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芒康】芒康鹽井鹽田:上帝遺落人間的「調色板」

2021-01-20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3日18時30分訊(記者 王慶煉)今(23)日,在2019年西藏芒康首屆葡萄產業品牌推廣暨第五屆重走茶馬古道旅遊節(以下簡稱「西藏芒康首屆葡萄產業推廣節」)期間,全國主流媒體、企業家代表、自駕車協會、旅行社、旅遊大咖等從西藏芒康曲孜卡鄉出發,走進鹽井千年鹽田,在陽光與風的伴行中,體驗製鹽過程,聆聽鹽田的動人傳說。

在沿江兩岸近500米的狹長地帶,一片千年鹽田就隱藏在這滇藏交界處的深谷裡。從江邊排列到山上,登高俯瞰,數千塊鹽田依著河谷山勢的大曲線,呈方格棋盤般整齊排列,層層疊疊,猶如一面面鏡子倒映出藍天、白雲和山巒,呈現出五彩斑斕的炫目色塊,勤勞的曬鹽女零星地散在這些方格中,人影和倒影成雙而動。

走進鹽田,鹽民在險峻的羊腸小道上背著木桶運著鹽滷水而過,她們長年累月無數次在這條條險峻的小道上背著木桶,踏著瀾滄江湍急的節奏,沿著祖先的足跡,在狂呼怒吼的惡劣環境下,勇敢地無畏地追求著生活,延續著生命。

鹽田下面鍾乳晶鹽千姿百態,置身於中仿佛進入了水晶宮的世界,穿梭於密密的立柱之間,又是一種撲朔迷離感覺,帶給人無法想像的驚奇。

得益於大自然恩賜的滷泉,芒康鹽井鄉的鹽田1300多年來一直延續著傳統的曬鹽歷史。江邊巖壁上密密麻麻的鹽田裡,曬鹽女勞作中影影綽綽的身影,也成了一道獨具風情的人文風景線。

製鹽的工作一直都是由女人們來完成,而製鹽的方式則是從唐朝流傳下來的,是全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發現的獨一無二的製鹽工藝,已有千年歷史。

每天清晨時分,井裡的滷水最為充盈,鹽井鄉的女人們早早地就帶著簡單的乾糧,趕到鹽田,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鹽的生產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 最古老和最原始的。

曬鹽女們先要把滷水從井裡汲上來,注入鹽田,讓滷水經過風吹日曬自然結晶。一般情況下,春夏風高日烈,曬鹽最多只需一周時間;秋冬日薄風寒,曬鹽則可能要半個月甚至更長。

鹽曬好後,鹽田裡會凝結一層厚厚的結晶鹽,用木刮刀輕輕刮攏這層晶體,再裝到竹背簍裡瀝乾水分,村民就得到了大自然饋贈的財富。

據當地居民透露,每塊鹽田產鹽四五十斤,三至五天掃一次,天氣不好的時候十五天左右掃一次,桃花盛開的季節也就是農曆二、三月份時的鹽產量最高,質量最好,價格也比平常高。

女人在家辛苦曬鹽,男人就要到外面賣鹽。在茶馬互市的時代,賣鹽人要趕好幾匹騾馬出門,除了去到鄰近的雲南德欽、香格裡拉等地,還要遠赴西藏的昌都和四川巴塘、理塘、康定等地,一走幾天甚至半年之久,一路上風餐露宿。鹽也不是直接銷售,而是以物易物,價格隨行就市。

鹽井所產之鹽還有些獨特之處,如瀾滄江兩岸,西岸地勢低緩,鹽田較寬,所產的鹽為淡紅色,因採鹽高峰期多在 3—5月,俗稱桃花鹽,又名紅鹽;江東地勢較窄,鹽田不成塊,一處一處的,但產的鹽卻是純白色,稱為白鹽。

這種現象源於瀾滄江兩岸土質的不同。紅鹽產生的原因是加達村鹽田用當地的紅粘土墊底,所以曬出來的鹽為紫紅色;與之相對的納西村鹽田,使用白砂土墊底,所以曬出來的鹽為白色。

