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2021-01-12 騰訊網

1935

「荒謬,上帝不會擲骰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停下了手中的筆,注視著書桌上的手稿,倒吸了一口氣,似乎想要發洩一下對自己老對手玻爾的不滿,但他沒有。愛因斯坦起身來到窗前望著天空說到:「這是一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當時愛因斯坦為擺脫納粹的迫害而出走德國並於百慕達的短期旅行途中申請在美國的永久居住權。時年5月,愛因斯坦聯合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發表了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首先,如果一個測量結果可以被準確預言,那麼一定存在某個屬性與之對應,愛因斯坦稱其為「實在要素」。第二,事件之間的影響速度不能超越光速。如果有兩個糾纏電子被放置在宇宙兩端,分別由喵星人湯姆和鼠星人傑瑞測量其自旋。如果湯姆沿x軸方向測量出電子自旋,由於完美的反向關聯,他將瞬間知道傑瑞沿x軸方向的測量結果。同理,湯姆沿z軸測量出電子自旋的同一時間也會知道傑瑞沿z軸方向的測量結果。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與量子糾纏現象所揭示的反向關聯特性相符合。傑瑞所在位置的電子自旋必須在任何方向都可測量,這就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相矛盾,因為這個原理告訴我們電子自旋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擁有確定的數值,在其它方向上一定是模糊的。EPR據此斷言量子理論是不完備的,並提出可能是某種目前還不為人知的理論導致了量子糾纏現象中粒子的模糊特性,物理學家們將其稱為「定域隱變量理論」。

1964

貝爾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一名粒子加速器設計工程師。他對理論物理特別是量子論研究的痴迷從大學時代一直延續至今,並且自稱是愛因斯坦的忠實粉絲,同時也堅信定域隱變量理論的正確性。這一年貝爾36歲,他像往常一樣將辦公桌上即將完工的設計圖紙收拾整齊準備下班。日內瓦是位於瑞士日內瓦湖西南角的一座優美寧靜的小城,回家路上貝爾回想起去年在這裡與約克教授的那次會面,他們對EPR佯繆展開了深入討論並且為物理學界長期以來針對EPR佯謬的爭論而感到擔憂。因為不管有沒有隱變量,都不影響對最終結果的預言,物理學界對這一問題似乎也沒那麼感興趣了。回到家,貝爾一頭扎進書房,回顧這幾年來的研究成果,他偶然間在手稿中發現了幾組不知道什麼時候寫下的公式,也許是為了演算某個問題,也許是為了熟悉某個定理,他早已忘了當初寫下它們的動機,但此刻貝爾敏銳地察覺到這幾組被他忽視的公式中似乎隱藏著解開未來的鑰匙。如果湯姆和傑瑞測量的方向是某些特定的組合,那麼對於兩人測量結果的關聯,量子理論給出的預測要強於任何一種定域隱變量理論。貝爾告訴人們隱變量理論在某些情況下會給出與量子力學不同的預言,而貝爾不等式的提出為人們提供了實驗驗證的手段。從此之後,人們在貝爾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結果大部分都違背了貝爾不等式,這表明無法用定域隱變量理論來解釋量子糾纏中的關聯作用。但是由於當時實驗條件的限制,定域性漏洞和探測性漏洞的存在讓實驗結果不能令所有人信服。貝爾也許不會想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會證明愛因斯坦關於量子論的觀點是錯誤的,這真是一個意外的轉折。

2015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物理實驗室中一群研究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研究人員時刻監控著實驗進行的每一個環節。他們設計了第一個關閉所有漏洞的貝爾不等式驗證實驗。在經歷了數次失敗以及夜以繼日的設計完善工作之後,今天或許會迎來最終的勝利。他們將兩個電子的自旋關聯起來並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實驗室中,隨機產生測量方向並且確保一邊的實驗室測量信息以光速傳過來之前,測量結果已經被寫在硬碟中。這樣就關閉了定域性漏洞。他們首先將電子和光子糾纏起來,然後利用糾纏交換技術以光子為中介將兩個電子關聯起來,只有當兩個電子成功糾纏之後才進行一次貝爾驗證實驗。這樣避免了光子丟失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即關閉了探測性漏洞。在持續數周的實驗之後,結果顯示超出貝爾不等式的限制多達20%,這與量子理論的預言完全相符。

