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是都市生活的觀察者——訪OFA飛形設計諮詢創始人耿治國
耿治國:臺灣設計師,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OFA飛形設計諮詢創始人,都市生活觀察者。善於思考與策劃都市中的各類空間,使之牽動消費思考、觸發消費欲望,在餐飲空間、品牌空間和娛樂空間等領域建樹尤豐。代表作品包括天池售樓建築、YCAMI展廳、汐止公共空間、厲家菜宮廷御宴、福鹿名餚會等。近期作品博德寶上海展廳,獲得2014年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商業空間類金獎。
臺灣設計師耿治國,為業界所熟知是因其在高端餐飲設計方面的不凡表現。大學第一專業是數學,為了將興趣變成工作的一部分,耿治國半路轉入建築系,畢業後,組建了工作室,做起室內設計。「無論建築設計還是室內設計,在我看來,都只是表達的一種工具,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觀察生活」,室內設計能將他對都市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融入設計中。和許多初到大陸創業的臺灣設計師一樣,耿治國在大陸也遭遇一些困難,對每個項目設計進行實際比例、造型物件的打樣是他解決設計落地難問題的有效方法,也由此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打樣流程。隨著在大陸的團隊擴大,管理工作佔據了太多時間,他渴望回歸以創意為主導的工作模式,設計才是他所喜愛的。一直以來,耿治國都很注重觀察都市生活,並組建了一個研究都市生活的團隊,他試圖通過對都市生活現狀的研究總結,探尋未來都市商業設計發展的趨勢。對都市生活的觀察與研究,是他進行商業設計實踐的基礎。
耿治國的設計似乎無法被某種特定風格所概括,對他來說風格並不是設計的核心問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設計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設計經驗的積累與擴充,也是基於大陸現階段大環境下的發展趨勢做出的表達」,風格是時間與環境共同作用於商業體系決定的。
汐止公共空間 臺中
YCAMI展廳 臺北
天池售樓中心 臺中
把興趣變成工作
《設計家》:請簡單介紹下您早期的學習和職業經歷。
耿治國:我讀大學時第一個專業是數學,後來才轉到建築系的,我想讓生活中的興趣愛好變成未來工作的一部分。從某種層面上看,數學是很孤單的一條路,沒辦法擁抱人群。而做建築設計不僅可以將我思考的一些事情變成現實,而且逛街、吃飯、觀察人群這些都成了工作需要的一部分,工作與生活對我來說好像沒有區別了。建築學畢業後,我沒有去其他設計公司工作,而是開了一間小工作室。臺灣市場比較小,項目也比較小,我愛做設計,又喜歡自由,因此希望自己做一些嘗試,就開了間小工作室。在臺灣做了七、八年設計,因為在上海有項目,慢慢到上海多了,了解了大陸一些情況,我就到上海成立了公司。
《設計家》:您學習建築設計,為何選擇從事室內設計?
耿治國:無論建築設計還是室內設計,在我看來,都只是表達的一種工具,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觀察生活。即便我做建築設計,也不會選擇設計那種高層建築,我喜歡小尺度的建築空間,容易掌控,且可以把我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融入空間設計中。
《設計家》:您到大陸開公司遇到哪些困難,如何解決的?
耿治國:我經營公司的方式都是自學,一點一點摸索,在上海開公司與在臺灣開工作室有很大差異。在臺灣是工作室形態,以創意為主,但大陸市場很大,項目也很大,需要更大更專業的團隊,培養團隊的過程當中,我也在學習。我也找過不同的合伙人做管理部分,在大陸,項目要落地,團隊就需要專業化,就要擴充,當團隊達到八九十人時,我的工作全然變成了管理,我很沮喪,管理團隊佔據我太多時間。所以我要回歸到以創意為主導,創意加專業化的工作模式。
剛來大陸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一些設計很難落地,為了精確掌控施工的效果,我們會在施工前按照1:1的比例將設計進行打樣,這樣不僅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最終效果,也是與施工方溝通的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但是對於一個純設計公司來說,要把所有設計都打樣,並建立一個執行系統,很費力,因為涉及到很多工藝與製作,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大陸有很多大型工程公司,它們以施工為基礎,發展出設計部門,自己內部打樣很容易,但純設計公司做這些需要整合許多外部資源。
《設計家》:現在,您的每一個項目設計依然會在施工前打樣嗎?
