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造訪地球了,日本飛船迎來重要變軌機動,切入近地軌道

2020-12-24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年11月對於我國航天而言,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是一個讓國人再次自豪的月份,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成為了全世界熱議的話題,不少國外專家稱中國航天科技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幾乎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了。

正當我國嫦娥5號在遠離地球的時候,另一個國家人造物卻正在返回地球,它就是日本的隼鳥2號,根據日本JAXA網站分享的數據來看,隼鳥2號距離地球已經很近了,只剩下最後360萬公裡,12月5日就要以200千米的距離造訪地球了。

為了精準飛行,隼鳥2號將迎來一次重要變軌機動,時間確定在11月26日16時,這次的變軌機動被命名為TCM3。25日,隼鳥2號團隊發表消息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軌道控制,大推力化學發動機從26日16時開始噴發。

那麼這次變軌機動會給隼鳥2號飛行帶來哪些變化呢?一,切入了近地軌道,意味著已經進入到地球引力範圍,造訪地球的時刻快到了,二,再次增加了隼鳥2號飛行速度,對再次進入太陽軌道有幫助,速度預計增加1.2m/s。

隼鳥2號返回地球的意義在於給地球人類帶回貴重的小行星礦石,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小行星礦石要比月球礦石有價值得多,從耗時角度來看,月球取樣任務一個月的時間就夠了,但小行星取樣任務至少需要好幾年時間。

隼鳥2號從2014年發射開始,一直在追逐龍宮小行星,直到2018年6月才真正追上,經過對小行星為期一年觀測和取樣後,於2019年11月離開小行星。隼鳥2號取樣過程有不少人通過視頻觀看過,那真叫一個暴力,碎石在飛船腳下橫飛。

隼鳥2號對小行星龍宮取樣任務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史以來最有看點的一次航天任務,不僅僅是暴力取樣,還向小行星投放了多個智慧機器人一枚小行星炮彈,在取樣前,投放了三個小型機器人,在返回地球前又投放了第四個小型機器人。

2018年9月,剛與小行星會合的隼鳥2號突然降低高度,幾乎貼近小行星表面,然後一口氣投放了兩個重量約1.1公斤的機器人Rover-1A和Rover-1B,別看它們像兒童玩具似的,但功能非常強大,除了必要儀器外,還攜帶了廣角相機,立體相機,溫度計。

2018年10月,隼鳥2號再次降低了高度,接著投入了第三個機器人吉祥物,吉祥物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研製,重約9.6公斤,除了能移動和傳送數據外,還安裝了相機,紅外光譜儀,磁力計,輻射計,對小行星表面環境進行了科學探測。

2019年10月,在返回地球前,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投放了第四個機器人羅孚2,羅孚2重約1公斤,配備了兩個攝像頭,溫度計,加速度計,光學和紫外線LED照明,不幸的是,羅孚2觸碰小行星表面後反彈回來,滑入了外太空,部署失敗。

最有看點的要數2019年4月5日這一天,隼鳥2號向龍宮投放了小型隨身撞擊器(SCI),SCI重約2.5公斤,直徑30釐米,高21.7釐米。四十分鐘後從500米距離射向小行星表面,製造出直徑約10米大坑,SCI可以看成是小行星炮彈。

現在,隼鳥2號帶著小行星樣品回到小行星附近了,地球以29.78公裡/秒的速度在前面飛行,而隼鳥2號以32.09公裡/秒在後面追趕。從時間上來看,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任務用了6年時間,飛行總距離達到52.48億公裡,但這並不是終點,因為又有了新的任務。

