好上很多,但是對於語文數學英語這種,用處實在不大,尤其很多老師寫的一手好黑板字,但是一用白板字就扭扭曲曲,還有的老師黑板字都寫不好就用白板,根本看不懂寫了什麼,而且很少有教師會到教室來專門學怎麼用這種電子屏,都是上課要用到了,不會的時候當堂問學生。
這種東西對一些學科來說很重要,但是對一些學科就是沒必要。
各有優劣吧,智能化意味著教學速度的提升,老師教學更會流程化,對於聰明的理解能力高的學生無所謂,越快越好,但是對一些,知識點不全面,基礎不牢靠的學生,就完蛋了會跟不上進度的,而傳統板書,如果老師發現進度快了,之前的某些知識點,學生沒掌握好,或者知識點有殘缺,板書可以隨時插播講解其他的東西。
老師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才是看老師水平。你所謂智能化,即使老師發現進度不對,但是你課件U盤沒帶咋整,這時候不還是得看板書,見過老師講課,發現節奏不對,課本教案一扔,開始臨場發揮的老師沒。
這個設備不是最關鍵的,只要有個觸屏,甚至最早的那種投影儀都可以,最關鍵的是軟體,這些東西的變換是通過軟體實現的。
另一個,一般教學中出現的這些東西基本老師只是個使用者,研發跟資源提供者都是外面的公司,所以不要覺得老師多麼牛逼,資源基本都是找的,當然也有個別老師會想要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這種效果,比如使用PPT,flash之類的,但是做起來比較複雜也容易出現很多問題,過於廢時間跟精力,有這時間不如好好備課,所以不要覺得自己老師不如別人的酷炫,只是學校沒有錢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