耿治國:我仍然堅持打樣,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把不同的創意設計落到實地,從創意端到施工端,我們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而隨著時代推進以及設計內部組織結構的改變,工作的流程也幾次做了適度調整。堅持打樣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把設計、創意用比較有效的方式呈現出來,達到要求的品質及完整度。
Poggenpohl展廳 上海
IR茶餐廳 臺北
Aesop 臺北
Brown Sugar 臺北
市場需求決定設計形式
《設計家》:您為何選擇做餐飲設計?
耿治國:在臺灣時,我就做了比較多的餐飲和娛樂項目,這個類型的空間與都市生活的脈動結合最為緊密,也最讓我的都市觀察思考有用武之地,所以較多地完成了這類空間的作品。
《設計家》:您認為一個好的高端餐廳要注意什麼因素?
耿治國:不管中端,高端,大眾或者主題、休閒的餐廳,都要考量這個城市的消費人群和消費環境。從美學角度看,設計可能性有很多,從經營的角度看,習性很重要,不同的餐廳,不同的定位就有不同的結果。
《設計家》:請談談您對設計風格的看法。
耿治國:年輕時,對形式有著非常強烈的表達意願,但形式的表達並不能單純按照我成長的階段來劃分,這些都是學習成長過程中獲得的不同經驗和體會。如果現在要我做一個現代表達方式的設計,可能與我早期做的就不同,因為側重點不同。2013年我做博德寶展廳項目時,如果只從形式上考量,我會把大樓梯做得更大,但現在,雖然我也注重形式,但會更看重其展示的內容以及在空間裡要舉辦的活動,這些內容才真正決定了設計形式的發展。
不同時期,不同的設計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設計經驗的積累與擴充,就好比美學,需要與時間聯繫起來,不同時代對美的感受不同,美沒有唯一標準。人類的文明是多層面的,即便是中國文化,在歷朝歷代美學形式也不同,作為設計師需要去觀察,學習,吸收,並嘗試表達。我年輕時可能會特別關注某個領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社會面更廣泛,對世界的理解更深刻,在設計中,我們對事物的表達方式肯定會發生變化。
《設計家》:您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不同,是出於您內心理念的轉變,還是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的市場需求決定的?
耿治國:這是基於大陸現階段大環境下的發展趨勢做出的表達,從普遍性來講,奢華帶來滿足感,奢華包含了豐富性。大陸現階段喜歡繁複設計的人還比較多,尤其在大眾餐飲方面,即便是工業風,也會與其他形式做一些混搭,比如將工業風和夜店結合起來,表達就很豐富。早期的豐富可能表現為高大上,或新古典主義。中國文化很多元,地方又大,不同地方的人群有不同的喜好,但目前呈現出來的實際現象是喜歡繁複的人更多。當前的臺灣可能更喜歡簡單的設計,臺灣受西方文化影響,又經歷過經濟的過度發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價值觀有些轉變,喜歡慢點的生活,也更重視內在。臺灣也有喜歡繁複設計的人,但相對比較少。我從臺灣來到大陸,年輕時的作品與現在有很大變化,這也是基於環境的影響,是時間與環境共同作用於商業體系決定的。
《設計家》:您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大陸未來餐飲設計方向?
耿治國:生存,環保,永續等問題都會影響未來餐飲設計的方向。環境遭到人類破壞,環境又影響人類的生存,所以人類又需要保護環境。永續,再生,環保不是孤立的一件事,而是由根本的生存觀決定的,它們將作為未來設計的主導因素,風格和美學不是決定因素。生存因素影響著人們去重新塑造環境,而設計師可以從這種心理狀態中尋找合適的表達形式。
T-SENS 上海
福鹿名餚會 北京
CJW 北京
CJW 深圳
擁抱欲望的都市生活
《設計家》:您希望回歸到以創意為主導的工作模式,目前,公司的組織架構是怎樣的?