2016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隨著一顆巨大的火球劃破夜空,標誌著我國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並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極大推動了關於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
  • 量子糾纏記
    20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量子力學苦澀難懂,很多人都避而不談,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聊一下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及量子塌縮。大家對量子力學最熟悉的可能是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一段對話,愛因斯坦說:「上帝是不擲色子的"。波爾又駁道:"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愛因斯坦和波爾是上個世紀的兩位科學巨人,他們爭論的就是量子力學。
  •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量子糾纏」有關嗎?
    為何總是會有人把量子力學尤其是量子糾纏「妖魔化」?總是有人把量子糾纏與意識甚至靈魂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是因為量子糾纏太詭異了?太有悖於我們的傳統認知了嗎?
  • 貨幣實質上是一種讓我們彼此糾纏的量子現象
    比如,人跟貨幣打交道時往往表現得不是那麼理性——可能用經典邏輯無法說通,但是用量子邏輯來解釋卻可以簡單明了,因為後者考慮到了背景的影響和互斥觀念(認知失調的起因)之間的衝突等。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假定,人們的表現就像牛頓世界中相互獨立的粒子一樣,但其實不然,我們更像在跳著量子集體舞,彼此緊密糾纏、密切互動。
  • 神秘和現實的重大誤解,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一點關係也沒有?
    近年媒體把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聯繫起來,甚至有「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糾纏」的表述:百度百科對「量子通信」的解釋,直接認為: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自媒體的量子糾纏解釋中科院重要科普刊物的嚴重錯誤:《Newton科學世界》是中科院的一本重量級科普刊物,2019年2月號的第35頁給了一個配圖:
  • 量子糾纏,時空幾何與機器學習
    近年來,量子信息技術取得了連續的突破。它將成為下一代技術革命的領導者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智力科學家兼助理教授尤亦莊通過量子擦除實驗表明,量子糾纏會影響因果關係甚至改變時間流逝,並討論了量子與智能之間的關係。本文主要討論近二十年來的進展,尤其是過去一年中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以及未來可能的進展。在過去的一年中,有兩個關鍵詞,量子引力和人工智慧。
  • 量子糾纏的詭異就在三個問題,一般人無法接受,你能理解得了嗎?
    21世界物理最前沿的理論莫過於量子力學了,而最難理解的就是粒子糾纏。雖然說現在現在製造糾纏的量子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我國都已經實現上千公裡的量子糾纏。可是最神秘最難理解的是,量子糾纏的速度和通信機制。量子對於量子力學,網上議論紛紛,特別是各種自媒體,可是吹噓得神奇無比、詭異不已,其實量子糾纏最神秘和難理解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量子疊加態,所謂疊加態就是把不同的狀態疊加一起,包括在宏觀世界相互矛盾的狀態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再者,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論所揭示的本質,遠不是波爾互補原理想像的那麼簡單。真正的微觀實在是量子態。它是由物質態(粒子)與波動態(波)組織、整合而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量子內部,必然有一個高效的指揮中心與信息處理系統,作為完成這整合作用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它是量子的唯一標識與主宰。不管量子內部各個部分的「細胞」,因為演化而被替換了多少遍,量子都會被自身以及外界所感知與唯一標識。
