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劉氏天下者必周勃也:劉邦的用人智慧,莫過於他對死後的安排

2020-12-19 臨淵閣大學士

每個君王臨死之前都會交代後世,而把後世安排得最有智慧的,莫過於劉邦。

在劉邦臨死之前,呂后考慮到即將成為孤兒寡母,思量許久,終於鼓起勇氣向劉邦問道:"如果丞相蕭何不在了,誰人可以接任他?"

幾十年的兩口子了,相互都知根知底,劉邦一聽,就知道呂后是在讓他安排後事啊。於是他沉思了一會兒,說道:「讓曹參接任吧」

「那曹參之後,還有誰可以接任呢?」呂后知道,這幫一起布衣起家的沛縣兄弟,如今都老了,能活幾年,還真不知道,索性多儲備幾個。

劉邦在所有人裡過濾了一遍,既要忠誠可靠又能獨擋一面,好像實在找不到了。但是劉邦畢竟是用人大師啊,說到用人,可是他最為驕傲的。當年打敗項羽後,他曾問群臣,自己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項羽。大臣於是紛紛拍起馬屁來,有人說劉邦捨得分享,有人說他有大志和海量。劉邦都不滿意,於是親自總結了一條:戰無不勝的韓信,運籌帷幄的張良,讓糧草不絕於道的蕭何,正是自己的知人善任,才由他們成就了如今的天下。

眼下誰來繼任的難題,自然也難不住劉邦。既然一個人無法勝任,那就三個臭皮相頂個諸葛亮吧。劉邦思考半天,終於說:「讓剛直善斷的王陵來當丞相,讓謀有餘而不能獨任的陳平來輔佐。而周勃雖然不善言辭,但是忠厚老實,可以讓他當太尉來掌握兵權,將來安定我們劉家天下的,必定是此人。 」

呂后點頭道:「他們三個死後,誰可繼任呢?」

劉邦搖頭道:「到那時,你可能也不在了。後面的事情,留給後人去決定吧!」呂后點頭離去。

蕭規曹隨的曹參

此後,劉邦和蕭何相繼去世。呂后立刻任命了曹參繼任丞相。曹參在任上,整天遊手好閒,喝茶聊天,不務正業。惠帝想有一番作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心想,難道老爹劉邦看走眼了,丞相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找了這樣一個閒人來接任?

有一天,他實在忍無可忍,把曹參找來臭罵了一頓,說他整日遊手好閒,不像一個丞相。曹參不慌不忙地反問惠帝:「你看,你和你爹劉邦比,誰更厲害?」

惠帝說:「我爹白手起家,當然是他厲害了。」

曹參笑道:「那你看我和蕭何比,誰更厲害呢?」

惠帝為了給丞相一點面子,所以婉言道:「恐怕你也不如蕭何。」

曹參又笑道:「既然我兩都不如他們,那我們就不要改變他們當初他們制定的法律和規劃,讓下面的人遵照著以前的辦法去做就好了。在此天下疲憊之時,無為勝有為!」

惠帝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敢懷疑老爹劉邦的眼光了。果然,三年下來,到曹參去世,西漢通過曹參休養生息,國力蒸蒸日上。為了歌頌這段時期,歷史上留下了有名的成語「蕭規曹隨」。

曹參死後,呂后按照當年劉邦的指示,任命王陵當丞相,陳平當副丞相,周勃當太尉。此後,呂后不斷專權,打擊劉姓諸王。隨著野心一天一天膨脹,呂后終於提出,要為呂家人封王了。

當年,劉邦曾與群臣歃血為盟:非劉姓不得封王,否則天下共誅之。所以呂后不得不有所顧忌。為此,她特地詢問當時朝堂最有權勢的王陵、陳平和周勃的意見。

歃血為盟

王陵一聽,立刻反駁道:「當年先帝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而今,封呂氏為王,違背了當年的盟約。」

