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一場西湖邊的讀書會讀不盡華麗蒼涼

2020-12-1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鄭秋明

淳子與同是張愛玲研究者的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任茹文教授、主持人杭州市作協秘書長陳曼冬。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中國現代史上獨樹一幟的文學女神。2020年適逢她的百年誕辰。穿越百年風塵,一場錢報讀書會,因張愛玲的傳奇而聚。

初冬的西湖,遠山近水如畫,還未脫去深秋的斑斕色彩,只是多了一抹靜謐淡雅。11月28日,寶石山腰的純真年代書吧,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傳奇·張愛玲》作者淳子做客錢報讀書會,與同是張愛玲研究者的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任茹文教授、主持人杭州市作協秘書長陳曼冬對談,共讀一百年來張愛玲的華麗與蒼涼。

舒緩懷舊的《張愛玲-我》音樂聲中,朗讀聲漸起。造型各異的藝術蠟燭裝置靜放在小舞臺一角,發出晶瑩溫暖的光芒,暗香四溢。五彩斑斕的梧桐枝葉或插在花瓶中,或散落燭臺,驅散這秋末冬初的寒意,營造出精緻溫馨的氛圍。那幅經典的張愛玲照片剪影側對觀眾,一如她疏離寂寥的生命底色,更令人遙想其稍具悲情色彩的人生。朗誦、話劇、對話,多種形式回顧張愛玲傳奇的一生,一眾嘉賓大咖品讀張愛玲未完的經典。

本次錢報讀書會《傳奇·張愛玲》分享會由純真年代書吧、杭州市作家協會、浙江話劇團、杭州師範大學流霞劇社、杭州美通家居集團公司合作舉辦。開場,杭州師範大學流霞劇社導演黃嶽傑教授攜學生一起演出《金鎖記》片段,浙江話劇團演出話劇《尋他芳蹤·張愛玲》片段,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黃海敏、洪學良,耄耋老人張愛玲聖瑪利亞女校校友常美妮、梅麗萍藝術工作室創辦人梅子等朗讀者帶來了張愛玲經典作品朗誦。

和以往讀書分享會不同,不約而同地,現場多位朗讀者、演員均著旗袍,化起精緻的妝容,和著音樂、燭光,一瞬間,張愛玲曾生活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舊上海氣息撲面而來。而上海,也是張愛玲文學天才出發的地方。

「張愛玲出自官宦世家。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父親是大家少爺,母親是新式女性。受母親資助,張愛玲考取遠東第一名,被倫敦大學錄取,二戰影響退而求其次,入讀香港大學。彼時香港也受到戰爭封鎖,於是退回上海,又從上海的聖約翰大學退學。1940年代,23歲的公寓女作家張愛玲,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等作品,兩年不到的時間紅遍文壇。」

「從此穿上母親大鑲大滾的袍子,她把家族歷史穿在了身上,也把中國百年歷史穿在了身上。」《傳奇·張愛玲》作者淳子為資深「張迷」,自上世紀90年代起即開始研究張愛玲,說起張愛玲身世經歷,如數家珍。

淳子新書《傳奇 張愛玲》以行走的方式閱讀張愛玲,探尋張愛玲故居,從大陸到美國,踏足張愛玲到達過的地方,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輔以歷史照片,踏訪紀錄,引領讀者走進張愛玲的世界。作為張愛玲研究專家,淳子女士潛心研究多年,在《傳奇·張愛玲》中,淳子秉持一貫的文風,以張愛玲的餘韻寫張愛玲,從《沉香屑·第一爐香》到《對照記》,從她十八歲逃離父親的禁足,到她七十五歲把重要文件整理到家中的吧檯上、安詳地躺下等待最後一刻。淳子將張愛玲的一生濃縮於229個片段,瑰麗、細緻、含蓄,起落有據,引領「張迷」們跨過時代的浩瀚煙雲進入這位海派文學鼻祖的內心世界。