相關連結>>>

【「醉」美芒康】挖掘西藏芒康葡萄產業 全國網媒記者赴約感受「醉」美風情

【「醉」美芒康】吃一口加一口擺石子計數 芒康「加加面」有人連吃147碗

【「醉」美芒康】做好「泉」文章  西藏芒康曲孜卡鄉大力建設溫泉小鎮

【「醉」美芒康】借問酒家何處有?西藏芒康百年葡萄酒香飄高原

相關焦點

  • 人間最美桃花在何處?就在芒康鹽井桃花節
    圖片說明:覺龍桃花美景  東方網記者夏陽4月8日報導: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最美桃花在何處,芒康覺龍此處來。2018年4月8日至10日,「第二屆鹽井桃花節」在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覺龍村舉行。  名為「卓卓康巴傳奇昌都相約鹽井醉美桃花」桃花節的主會場設在「鹽井古鹽田民俗風景區」內,遊人不僅能看到美麗的野桃花,觸摸春色的同時,更能感受到屬於自然的寧靜,體味到藏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 芒康鹽井鹽田介紹
    對於鹽井的由來,地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由於歐亞板塊被印度板塊擠壓,青藏高原不斷升起,高原的氣候也越來越乾旱。高原上的湖泊不斷蒸發、鹽分越積越多,直到完全變成一片鹽殼。後來又經地質變化,巖層扭曲,鹽殼被深埋在地下。
  • 帶你遊覽 芒康鹽井——古老的鹽田!
    芒康鹽井——古老的鹽田芒康鹽井的古鹽田已有1300年的歷史,它位於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納西民族鄉的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距芒康縣城107公裡,海拔2300米左右。氣候相對炎熱乾燥。農作物以青稞,大麥,玉米為主。
  • 西藏芒康的鹽井古鹽田有著「千年傳說」
    平整的鹽田像鏡子一樣,一個個小格子組成了瀾滄江邊壯麗的景觀,鹽井古鹽田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圖說:鹽井古鹽田 來源:網絡鹽井古鹽田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 。古鹽田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先民開發鹽田。
  • 這才是打開芒康鹽井景區的正確方式——自駕遊鹽井完全攻略
    這才是打開芒康鹽井景區的正確方式——自駕遊鹽井完全攻略   浙江在線芒康4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葉振宇)芒康,藏語意為「善妙之地」。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⑫:千年古鹽田成為鹽業「活化石」
    湍急的江流兩岸,一根根木頭像吊腳樓似的,撐起一塊塊紅色或白色方格,宛如天然調色板,間或還有綠色的圓形滷井點綴其間,陽光下波光粼粼,閃爍著迷人的光彩。特派記者柯立 攝11月20日,長江網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行考察團的記者來到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古鹽井鹽田。芒康鹽井古鹽田地處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險峻的鹽業生產地之一,位於瀾滄江東西兩岸,始於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 旅遊:芒康縣鹽井,是唯一保留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
    芒康鹽井的古鹽田已有1300年的歷史,它位於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納西民族鄉的瀾滄江東西兩岸,是我國唯一保留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鹽井鄉的古鹽井經過千百年(已有1300年歷史了)來的積澱。這裡是芒康鹽井,草木稀少,山峰壁立千仞,村子下面的江邊,層層疊疊,多達10多層,全是曬鹽的平臺,江東西岸的鹽顏色各異,一邊是絳紅色,另一邊,卻是白花花一片被譽為 「陽光與風的作品」瀾滄江畔井裡的滷鹽水,為鹽井的鹽田提供了大量的鹽巴, 使這裡出現了家家戶戶屋頂鋪了一層白雪似的曬鹽奇觀。