這麼直接了當地當面駁斥呂后,呂后臉都氣紅了。然後她又轉身看了一下陳平,陳平是聰明人,馬上答道:先帝打下了天下,所以讓子孫封王;如今是太后臨朝,封自己家人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呂后一聽,大喜。下朝後,王陵氣呼呼地攔住了陳平,責問道:「當年與先帝殺白馬盟誓的時候,你陳平不在場嗎?今天說出這樣的話,死後如何在九泉之下去見先帝呢?」

陳平拉過王陵到一個角落裡,在他耳邊低聲說道:「您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維持綱紀,是我不如您;然而,安定國家,保全劉氏後裔,您不如我啊!」

王陵聽後,久久站在那裡沉思。

此後,因為王陵的剛直,讓呂后知道了阻力,而有所收斂;因為陳平的足智多謀和隱忍折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朝廷的安定和劉氏的血脈。

一生足智多謀的陳平

呂后終於還是去世了,呂氏家族為了奪取天下,開始更加的專權。陳平此時仍然低調隱忍,躲在府中等待機會。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時候,一位朋友來到府上,提醒陳平道:「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會有群臣依附。群臣依附,天下即便有變,權力也可集中。眼下,您應該深交太尉周勃啊!」

陳平恍然大悟,於是走出了多日不出的府院,拜訪了同樣對朝局日夜擔憂的太尉周勃,二人越聊越投機。當初劉邦安排的太尉周勃,因為少言寡語,因為忠厚老實,在風起雲湧的朝堂,很多人一直把他給忽視了。只有劉邦從最開始就看到了他的分量。

太尉周勃

呂祿和呂產,一邊開始越發的專權妄為,一邊又在忌憚天下的不滿。此時,有人向他們建議:您手握重兵,朝臣心裡都在懷疑你們,不如把兵權還給太尉周勃,則人心自安,你們呂家也可以永保富貴。

二人一聽,似有道理,於是將兵權還給了周勃。不久,周勃就調集北軍,聯合丞相陳平,一舉剷除了呂氏家族,天下重新回到了劉邦後人的手中。而當初派去遊說呂祿和呂產的人,正是周勃安排的。

最後應了劉邦的那句話:「安劉氏者必勃也」

劉邦一生的識人之明,用人之智,從他推薦給呂后的丞相人選上,顯露無疑,不得不讓人感嘆和欽佩!