相關焦點

  • 地球就在眼前,一次重要的引擎機動來了,日本飛船有些迫不及待了
    現在,日本採礦飛船隼鳥2號已經回來了,地球就在眼前,如果有人從隼鳥2號上遙望前方,那麼憑肉眼就可以看到藍色地球了,因為截至2020年11月12日,隼鳥2號跟地球距離已經縮短到800萬公裡,迎來了一次重要的引擎機動(TCM2),微調當前軌道,糾正飛行軌跡。
  • 22日,日本飛船在1700萬千米遠執行變軌機動,飛速達29.98千米/秒
    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近日,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對3.3億公裡外小行星貝努執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採礦機動,全程由由飛船自動控制,美國宇航局公開畫面顯示,當奧西裡斯-雷克斯號觸碰小行星表面之後,碎石橫飛,場面好不暴力。
  • 即將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日本飛船隻剩兩千萬公裡,離子引擎關閉
    在2018年的時候,世界500強企業高盛公司宣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採礦產業將迎來首個萬億富翁,這句話看似不太現實,但很快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很大反響,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並且已經開發利用得差不多了,而外太空資源是無限的,現在還沒開始正式開採,不過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現在一艘日本飛船已經對2億公裡外一顆大石頭進行了暴力採礦,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正垃圾成災
    太空垃圾是環繞地球運行但不再發揮作用的人造物質,大到火箭殘骸,小到油漆碎片,甚至還包括太空人太空行走時遺失的私人物品。大部分碎片都在距離地球表面2000公裡以內的近地軌道上,在赤道上方35786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上也可以發現一些碎片。
  • 依靠28毫米推力,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67億公裡,6個月後回到地球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1.67億公裡外深空中,一艘人造飛船以每秒22.62公裡速度無聲地飛行著,它的前方是綠色地球和耀眼太陽,後方是太陽系之外暗黑無光的星際空間,這艘飛船就是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隼鳥2號。
  • 揭秘中國未來載人登月探火「新飛船」
    「新飛船」一專多能 「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一船多用,既可以應用在近地軌道,支撐我國空間站建設,還能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深空的探測重任,更具備著『運人+運貨』的強大本領,這將有力拓展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的應用範圍和能力結構。」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美國載人航天從飛船開始,先後經歷水星號、雙子座號、阿波羅號飛船,其後於1981年轉軌到太空梭時代。太空梭之後,美國又「退回」到飛船的路線。從2004年開始,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又計劃研發一種新型飛船,足以將航天員送往比近地軌道更遠的地方。這就是後來的「獵戶座」,迄今尚未載人試驗。
  • 無人飛船以13.4千米秒速來到70億千米外,即將造訪第二個小天體
    趣味探索訊 在一片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星辰大海中,一艘無人飛船正從太陽系飛出,準備前往銀河系之外。以它的視野來看,陽光在逐年變暗,後方太陽不斷撤退,前方是寒冷空間,將大片天空無情地割讓給遠方星星。這艘無人飛船就是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這片星辰大海就是漂浮無數小天體的柯伊伯帶,是人類在21世紀發射的唯一一艘遠航無人飛船,旨在探索冥王星,柯伊伯帶小天體和星際空間。新視野號是五個離開太陽系人造物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有史以來初速度最快人造物,從地球升起時相對速度達16.26千米/秒,遠超20世紀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初速度。
  • 深度|七次變軌,二次二維展開,我國最重衛星定點細節曝光!
    作為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實踐二十被「胖五」的巨大推力從地面運送到太空,進入預定軌道,但這個橢圓形軌道並非該「乘客」的目的地。作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實踐二十最終的落腳點是圓軌道,傾角也要調整為零度。因此,這就需要實踐二十在軌期間自主改變運行軌道,這個過程就被稱為「變軌」。
  • 詳解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全過程:這十大知識點你全知道嗎?
    在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首先要靠飛船自身的氣動阻力減速,這就要求其切入地球大氣的角度非常重要。如果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角度過小,有可能像打水漂一樣重新彈回太空;如果進入地球大氣層的角度過大,有被燒毀的可能,這種情況非常可怕。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在軌樣品轉移
    央廣網文昌12月6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後,約飛行四天半時間到達月球軌道,加上變軌、降落、採樣、上升,然後再變軌返回,月面起飛後的高難度動作就是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外星飛船嗎?NASA直播時遭遇「球狀發光物體」,飛行了15分鐘
    因為在地球的近地軌道,太空人不僅能看到太空深處的未知現象,更重要的是,地球被上萬顆太空垃圾包圍,更加劇了人們的猜想。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直播中,一架不明飛行物從國際空間站(ISS)上空飛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2020年威脅地球的10大小行星
    我們的太陽系裡有數以億計的小行星,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中間的地帶,一小部分小行星擁有更近的軌道,它們穿過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大部分小行星並不對我們造成威脅,但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其中一些巖質小行星撞擊地球只是時間問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在過去1000年裡,沒有聽說有人被隕石砸死或被隕石造成的衝擊致死」。
  • 一個凸起狀白色物漂浮低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相機拍到
    趣味探索訊 在宇宙探索過程中,最讓世人期待的一件事無非是找到地外生命,哪怕是發現一種微小生物,或者是動物化石,對於地球人類而言,那都是一個天大發現,會改變很多人的想法,證明地球生命不再孤單,另一種智慧生命存在可能性變大。
  • 神舟七號飛船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 日本隼鳥2號要將礦石「扔」回地球,這算天基武器嗎?
    眾所周知,日本出於種種目的對太空技術的開發可謂是不遺餘力。就在近日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發製造的"隼鳥二號"深空探測器再次引發全世界網友的熱議。據日本媒體報導,"隼鳥二號"目前已經完成了既定的探測任務開始踏上返回地球的行程,如果順利的話2020年12月就可以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