與胡蘭成「亂世佳人」式的亂世情緣,映襯了那句著名的話,低到了塵埃裡,1950年代試圖適應新政權無果,出走美國後為了「國際糧票」選擇愛上好萊塢過氣編輯賴雅,美國文學夢碎後輾轉避居,「張愛玲的世界又亂了,她發現處處都是蝨子,於是頻繁搬家,三年半時間時間搬了180次搬家,正映襯了她的《天才夢》裡一句著名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綴滿了蝨子』,其實後來看醫生她只是得了皮膚過敏,終於結束了荒謬的人蟲大戰。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是一步之遙。」「極端的冷漠,社交不適應症,13年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沒有接受過媒體任何一個訪談。」「1994年張愛玲獲得臺灣《中國時報》『特別成就獎』,主辦方要求拍一張照片,她手拿捲起的報紙,露出金日成去世的消息報導,這是她最後的照片,最後的影像,最后蒼涼的手勢,在她人生最後的場域。」分享會現場,淳子以凝練的語言,描述了張愛玲華麗而蒼涼的一生。

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傳奇·張愛玲》作者淳子做客錢報讀書會。

「用張愛玲的餘韻研究張愛玲,你的創作動力是什麼?」分享會上,主持人發問。在寫作這本《傳奇·張愛玲》之前,淳子已出版過《她的城,張愛玲地圖》等相關研究作品,談及寫作的動因,她說:「今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如果再版以前的作品,怕別人會像張愛玲那樣說是炒冷飯。疫情期間,閉居家中,看了很多電影,王家衛導演曾於張愛玲去世前幾個月的1995年5月給張愛玲寫信,要求改編她的作品,張從不與人接觸當然也不理了。後來王家衛拍的每一部影片,都說是向張愛玲致敬。我們現在看到各種改編的電視劇電影,鮮有成功的,所有華人導演心心念念改編張愛玲,但張愛玲的文字成為了魔咒。我就想更深入挖掘這位絕世才女的內心世界,她筆下通透幽微的人性,不為世人所熟知的軼事,描述她文學的脈絡,一生的脈絡。」

而與張愛玲這個話題相遇,同為張愛玲研究者的任茹文教授,最早的閱讀記憶推至上世紀80年代。她曾在就職的寧波大學開過十年的張愛玲作品選修課,深受學生歡迎。課程一度中止,「我說假如同學們讀完張愛玲不能使你比之前更好,你就白讀了,不能讓她作品中那種蒼涼底色的情愛變成自我生命的佐證,要得到更高提升。」她說。

張愛玲的小說長於寫情與愛的糾葛,於是,總有人詬病她的作品「格局過小」、「小家碧玉」。那她的書寫中有沒有宏大敘事?兩位嘉賓展開討論。淳子從張愛玲小說《色戒》分析入手:「張愛玲是迴避宏大敘事的。她專注於表面波瀾不驚,內心早已千山萬水碎成蒼涼,那種人性幽微到極致的驚異。民族大義犧牲等作為背景,關注實施色誘的女間諜刺殺失敗的心理特徵,絞殺你心靈的那種情感,人性的殘酷與張力。女人的心是如何變的?張愛玲是偉大的心理現實主義作家,力挽狂瀾於一念之間。」

「張愛玲重視每個生命個體,無意為時代立碑,她卻有足夠天賦能夠寫出時代紀念碑,從小的地方看大。」淳子說。

「張愛玲沒有宏大敘事,她是往小裡說,往大裡看。」任茹文認同淳子的觀點的同時,認為張愛玲的作品同樣具有很高的時代價值:「如果一直把張愛玲看成有別於魯迅、老舍、丁玲、沈從文等,看成20世紀的另類文學,那仍是沒有了解她的價值。她跟她的時代是非常複雜的關係,她的歷史起點、社會人生、天才的理解都是因她非常高的優勢資源,拉回到一個天才產生的土壤裡,她是從她的時代生長出來的,她對上海和香港兩城了解深入,50年代又短暫回到香港,20來歲人生觀形成在上海華洋雜處間,香港大多數都是白人血統,東南亞富商接觸各國人,頂點是經歷了戰爭。恐怕沒有一個作者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處在一個現代化殖民地社會的處境中,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現代文學史上,除張愛玲外,恐怕鮮有別的作家能將這一歷史背景和生存經驗如此精彩地呈現在文字中。」