笑到了最後的劉邦

終,謝謝觀賞!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有4大理由,足見劉邦充滿大智慧
    劉邦臨死之前,下令讓陳平殺掉樊噲,結果陳平還未執行命令,劉邦就已去世,在呂后的保護下,陳平沒有殺樊噲。劉邦想殺樊噲純粹就是因為樊噲和呂雉有親家關係,怕自己離開後外戚勢力增大,而陳平左右為難,但他特別機智,從而保全了自己。
  • 從漢文帝忘恩負義打壓周勃,看歷代帝王的最大忌諱是什麼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記載,劉邦臨終留下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史實證明,劉邦果真有先見之明。呂后病逝後,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趙王呂祿擔任上將軍,諸呂已然把控了漢朝實權,劉氏江山名存實亡。生死存亡之際,正是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謀劃誅滅了諸呂,還政於劉氏子孫。
  • 呂后死後,家族勢力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周勃挾持了一個老人
    在高祖劉邦死後,呂后就開始了其專制的統治階段,就連呂后的親生兒子漢惠帝也是被呂后的殘暴嚇出病了。這段話是在高祖劉邦死後,呂后想要冊立呂氏的人為王和大臣商定的時候。因為周勃、陳平同意冊立呂氏為王,而丞相王陵不同意的時候呂氏封王。周勃、陳平對當時的右丞相王陵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很明確的表明了一點。
  • 呂氏亂政是藉口,劉邦提議周勃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說呂后不夠狠
    談秦說漢(302)呂氏亂政是藉口,劉邦提議周勃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說呂后不夠狠劉邦在臨死之際,與呂后的交談中不僅提到了丞相人選是陳平,還提到讓周勃為太尉輔助陳平。這看似遺言,其實有很深的用意,其目的就是防範漢室不改姓。
  • 劉邦善於用人而得天下,稱帝後卻剷除異己,真是因為兔死狗烹嗎?
    後來,陳平與張良成為了劉邦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他不僅輔佐劉邦奪得了天下,還在日後聯手太尉周勃合謀平定了諸呂之亂,守護了劉氏王朝的政權,迎立了漢文帝,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劉邦稱帝之後,曾經問自己的臣子:「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高起、王陵兩位將軍答道:「項羽仁愛且待人有禮,陛下則生性傲慢粗俗無禮。
  • 劉邦死後15年,託孤大臣殺光他的嫡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劉邦奪取天下後,呂雉開始從幕後走進決策集團,先設計殺了韓信。後來劉邦廢彭越為庶人,並流放到蜀地,路上遇到呂雉,彭越一個大男人此時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痛哭流涕訴說自己冤枉,並沒有謀反。呂雉性格剛毅,豈能被幾滴眼淚打動?表面上假裝同情他,答應為他說情,並將他帶到鹹陽。呂雉對劉邦是這麼說的,「彭越是勇猛之人,將他流放終究是禍患,不如殺了他!」
  • 張良明知道劉邦奪天下後會殺他,那他為何還要盡全力幫助劉邦?
    張良不可能會知道劉邦會殺他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一個世人皆知的道理,開國皇帝多誅殺功臣,這個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張良是與蕭何、韓信並稱的漢初三傑之一,在漢初三傑之中以智慧而著稱,以他的智慧,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 此人死前預測一事,15年後準確發生,毛主席說他是最厲害的帝王
    不過誇大歸誇大,但袁天罡等面相大師並非浪得虛名,中國有句話叫人老鬼精,就是說一個人一旦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學識後,他對事物的見解和對未來的預測就遠遠高於常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臨死前交代了幾句話,預測了一件事,沒想到這件事就真的在15年後準確發生了,而且結果也完全在他預料之中。
  • 劉邦的結交,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人為何都是軍事大才?
    秦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在各種勢力混戰後,以劉邦為首的平民軍隊漢軍戰勝了以項羽為首的貴族軍隊楚軍。 是哪點呢,是劉邦會用人,按照韓信的話說,是劉邦能夠「將將」,也就是駕馭將軍,而項羽不行,項羽太過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終在「眾人捶」的境地中,自刎而死。 一,殺狗的樊噲。 早年的樊噲非常貧窮,以屠狗為生,也正是因為這份職業,讓樊噲渾身是膽,古代的狗可不是像現在的狗狗一樣那麼溫順,而是十分兇猛的,沒有膽子是斷然做不來的。
  • 劉邦四大用人經驗總結:堪稱後世之典範
