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出手!醫學人才建設發生重大變化

2020-12-12 健康一線視頻網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4個方面17條改革措施,醫學人才培養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人才培養結構、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住培、繼續教育以及經費保障方面將迎來大規模改革,醫學人才隊伍發展未來可期。

文件有哪些重要內容值得基層領域關注,基層醫師公社為大家整理如下:

重點一:嚴控高職臨床醫學生規模,按需定招

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縮減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醫學院校招生計劃。

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堅持以需定招,合理確定招生結構和規模。高校要結合人才需求和教育資源狀況,科學合理設置醫學院。

重點二:擴大免費訂單定向生規模,為衛生院培養高職定向生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行業職業吸引力。

逐步擴大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中央財政繼續支持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本科定向醫學生,各地要結合實際為村衛生室和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培養一批高職定向醫學生,加快培養「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

重點三: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大力發展中醫藥傳承醫學

強化傳承,把中醫藥經典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強化學生中醫思維培養。

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支持編寫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核心課程教材。注重創新,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探索多學科交叉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

重點四:加強全科、公衛醫師規培,住培合格本科醫師享受研究生同等待遇

加大全科等緊缺專業住院醫師培訓力度。加強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加快培養一批防治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

保障住院醫師合理待遇,住培基地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物價變動、所在地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結合實際制定培訓對象薪酬待遇發放標準,鼓勵承擔培訓任務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對象的薪酬待遇予以傾斜。

對面向社會招收的培訓對象,住培基地依法與其籤訂勞動合同,明確培訓期間雙方權利義務,勞動合同到期後依法終止,培訓對象自主擇業。

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

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

重點五:調整撥款、補助標準,督促地方政府落實

積極支持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優化培養結構,提升培養質量。根據財力、物價變動水平、培養成本等情況,合理確定並適時調整醫學門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培補助標準。

支持相關高校優化支出結構,加大醫學人才培養和醫學學科建設投入力度。充分調動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個人出資的積極性,健全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政府投入動態調整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規定落實投入責任。

屆時,我國醫學教育體系將更加完善、科學,醫學人才隊伍專業素質、醫德建設將實現質的突破。

相關焦點

  • 如何破解公共衛生、護理等領域人才不足問題?國務院:加快培養防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我國醫護人才總量、結構都還不適應健康中國建設需要。此次疫情更加顯現出公共衛生、重症救治和護理等方面人才不足。會議提出,要加大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力度,增強醫護人才保障,優化醫護人才培養結構,加快培養防治結合的全科醫學人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些領域的人才培養問題被著重提出。會議提出,擴大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研究生招生規模。高度重視護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高職護理教育,增強一線護理力量。
  • 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今年醫學類專業吸引了不少考生關注!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 全類型推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卓越醫生教育培養...
    《意見》指出,經過5年的努力,以「5+3」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建設一批一流醫學專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意見》都有哪些內容?有哪些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
  •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在武漢開工建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韻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7月20日上午,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動工開建。這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六個國家級醫學中心,預計在3-5年內完成規劃建設。
  • 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補短板 研究生擴招與學院建設並行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我國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儲備的不足,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從今年開始大規模擴招,可以應對未來5-10年高層次人才的缺口。」山東省預防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會委員、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董兆舉說。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方案 優化研究生培養結構
    2019年以來,在總結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經驗、問題基礎上,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職業變化新趨勢,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情況的比較分析,研究提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方案》先後徵求了31個省(區、市)學位主管部門、部分學位授予單位和有關專家的意見,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現予以發布。
  • 北大醫學高水平醫學研究生核心課程建設研討會舉行
    會議現場段麗萍在致辭中指出,教育部發布的一系列落實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的改革文件對新時期醫學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課程教材建設質量提升行動」被列為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十大專項行動之一
  • 國務院新聞辦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
    (焦非 攝)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全是頂尖名校,全國醫學「雙一流」聯盟迎來新成員
    12月10日至11日,第三屆全國醫學「雙一流」建設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徐維清,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出席會議。
  • 國務院調查組進駐泉州就樓塌事故開展調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泉州3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強)據初步調查,發生坍塌的泉州欣佳酒店「未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無規劃和施工許可,存在非法建設、違規改造等嚴重問題,特別是房屋業主發現房屋基礎沉降和承重柱變形等重大事故前兆,仍然心存僥倖、繼續違規冒險經營;地方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
  • 思變·院長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醫學教育如何應變...
    猝然來臨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公共衛生體系帶來了重大考驗,也促使我們對醫學教育模式進行反思。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我國醫學教育在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亟需進一步調整。
  • 創新基礎醫學人才培養,1651件參賽作品亮相這場大賽
    本次活動由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基礎醫學組主辦,南方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承辦,包括基礎醫學創新論壇和實驗設計大賽兩部分組成。國內100餘所高校的100多位領導、嘉賓和評審專家出席了論壇,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日新,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 探討疫情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 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在復旦上醫舉行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國醫學教育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醫科院校要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提高醫教研水平和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教育強國建設的能力,系統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 一年兩次徵兵,4個重大變化
    2019年的會議明確,「繼續做好精準徵集試點,儘可能多地徵集和部隊戰鬥力建設緊密相關專業青年入伍,加大向高原部隊定向補充高原地區新兵力度。」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2018年和2019年的徵兵會議,都是在當年的7月召開。
  • 王辰院士:願天下賢才在此得其所|協和|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才|英國|...
    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和人類安全,醫學發展亦迎來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2020年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應對全球健康挑戰,中國召喚世界醫學人才」邀約會,回顧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百年歷史,探討醫學精英聚才大計。大會通過廣泛途徑同步向全球醫學精英發出邀約:加盟中國醫學!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十三五」時期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今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高等教育開始發生格局意義的變化。」2016年,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2020年,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獲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認定通過。實施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公布405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推進專業認證全覆蓋。課程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一流課程「雙萬計劃」遴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118門,涵蓋了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五類「金課」,全面示範帶動高校本科課程建設。拔尖人才培養進入2.0時代。
  • 協和醫學院聘任首批臨床醫學教授
    優質醫學教育迫切需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教師隊伍。12月14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首批臨床醫學教職任職工作會,33名來自一線的知名臨床醫學專家獲聘我校也是國內首批臨床醫學教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精神,推動世界一流醫學院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具有協和特色的醫學研究及醫學教育人才體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出建立教職人員分系列管理、分類評價聘任的制度,實施教職聘任制度改革。
  • 重磅:華科附屬醫院的國家重大公衛事件醫學中心開建
    據報導,2020年7月20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動工開建。該醫學中心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6個國家級醫學中心,預計在3年~5年內完成規劃建設。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 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20〕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撐起一片天
    新冠肺炎疫情對未來兒童醫院管理、兒科醫聯體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兒童醫院嚴格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制,推行分時段就診,並根據疫情變化,適時調整防控方案和診療流程。兒童缺乏自我防護能力,通常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就醫訴求高,兒科總體醫療資源相對緊缺,如何兼顧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正常醫療秩序恢復,補齊醫院應對重大突發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的短板?疫情之後,醫療機構發展普遍面臨的這一新課題,在兒科領域顯得更為嚴峻和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