  • 量子糾纏:「愛情」的力量讓一切都變得可能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量子計算機   【環球科技】   莎士比亞曾寫下這樣一句話:「整個世界是一個舞臺。」   這種組合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被稱為量子糾纏的奇怪現象,這是粒子之間可能存在的一種不可思議的關聯,兩個糾纏的粒子即使相隔很遠,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操作也會對第二個粒子造成影響。IfQ的首席研究員、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維賈伊·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說:「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極為誘人的方案:時空的結構是由更基本的某種『時空原子』通過量子糾纏編織而成的。如果這是真的,那實在是神奇。」
  • 什麼是量子,什麼是量子糾纏,什麼是量子化,量子產品健康應用
    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它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後來的研究表明,量子化現象主要表現在微觀物理世界。描寫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是量子力學。
  • 「奇異金屬」中存在數十億量子糾纏電子
    《科學》雜誌報導,美國萊斯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一種由鐿、銠和矽組成的「奇異金屬」的電子和磁學行為時,發現數十億的流動電子之間存在量子糾纏。這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直接證據,證實了量子糾纏對量子臨界的影響。
  • 量子糾纏是什麼?為什麼近些年會這麼火?
    縱觀人類科學發展史,物理學最初都是宏觀層面,之後物理學才進入微觀層面,量子物理學等學科開始興起。隨著人類更進一步了解了微觀粒子,人類的科學發展又有了一個嶄新的方向。在微觀世界中,「量子糾纏」無疑是人類的一個重大發現。我們知道,量子物理擁有著非常神奇的特性,即一對相互糾纏的量子可以不受時間和距離的影響,但其中一個量子發生改變時,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我們所處的世界?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成員麥可·D.菲爾在《啤酒與肥皂》裡寫道:你早上起來,上班、吃飯、睡覺、回家,不知道月亮是什麼,但也還是很開心。你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不知道它們的屬性。我們生活在物理現象的海洋中,它可以像海浪一樣把我們掀起。可能我們無法控制周圍的世界,但是對它一無所知真的合理嗎?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關於量子糾纏,有物理學家嘗試通過多宇宙、平行宇宙來進行解釋。我們也許需要去糾正一下我們的宇宙觀的,我們作為宇宙的測量者,作為觀測者,也許是被我們的眼睛蒙蔽了的。我們嘗試用老祖宗給我們的金鑰匙去打開神秘的量子世界吧。在我們古人那裡,上下六合和古今稱之為宇宙,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朵花、一片葉子可以說是一個世界的,可以說是一個小宇宙的。山中之花可以稱之為宇宙。
  • 從量子糾纏和量子相干的等效性談雙縫幹涉實驗,可以解釋所有現象
    來自英國、西班牙和印度的研究人員對於量子相干和量子糾纏兩者之間的關係給出了一個簡單卻有力的答案。根據相關理論,兩者之間是定量等效或可通過運算等效。此項研究是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副教授Gerardo Adesso領銜,團隊包括來自西班牙和印度的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如何正確理解量子糾纏對經典物理的衝擊?
    量子糾纏是經典物理量子力學的延伸,是物理學和哲學的交叉問題,有著極為豐富的哲學意義和複雜性,其實質是相互作用中有種叫做絕對時空的概念,能理解了量子力學,才能更好地理解經典物理[SEP]量子糾纏中兩個量子先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其中一個先坍塌至孤立粒子態,這個狀態被另一個發生測量的時候應該是以不確定態坍塌
  • 靈魂真的是量子糾纏的產物嗎?
    在我的理解中,量子糾纏是發生於物質構成的最基本單位量子之間,說的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量子之間,即使相隔千山萬水,當其中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改變時,另一個量子也必然會發生相應的狀態改變,而且這種改變看起來是超離於時間的,是瞬間感應的……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雖然說這句話時,他並不認同量子糾纏理論,但描述的挺到位的。
  • 「九章」量子計算機糾纏了嗎?
    「九章」量子計算機問鼎世界「量子霸權」,它比世界霸主谷歌的「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這無疑是2020年中國科學界頭條新聞。不同於實物粒子(比如電子),光子是永不停息、沒有靜止質量的能量子,純粹的單光子還具有天生的「不可被測量性」,通常情況它不被人類發現,可一旦有人通過測量等手段發現它,它就「死給你看」(光子能量瞬間被吸收轉換為曝光痕跡)。那麼,團隊是如何確保並確認「九章」每次只「放出」一個光子且能被用於糾纏計算?質疑四:光子的量子糾纏物理機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