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何春林)12月3日至6日,素有「機器人界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在廣東舉行。北師大株洲附校是株洲地區唯一的參賽學校,該校22名同學在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超級軌跡挑戰賽項目中獲得6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
此次大賽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與地區共兩萬餘名選手同臺PK。大賽圍繞科研類、技能類、科普類三大競賽方向,設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機器人應用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四大類賽事。
比賽中,羅致遠和搭檔唐栩睿獲得了初中組第一名。
12歲的羅致遠今年念初一。小學三年級時,平時喜歡拆裝物件的羅致遠加入了學校機器人社團,選修了學校的機器人課程。從最初的拼裝到後來的程序設計、計算機語言學習,再到參加國內國際的一些大賽,羅致遠和愛好機器人的同學們,一路玩耍一路學習,並獲獎不斷。
「學機器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且也不要額外交錢。」羅致遠和同學們笑道,因為大家都有興趣,社團的同學們學起來很起勁,一般都是利用大課間和中午,跟著學校科學老師、通用技術老師學習。
記者了解到,該校學生在國際性的機器人比賽中收穫頗豐。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中,該校5支參賽隊伍在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一帶一路」智能挑戰賽中獲得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2017年,第六屆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在西班牙馬德裡理工大學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200多名選手同場競技,該校六名小學生憑藉嫻熟的技術設計和創新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捧回了一等獎。
「學校給了我們學機器人的舞臺,還帶我們參加各種大賽。」採訪中,該校機器人社團成員均認為,如果學校沒有機器人社團,如果沒有專業教師指引,他們就沒有機會到外面參賽,更無法捧回國際性大獎。
對話
「學生不應只有成績,還應與時代同頻共振」
株洲晚報:學校為什麼堅持開設機器人課程?
餘年初(北師大株洲附屬學校理事長):從2012年起,學校就成立了機器人社團,並開設了機器人課程。
機器人比賽要求參賽者在特定時間內根據現場公布的路線和任務,完成機器人設計、製作和編程,考驗選手的大局觀意識、工程設計、邏輯思維和臨場應變等能力。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時代早已到來。我們培養的學生,不應該只有成績,還應擁有智能化意識、擁有自我思辨能力、保持與時代同頻共振。
株洲晚報:如何發現和培養學生?
餘年初:學校依託機器人社團開展機器人教學課程,學生們上課均免費。
首先,學校有專業的教師團隊,還引進高校人工智慧領域教師合作教學。其次,學校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小學、初中、高中,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任務很清晰。對於小學生,以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會組織競賽發現一些苗子。第三,對好苗子開展集訓和鞏固教學,帶領他們走出株洲、走出國門參加各種大賽,在競賽中檢驗實力,展現實力。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