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心悸究竟是不是病?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

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慌,是指患者自己感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心悸是心血管病最常見的症狀,其發生與許多因素相關。心悸時,心跳可能過快、過慢、不規則,或是以正常速度跳動。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可清楚感覺到心臟跳動的經驗,如果心悸只是偶然發生一兩次,則問題不大,但當心悸頻繁發生時,就應引起警惕,立即就醫,了解原因,及時治療。

心悸病因

心悸的病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心臟器質性病變,有的是由於功能性的因素所致,就醫時醫生常要進行多項檢查以查明病因,從而進行不同的診治。常見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01

生理性

見於健康人在劇烈運動或精神過度緊張時;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後;應用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素、麻黃鹼、咖啡因、阿託品、甲狀腺片藥效期內。

02

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

03

非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炎、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

04

神經因素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另外,還有神經衰弱、更年期症候群、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後均可出現心悸。

05

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是全身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心臟本身並沒有病變。多見於青年女性,由焦慮、精神緊張、勞累、情緒激動、工作壓力太大、生活煩心事太多等因素引起。

其表現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自覺症狀是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眩暈、多夢等表現。心臟神經官能症不會危及生命,但病情時好時壞,久治不愈,嚴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痛苦不堪。

醫學上由於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造成漏診和誤治情況並不少見,最容易被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患者因此而輾轉於各大醫院,看過多名醫生,更加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自覺症狀更重。

心悸表現

1.心悸時患者自覺心跳不整齊,時快時慢不規律,部分患者心跳節律也可正常。患者自覺心率加快時感心臟跳動不已,心率緩慢時則覺得搏動強而有力。

2.有或者無胸部疼痛、發熱、頭暈、頭痛、暈厥、抽搐、呼吸困難、消瘦及多汗、失眠、焦慮等相關症狀。

急救方法

1.心悸發作時,應當馬上靜坐或靜臥休息,周圍保持安靜,環境應通風。

2.偶爾發生的心悸一般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只要避免引發心悸的誘因,適當休息就可以緩解症狀;特別禁止自己按說明書去購買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來吃,非常危險,因為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可以誘發心律失常,一旦使用不對症,更容易加重病情。

3.如果是頻繁發生,伴有心前區疼痛、發熱、頭暈、頭痛、暈厥、抽搐、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呼叫救護車並做好休克、昏迷、心肺復甦的急救準備。

4.如果是已在醫院確診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有時突然發作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與工作,甚至造成血流動力學障礙而危及生命,抗心律失常藥有時也難以奏效,有條件最好去做射頻消融術或安裝起搏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特點是突然發生,突然終止,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突然發生時患者千萬不要過分緊張,因為緊張情緒往往會使症狀加重。

您不妨試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緩解症狀:

01

屏住呼吸法

做深吸氣然後儘量憋氣,直至不能堅持為止,然後用力作呼氣動作。無效可重複1次。

02

刺激咽喉法

用手指或壓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噁心、嘔吐,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有時可起到終止發作的作用。

03

壓迫眼球法

讓患者閉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壓迫眼球上部,先壓右眼。同時測脈搏,一旦心率突然變得規則而正常,立即停止壓迫,注意不要用力過大。壓迫時間不要超過15秒鐘,如果無效可換對側壓迫,但不要兩側同時壓迫。青光眼、高度近視患者禁忌使用。

04

壓迫頸動脈竇法

患者處於平臥位,營救者壓迫一側頸動脈竇,頸動脈竇在甲狀軟骨水平,頸動脈搏動處稍上方。把頸動脈竇向後壓向頸椎,每次10~20秒,無效時可換另一側。壓迫時動作應輕巧,避免暴力,同時應摸脈搏以監測心率。若脈搏搏動次數減少、節律規則,應立即停止壓迫。不能兩側同時壓迫,以免引起腦部明顯缺血。注意:既往有頸動脈過敏史及腦血管病史者禁用本法。由於此法過於危險,不推薦未經急救培訓者使用。

05

潛水反射法

用5℃左右的冰水浸溼毛巾或把冰水袋敷在整個面部,以興奮迷走神經,減慢心率。敷面時每次10~15秒,一次無效時可每隔3~5分鐘再試1次。成年人可取坐位,前方桌上放一盆低於5℃的冷水,讓患者深吸氣後屏住氣,立即將面部浸入冷水中,持續30秒左右。

以上方法對於老年人或是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禁止使用,一旦出現症狀,立即就醫。

以上方法不要一一嘗試,一旦嘗試1~2種無效,患者仍有心悸、頭昏、出冷汗、四肢冰涼、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感覺,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心悸預防

1.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少生氣,調節情志,防止情緒過激,避免驚恐刺激及焦慮等。