耿治國:我是設計師的個性,也喜歡做設計,不喜歡做管理,因為長期做商業設計,我對都市生活有比較深入的觀察。做設計時,都市生活是一種參考,我很重視它的內在,因此我組建了一個叫都市生活研究院的團隊,有一組成員和我一起觀察和研究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將之訴諸文字。這些都市生活的研究有利於我探尋未來商業設計的趨勢,也能在我設計中給予一些參考。做這個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專業,不同領域裡的優秀人才,只有掌握各方面實實在在的信息,研究才能真正有效。整合都市生活商業研究團隊及其外圍成員,管理項目設計落地的平臺以及不同的設計工作室,這是我們目前的組織模式,這種模式對我來說比較全面。有研究在前,依據研究的成果做設計,比較有針對性。
《設計家》:都市生活研究院的運作流程是怎樣的?
耿治國:我們一般會有一個主題,比如近期的主題是「擁抱欲望的都市生活」,主要研究年輕的都市男女的消費習慣,消費環境,消費心理。我們會找不同的人來做討論,事實上是採用圓桌討論的方式把主題深入發展下去,深度挖掘未來的趨勢,並在設計中結合這種趨勢。
《設計家》:公司主要的項目類型是什麼?
耿治國:在大陸主要也是做餐飲、娛樂和一些品牌空間設計的項目,還有一些中小型的主題酒店,設計酒店項目。目前,我們也在討論一些創新型的商業項目的設計,我對這些設計比較感興趣。所謂創新型的商業設計,就是與當前創新的一些主題進行結合,如原創,健康,大數據等熱門主題,在市區的商業項目可以與農業結合,健康及安全的農業是現今的一個趨勢。
《設計家》: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的項目有哪些?
耿治國:目前我們正在金門策劃一個以水為主題的家庭式度假型酒店以及一個以年輕人為目標的溫泉主題的娛樂酒店。對於酒店設計,我更看重現在的都市人群對於休閒、娛樂和生活的理解,結合這些研究,你再考慮怎樣用一些組合方式做出創新的設計,且必須是能夠落地的設計。
《設計家》:您是否仍然參與每個項目的設計?
耿治國:我儘量對每個項目給予指導,能對每個項目從頭管到尾是一種回歸,也是我期望的。做了20多年設計,我才50歲,在當今社會還很年輕,對我來說未來如果能夠做好十個好項目,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分享觀察成果 探索設計方向
《設計家》:近兩年設計市場不景氣,對您及公司有什麼影響?您有哪些應對措施?
耿治國:市場不景氣,對高端餐飲市場肯定有影響,市場發展放慢了腳步,設計師可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我一直在研究都市生活,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這也是我最初決定做設計的原因。中國市場變化很快,當你真正關注市場變化時,可以關注的空間也很多。
《設計家》:您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耿治國:在大陸市場,我關注的基本還是商業項目,現在的商業項目講究新的體驗,新的經營模式,未來我也仍然致力於這方面的觀察與研究。很難說未來的餐廳是否還算餐廳,餐廳絕不是解決吃飯問題的場所,它是都市男女的社交平臺。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在做新的嘗試和新的組合方式,許多商場40%以上都變成餐廳,商場更注重線下體驗,以前最多的商場是零售空間,現在比例越來越少。那些不能被取代的體驗式商業模式發展起來,新的體驗式商業環境也在逐漸形成,有些商場將兒童主題樂園與餐廳結合,有些做成家庭餐廳,兒童餐廳並配備烹飪教室。未來餐廳的內部組合形式多種多樣,可能配備多媒體來增強體驗感,也可能引入農業,組成新的模式。
《設計家》:您業餘有哪些愛好?
耿治國:我喜歡與不同的人聊天,聊天的過程中可能迸發出一些思想或靈感的火花,不論是自己的思想還是來自他人的靈感,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設計家》:其他您想表達的。
耿治國:因為我們長期做一些都市生活的觀察,目前我正在寫一些研究總結,有些已經在臺灣媒體上發表,也希望可以與大陸的設計師一起分享。
鍋德港式火鍋 上海汾陽路
鍋德港式火鍋 上海新天地
厲家菜宮廷御宴 上海
(選自《設計家》77期「設計人生」, 雜誌圖書購買,請諮詢:QQ:1131198002 手機/微信:13761676849 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