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黃海敏、洪學良。

華麗而蒼涼的她,輾轉於上海、香港、洛杉磯,在這三個人生驛站,張愛玲各自演繹了怎樣的人生傳奇和寫作旅程?「50年代以後兀自燃燒的句子不見了,比如著名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的譬喻、原來你也在這裡、我們回不去了等等經典語句,是張愛玲文學青春沒有了嗎?不是,是她自然尋求平淡自然寫作了,晚期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等,好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一個鏡頭不動的,把情緒動作對話意蘊都鋪展在你面前,你要有文學準備才能讀懂。」

「有人說張愛玲作品普世性不足,宏觀來看,怎麼看張愛玲在世界文學的地位?」現場有讀者提問,對此淳子回答:「張有多種文學才華,不僅四十年代高產創作期的精品,她還是絕世的文學創作者,精通中英文,翻譯艾默生,梭羅等人的作品,《海上花列傳》等中英文互翻,具有文字精準的把握和創造力,這樣的努力是可以穿越時間的,具備了跟世界對話的能力和準備。」「除了《紅樓夢》以外,近現代中國文學中,對張愛玲的研究和閱讀熱潮經久不息的程度,是最高的。」淳子說。文本永遠是具長久生命力和闡釋空間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們共同的精神密碼,是我們都閱讀張愛玲。經典是那種我們聽說過千百遍仍然可以再讀的文字。」」「張愛玲不同尋常到普通讀者難以理解她,身世固然豪華顯赫,亦悽涼艱難落寞,今天這麼多讀者相遇,再共同閱讀她,好像把她一生又重新演了一遍,她是幸福的。她去世以後,超越了時間空間各種鴻溝,她這樣的幸福是不可比擬的。」任茹文說。

