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提筆寫點什麼,可真提筆卻不知該怎麼寫。一段語言,要表達清晰、完整,讓讀者看得懂且能產生共鳴,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沒有一點積累,你的創作靈感很快就會枯竭,要寫出精彩的文章談何容易。
記得一個心理學家說過思維分空間思維和時間思維,而中國人在時間思維上是有缺陷的。比如二十年前的小區規劃,設計師沒有想到未來中國的經濟會發展得這麼好,在設計的時候沒考慮到建一個足夠大的停車庫,所以出現了今天很多老舊小區嚴重的停車問題。據說是因為中國的語言文字用的是塊狀的短句,平常說話我們也是用短句,所以造成了思維的局限,在時間思維上存在缺陷,著眼於眼前而看不到長遠。在德意志民族,他們的語言用的是長句,一個句子裡會出現好幾層邏輯關係的疊套,甚至有一部德文小說一句話可以寫三頁紙,所以他們的思維更清晰更縝密。我想我們是否可以借鑑一下他人的長處,調整一些思維習慣,寫出不一樣的文字來。
其次寫作也是一個整理自己思維的方法,我們平時有很多想法,這些想法都是零碎的、片段化的,通過寫作就可以把它們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邏輯性的,經得起推敲的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另外我們平時可以多讀一些大師的文學作品,讀起大師們的作品,總讓人感覺酣暢淋漓,深深折服於他們語言運用的恰到好處和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摘錄一段木心先生的文字——「藝術家可以做哲學家、宗教家、科學家不能做的事。藝術家是浪子。宗教太沉悶,科學太枯燥,藝術家是水淋淋的浪子。他自設目的,自成方法。以宗教設計目的,借哲學架構方法。然而這不是浪子回頭,而是先有家,住膩了,浪出來,帶足哲學、宗教的家產,浪出來。不能太早做浪子,要在宗教、哲學裡泡一泡。」很形象,也很有趣是不是,同時又把道理說透了。
也很喜歡臺灣作家龍應臺的散文,她用女作家特有的細膩筆觸寫出了我藏在心中許久卻一直表達不出來的話,看到她的文字,感覺一種久違的小清新和親切感撲面而來,這就是我自己想要表達卻怎麼也表達不出的思想。不知這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還是需要經過後天的訓練,擁有這種能力真是令人羨慕,它可以讓你內心的情感得到淋漓地宣洩。對,這是一種藝術,就跟繪畫和歌唱一樣,藝術都是相通的,它讓人的思維得到提升,心靈得到升華。
中國的文字魅力無窮,同樣是方塊字,為什麼有些人拼湊出來看著索然無味,有些人寫出的文字可以讓人看得神魂顛倒、食之回甘。語言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電波,作家和詩人就是利用這種電波把自己的感情、美妙的幻想和各種思想傳送給讀者。我已然感受到了這種電波的美妙之處,今後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為人生再添一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