    劉邦可以說是從地地道道的農民開始創業,聯合項羽擊敗暴秦,為了自己的帝王夢,與項羽決裂,展開楚漢相爭,最終贏得天下,這一切,都在於劉邦的非凡用人手段。一、知人善任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點,有長處也有短處,要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最重要就是把他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這就相當於打仗中的陣型,陣型不對效率不高,容易招致失敗,劉邦在用人這一點上堪稱典範。
  • 審食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沒有背叛劉邦,暗中與呂后有一腿?
    談秦說漢(313)審食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沒有背叛劉邦,暗中與呂后有一腿?西漢的闢陽侯審食其是一個低調和善之人,人際關係挺不錯。他深得呂后的寵信,卻是呂氏死後唯一沒有被清算的寵臣。正史並無記載審食其與呂雉有無私情,但明朝的大作家馮夢龍認為審食其與呂雉是有一腿的,還寫進了他的作品《情史》。劉邦不好勞動,自幼家貧,娶不起老婆就跟一個煙花女子曹氏鬼混。豪門大戶呂公為他相面,覺得他能富貴,便把年輕的女兒呂雉嫁給四十好幾的劉邦,老夫少妻。劉邦看中了呂雉家的勢力,呂公算到了劉邦將來的富貴,倆人註定是不幸福的。
  • 用人我天下第一-劉邦
    二、初露鋒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劉邦做沛縣泗水亭的亭長時間長了,不僅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而且和下層的百姓,如樊噲,周勃等人也很要好,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再加上走南闖北三教九流什麼人都見過,因此看人方面很厲害。
  • 劉恆:周勃和陳平眼中最「合理」的新皇帝
    呂后去世後,西漢的宗室和功臣聯合剷除了諸呂,結束了自劉邦去世呂后和呂氏外戚專權的局面。對於周勃、陳平這些功臣派來講,他們面臨一個問題,要選擇自己的新主人,確立一個皇帝。 皇帝肯定來自於劉邦的至親這個是不用質疑的,選擇誰,很關鍵。
  • 樊噲功勳卓著,且和劉邦交情匪淺,劉邦為何要派陳平去殺他?
    而歷史上如同勾踐一般的人還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在開國之後大殺功臣,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將包括韓信在內的異姓王全部誅殺殆盡,而朱元璋比他更狠,開國功臣除了少數幾個沒有威脅的,別的全殺了,連子孫後代都沒給他們留下。或許由於殺的人實在太多,在劉邦晚年他自己也有點糊塗了,因為當時劉邦甚至連樊噲都要殺。
  • 同是功臣,為何陳平能夠位居高位不倒,而周勃卻屢受漢文帝打壓
    劉邦駕崩前就交代呂雉,說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需要用王陵跟他互補才可以勝任相位。周勃呢?估計劉邦一臉懵逼:「怎麼會用周勃為相!咋想的?」周勃行伍出身,善於治軍,長於軍事謀劃,可謂智勇雙全。但是如果放在朝政上,他這個吹喪出身的武夫,就顯得很拙劣。
  • 酈商:劉邦的嫡系部隊,只因他有一個非同一般的兄弟「酈食其」!
    01一、酈商,劉邦的嫡系部隊!關於酈商,他搞事情比較早,還在陳勝起事的時候,他就已經到處招兵買馬,且聚集了幾千人馬。沛公路過陳留的時候,酈商帶著四千多人馬,投奔了劉邦。然而,那時候的劉邦,也僅僅只是沛公而已。
  • 呂雉死後,呂氏家族的結局到底有多慘?
    如果要說我國古代最有權勢和手腕的女性,那麼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雉一定是能與武則天、慈禧太后等人並列的強力競爭者。劉邦在世時,呂雉就常常替他處理政務,在朝野內外有著很高的威望,等到丈夫去世,她更是臨朝稱制,直接成為了漢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 劉邦是怎麼殺死樊噲的?樊噲及其家人的下場如何?
    這段話是說,劉邦臨死前,聽人說,樊噲會在劉邦死後,將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全部誅殺。於是,劉邦十分震怒,命陳平和周勃一起去誅殺樊噲。但不巧的是,陳平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是呂后的妹夫,如果殺了樊噲,一定得罪呂后。況且現在皇帝病重,呂后母子將執掌天下。此時,絕對不能得罪呂后。
  • 劉邦的麾下,殺狗的樊噲、吹喪的周勃等人,為何都能成為軍事大才
    雖然事實上,漢王劉邦和當年的流氓劉邦還是同一個人,將軍樊噲和那個殺狗的屠戶是同一個人,周勃也還是那個吹過喪的周勃,夏侯嬰依舊是那個趕過車的夏侯嬰。 雖然他們可能在實踐的歷練中學到了很多經驗,但他們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卻因為劉邦集團的事業的變大而變得不一樣了。
  • 劉邦如何評價陳平?為什麼說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劉邦率3萬偏師進攻關中,楚懷王熊心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當時,30萬秦關中軍團重點防守滎陽防線,部署在滎陽、洛陽、函谷關一線的總兵力超過15萬。劉邦以3萬偏師正面進攻滎陽防線,就是把3萬人全打光也不可能突破。南陽、嶢關、武關這三個戰略要地,各自有秦軍5萬左右,並且相互距離較遠,很難短時間相互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