2.注意休息,生活作息規律。

3.飲食應當營養豐富而易於消化吸收,少進食肥、鹹、辣的食物和酒、煙、濃茶、咖啡等。

4.病情輕者適當參加體育鍛鍊,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症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救在一步之遙》

主編:孫文會 付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心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心悸是病嗎?心悸了怎麼辦?
    ……這些表現都是心悸,有的人是一陣陣心跳不適,有的人是突然的心跳一下後就停止……這些屬於生理性的心悸。心悸是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的感覺或者心慌的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簡單來講,就是「感覺自己心臟在跳動」,可能是心跳快,也可以是心跳慢,還有心臟搏動有力,甚至有心臟的「踏空感」……心悸是病嗎?
  • 為什麼會心悸 孕婦為什麼會心悸
    心臟搏動增強心臟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心悸可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見於健康人在強烈體力活動或精神過度緊張之時。但也可見於大量吸菸、飲酒、飲濃茶或咖啡,或應用某些藥物如麻黃素、咖啡因、氨茶鹼、腎上腺素類、苯丙胺、阿託品、甲狀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攝入量大小及個體敏感性有關。
  • 心悸的 心悸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但前驅症狀僅提示有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而不能識別那些屬發生心原性猝死的亞群。發病期:亦即導致心臟驟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變時期,通常不超過1小時。典型表現包括:長時間的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若心臟驟停瞬間發生,事前無預兆警告,則95%為心原性,並有冠狀動脈病變。
  • 晚上睡覺前總是胸悶、氣短、心悸,感覺自己快死了,是怎麼回事?
    有位年輕人問華子一個問題,她總在晚上睡覺前胸悶、氣短、心悸,感覺自己快死了,但是在平時就沒有這些症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華子告訴她,她很有可能是焦慮導致的驚恐發作,發病的原因就是「自己嚇唬自己」。這種情況常見於年輕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就會逐漸緩解了。
  • 心悸,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識「圖」尋蹤
    心悸是心內科的一種常見症狀,多與心律失常聯繫在一起。心悸也是一種感覺,心為心臟,悸為悸動,心悸即為內心的悸動,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遇到心上人小鹿亂撞的興奮感?那麼,心悸真的如此美妙嗎?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 廣西名醫秦家泰的四合一方治療心陽虛導致的心悸案例
    心悸是一個中醫病症名,表現的症狀是心臟急劇跳動或者驚惶不安,西醫上一般診斷為心律失常。現在正值冬季,是心腦血管病高發的時節,因為《內經 髒氣法時論》講到:「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就是說病在心臟的,會在長夏時節會好轉,易於康復,在冬天容易加重,在春天病情平穩,在夏天的時候會復發。這一段話的原理就是五行之理,心為火,冬天主水,水克火,所以病在心臟的人會在冬天加重。
  • 這4種異象看似有所不同,但沒準都是心悸作怪,千萬別大意
    心悸屬於中醫的一種病證,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慌,人們可以感覺到的一種心跳的不適感。患者可以感覺到心就跳過快、過慢等現象。心悸大多數見於老年人,很多人都受到這一疾病的折磨。心悸的發生多數是由於心臟的活動頻率、節律以及收縮強度發生改變而導致的。
  • 總是有「心慌」的感覺,是不是患了心臟病,什麼原因能引起呢?
    有很多人問華子,總能感覺到自己「心慌」,能感覺到心臟「砰砰」亂跳,有的人同時還有頭暈、乏力、氣短的症狀,是不是得了心臟病,應該吃點什麼藥?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去醫院的話要做些什麼檢查呢?華子說,這種「心慌」的感覺,又被稱為心悸,指的就是自己能夠感覺到心臟的跳動。
  • 血壓經常突然升高,伴有頭痛、心悸、多汗,需要排查這種腫瘤
    臨床上,有這樣一類高血壓病人,血壓經常莫名其妙的突然升高,同時伴有頭痛、心悸、多汗等症狀。這類病人血壓排查嗜鉻細胞瘤。 什麼是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瘤長在腎上腺上,是起源於腎上腺髓質、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 中醫院「四大專病門診」中另外「兩位」來了!看病更方便、更專業