  • 你知道芒康鹽井有多美嗎?
    ​你知道芒康縣鹽井有多美嗎?看看前輩們的描述。「鹽井山川雄麗,襟帶西陲,惟闢在蠻荒,未經彰美,以致獻雪溪雲江風峽雨皆等之邊關蕭索,今綴八景於鄉土地理之末,以質搜覽之賢。​二曰鹽田晴雪,大江兩岸曬滷,全借風日,故當赤日行空,水涯一白無際,遠望儼似積雪未消,晶光射目;
  • 行走在滇藏線上,路過鹽井必吃的一口面!到底怎麼樣?
    奔騰著的江水對岸就是西藏的芒康。但是要正式進入西藏,還要沿著這山間河谷的道路前行三四十公裡才能到達。 「西藏芒康歡迎您」幾個大字橫跨在214國道之上。我們已經進入西藏昌都芒康境內了,再有十幾分鐘的車程,便會來到第一個著名景點「鹽井」。
  • 西藏古老的鹽井,不僅保留了歷史痕跡,還展現了傳統製鹽工序
    在滇藏線上,出了迪慶州剛進西藏芒康的時候,有個地方叫鹽井。像西南很多偏遠鄉鎮一樣,這個地方並不突出,也許你的車就這麼疾馳而過。事實上,它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城鎮,也是雲南茶葉唯一進入西藏的地方。今天,這個村莊仍然保留著完整而古老的製鹽方式,這是一條活生生的古代茶馬古道。
  • 騎行318第十九天 鹽井天主教堂(西藏迄今唯一天主教教堂)
    隊伍繼續了騎行,而我則獨自選擇了去鹽井,因為那裡有太多的景點和文化吸引著我。早上8點1個人獨自從芒康坐車出發,過紅拉山(海拔4400米),中午11點到達察卡(鹽井)。茶馬古道上的明珠,納西族人稱其「察卡」即鹽井,「察」是食鹽,「卡」 是洞眼。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端,位於橫斷山區瀾滄江東岸芒康縣和德欽縣之間,是滇藏公路(國道214線)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芒康茶馬古道鹽井旅遊景區遊覽圖。
  • 它們或許是上帝遺落在人間的天使
    從概率來說,大部分的異瞳貓都有聽覺障礙,也就是俗稱的「聾子」,也許這是美麗的代價,上帝給了它們美麗的外表,就將它們的聽力收走了,想讓它們只用眼睛認真地去觀察這個世界。虹膜異色症這一病症尤其體現在藍眼白貓身上,機率大約為60%~80%。貓會染上虹膜異色症的原因你想知道麼?從科學原理上來講,這是一種基因缺陷,類似於半白化病。
  • 奧黛麗.赫本:遺落人間的天使,上帝用傷痛,淬鍊出的堅韌玫瑰!
    這個如同上帝遺落人間的天使女孩,留給人們她永遠的倩影,如同一枚種子,將得體和教養根植在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裡。如同她在《羅馬假日》中飾演的安妮公主,活潑,純淨,帶著夏日午後的一點微醺。又如同她在《蒂凡尼的早餐 》中,手裡拿著吉他,坐在窗邊彈唱的那首《月亮河》,帶著沉醉,又有些出神。
  • 地球旅行社 張掖站——上帝遺落人間的調色盤
    直到有一個有著「上帝遺落人間的調色盤」美譽的地方,因新媒體的風口而被世人熟知,張掖這個人文底蘊厚重的絲路重鎮,再一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打卡彩色丘陵,身臨其境才能體驗她的成熟與豐滿、爽朗與澄明、靜謐與深沉、悠長與雋永、色彩斑斕與千奇百怪,體驗那「換了人間」的意境。  專家推薦張掖丹霞,自然不會鬧出誤把彩丘當丹霞的烏龍。產生這種誤會,還是因為張掖的確分布有堪稱中國西北乾旱區最為系統、典型、稀有的丹霞地貌。
  • 印尼國家公園 - 上帝遺落在人間的多寶盒……
    文章由印尼國家旅遊局授權轉載,作者印尼國家旅遊局地球,本就是上帝遺落在人間的孩子,而國家公園,也許就是這個頑皮孩子的多寶盒。它濃縮了世間珍稀物種,也收藏了無數罕世遺珠,它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人間天堂,只是被人間賦予了不同的名字……
  • 上帝打翻的「調色板」:500米高空下的襄陽,紫色白色紅色美翻了
    當你走進城郊你就會發現這裡實在是太美了,就像是上帝打翻的調色板。紅的、白的桃花盛開,中間還夾雜著黃色的油菜花。在這裡走一走,不僅視覺上得到了衝擊,周身也被一片沁人心脾的清香包圍。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地一些紫色和白色的桃花,據當地的民眾說這種桃花叫做龍柱碧桃,它主要是用來觀賞的。龍柱碧桃樹幹很高,呈圓柱形向上生長,花枝繁茂,花朵豔麗,3月份開始開花,花期為4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