    中醫院有四大特色專病門診前兩天介紹了睡眠障礙門診 老年顫病門診今天心悸病門診 記憶障礙門診心為心臟,悸為悸動心悸即為內心的悸動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遇到心上人小鹿亂撞的興奮感心悸是心內科的一種常見症狀多與心律失常聯繫在一起
  • 突然感到心臟「咚咚」跳兩下,喘氣還有些費勁,心悸是怎麼了?
    心悸和心律失常一樣嗎心悸是一個症狀的描述,而心律失常是一個疾病的診斷,這點上,它們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心悸我跟大家做一個介紹,心悸指的是因為心跳的這種不齊、不規則,而出現了心前區的這種不適的症狀,這種症狀我們用專業術語描述的話,就指的是心悸,這個描述上面它可以是一個突然的心跳的持續的過快,或者是偶然的偷停,漏跳一拍,這些都可以描述為心悸。
  • 心悸的鑑別診斷與問診要點
    心悸——自覺心跳的不適感或心慌感。考試緊張、熬夜、興奮過度及勞累等情境下都可能發生。心悸可出現於無心臟病者,也可能由危及生命的心臟疾病所致。在年輕人尤其是更年期前後的中年婦女中常見。正常的心臟節律在60-100次之間,如果頻率超過100次或少於60次那麼患者就會感覺到心悸(圖1、2)。圖1 心動過速圖2 心動過緩節律上發生變化時,患者也會感到心悸。有的患者本身情緒尚不穩定,心悸後症狀更加突出(圖3、4)。
  • 「兒童克羅恩病」究竟是什麼病?為什麼在逐年增多呢?
    「兒童克羅恩病」究竟是什麼病?為什麼在逐年增多呢?近年來,兒童克羅恩病在逐漸增多,它是一種消化道罕見病,反覆發作和飲食限制給孩子的身心發育帶來嚴重威脅,昂貴的治療費用也極大的增加了家庭的負擔。克羅恩病究竟是什麼病呢?
  • 二次元動漫壁紙:海風吹過梨花香,等一個心悸之餘
    二次元動漫壁紙:海風吹過梨花香,等一個心悸之餘。 我在海邊種了一棵梨樹,你說你想看的梨花,今年都沒開花,也許是海邊的風太大,把梨花含苞待放的花蕊抑制住,我懂其實它也想開花。你說是不是,一旦抑制住的心,想要再找到心悸的感覺,就很難了,連找一個朋友都是奢侈的,或許是吧,這個世界不都是這樣,我們從來都是毫無防備的,變得像個鐵盒。自己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最好可以在外面繼續加固一層厚厚的鐵板,巴不得裹得嚴嚴實實,不管用什麼去敲打,別人都上不了你,自己也不會受傷。
  •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 孕婦焦慮心慌怎麼辦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很多時候,當我們身邊有人因為低血糖而暈倒時,我們肯定會嚇得不知所措吧,其實,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為病人提供良好的急救措施,從而防止病情加重。在這裡,小編就要為大家講解一下「低血糖的處理方法」,大家可要認真學習奧。
  • 經常心悸是心臟病的前兆嗎?本文闢謠:這4種情況也要注意
    心悸是一種症狀,也是一種感覺,什麼叫「心悸」,悸字的解釋是「因為害怕而心跳的厲害」,而心悸這種感覺,往往是反過來的,是因為心臟跳動過快或過慢,導致出現不適感覺,好像是出現了一種驚慌的感覺,我們通常把這樣的感覺稱為「心悸」。
  • 病大蟲、病關索、病尉遲,「病」字究竟何意?
    比如薛永的綽號是病大蟲,楊雄的綽號是病關索,孫立的綽號是病尉遲,他們的綽號都有一個「病」字。這個「病」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此,很多讀者說法不同。「病」是生病之意嗎?有人認為,「病」是生病之意。還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病」在古代的意思和有區別。「病」在今天就是指生病,大病小病都可以叫病。但是,在古代很講究,通常都是很嚴重的病才能稱為「病」,不嚴重的病則叫「疾」。我們看《扁鵲見蔡桓公》,就能知道這一點。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
  • 1/4的女人都得這個病,月經量多別輕視!
    很多女性內心深處總覺得「大姨媽」是在「排毒」,因此大姨媽量少時很害怕,總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病,而來的量多時心裡倒覺得挺踏實,甚至希望多多益善。 其實,月經量過多並不是好事,月經量過多則是失血過多,常常意味著你生病了,是需要積極關注的,而引起月經量過多最常見的一個病因就是——子宮肌瘤。
  • 1/4的女人都得這個病,月經量多別輕視
    很多女性內心深處總覺得「大姨媽」是在「排毒」,因此大姨媽量少時很害怕,總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病,而來的量多時心裡倒覺得挺踏實,甚至希望多多益善。其實,月經量過多並不是好事,月經量過多則是失血過多,常常意味著你生病了,是需要積極關注的,而引起月經量過多最常見的一個病因就是——子宮肌瘤。長了子宮肌瘤,不會是癌症吧?
  • 經常心跳突然加快,感到心慌、心悸,過後又好了,是什麼原因?
    如果經常性地出現突然間的心跳加快,並且還會伴有心慌、心悸等,過了一會之後也會緩解,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下面和大家說一說。為什麼會出現經常心跳突然加快,心慌、心悸?有的時候在寒冷的環境下,冬天早起離開被窩,也會覺得心慌、心悸。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心跳加速和心悸,對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