杭州師範大學流霞劇社導演黃嶽傑教授攜學生一起演出《金鎖記》片段。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寫在張愛玲誕辰百年之際:張愛玲活到現在會怎樣?聽聽他們怎麼說
    2020.09.30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才情卓絕,一問世就轟動文壇,但幾十年如一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自己從衣著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我行我素;她善於將藝術生活化,將生活藝術化,是享樂主義者
  • 日媒: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舉辦張愛玲百年誕辰講座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由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主辦的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講座活動在線舉行,多名張愛玲研究家參會。日本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華純在致辭中表示,協會自去年12月宣告成立,至今已將近一周年。在這整整一年裡,疫情暴發極大地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可是不管怎樣,大家沒有放棄寫作的願望和勇氣。
  • 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透過她的目光,看這個「愛玲愛玲年」
    張愛玲,中國現代史上獨樹一幟的文學女神。2020年因適逢她的百年誕辰而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而今再看她的文字,寫的其實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她筆下每一個無所適從的靈魂,都是我們自己,每一種複雜幽微的情感,都在我們心底。
  • 張愛玲百歲誕辰:華人世界的傳奇和文壇巨匠
    2020年是作家張愛玲(1920-1995)的百年誕辰。作為華語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張愛玲的作品的影響力在她去世之後並未消散,甚至更廣。全球各地作家、學者以及導演對她作品的不斷改編,臨摹以及評論從未間斷。有分析稱,張愛玲是當代文壇的超級巨星,過世25年來,任何新發現的遺稿仍震撼著文化界。
  • "紀念李德倫指揮大師誕辰100周年音樂會"舉行
          今年6月6日,李德倫百歲誕辰當晚,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紀念李德倫指揮大師誕辰100周年音樂會」。九位中國指揮家聯袂登臺,他們中既有李德倫的門生愛徒比如譚利華、李心草,也有李德倫提攜過的樂壇後輩例如湯沐海、陳燮陽,還有跟李德倫淵源深厚的餘隆、張國勇。
  • 「一代詞宗」是如何在西湖邊煉成的?
    自1930年夏承燾進入杭州之江大學國文系教書後,近半個世紀,他都與西子湖相伴,一面教書,一面寫下了無數讚美西湖的詩詞,包括那句著名的「有緣久作西湖客」。 夏承燾去世後,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為他寫下悼詞:「西子湖邊留教澤,永嘉山水與招魂。我輩雖不能至,然慕其人,追其行,心嚮往之。」
  • 紀念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12月5日,紀念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田恬攝河北新聞網12月5日訊(記者田恬)今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為深切緬懷他崇高的藝德風範,繼承和發展宋派京劇藝術,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紀念京劇「四小名旦」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演出系列活動在北京拉開序幕。今天,該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率先在京舉行。發布會上,宋德珠之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宋丹菊深情回顧了父親的藝術人生歷程。
  •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 家鄉文化學者追憶其人品文風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 家鄉文化學者追憶其人品文風 2020-03-05 13:0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3月5日,紀念汪曾祺誕辰
  • ...顧曼楨王嬌蕊九莉三女主同框,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登陸魔都
    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網友稱今年是「愛玲愛玲年」。如果要創排一部關於「張愛玲」的話劇,該從何說起?由知名導演李伯男執導,林蔚然編劇,浙江話劇團全新出品演出的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歲末即將在藝海劇院上演,致敬這位傳奇才女百年誕辰。 傳奇才女、名滿天下 張愛玲,名滿天下,因為過於傳奇。
  • 專訪《張愛玲全集》主編止庵:張愛玲是一個勤奮、用功的天才
    《張看》   100年前,張愛玲生於上海。她的文學生命力強勁,綿延不絕。也正因為張愛玲的文學吸引力太大,人們總是想知道她更多,更細。  封面新聞:為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香港大學在其官網線上舉辦「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您看到這個文獻展,有何感受和收穫?  止庵:關於張愛玲在港大讀書這段時間的研究,此前依靠的素材一直都主要是張愛玲自己寫那段時光的散文《燼餘錄》。雖然好,但畢竟它只是一個單一材料,還需要旁證。
  • 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舉行
    11月25日上午,「陳子濤烈士誕辰 100 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來自廣西玉林的陳子濤烈士家屬,以及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籌委會代表,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憑弔儀式、祭掃知名烈士墓,並與雨花臺烈士陵園互贈文物藏品。
  • 思南讀書會新年第一課,小說家和評論家為啥吵了起來
    思南讀書會2021年第一期,臺上的主角李浩來自河北,既是小說家,也在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執教。兩位「陪客」:評論家黃德海、木葉,上海讀者的熟面孔。用一位思南老讀者的話來說——「外地作家來了,你們站臺、捧場,往往情面難卻;這回不是,就像看了一場大戲」。
  • 五地舉辦「壽蘇會」,共同紀念蘇軾誕辰983周年
    1月13日 (農曆己亥年臘月十九) 是蘇東坡誕辰983周年 1月12日,由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主辦,平頂山學院文學院承辦的「紀念蘇軾誕辰983周年暨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平頂山學院舉行。
  • 國際武聯周年及李小龍誕辰,功守道助力武術國際化
    11月27日,在國際武術聯合會指導下,功守道、太極禪、太極禪院、世界龍迷會以及嶺南九大功夫門派將齊聚在順德區均安鎮的「李小龍樂園」,參與均安鎮融合了本土旅遊、美食、布藝等特色文化開展的各項創意文化活動,共同慶祝國際武術聯合會成立30周年、第三屆佛山武林大會,以及李小龍先生誕辰80周年。
  •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是1957年的《情場如戰場》。 這部「神經喜劇」的類型的電影相當賣座。主角葉緯芳是個活潑俏皮的富家女,她周旋在三個男性之間,完全視愛情為遊戲,在追求表哥史榕生而不可得的情況下,便對另外兩名追求者極盡挑逗、戲耍之能事,在青山的別墅裡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其中包括兩名追求者大打出手的滑稽場面。不堪其擾的史榕生決定逃離,最終仍逃不出女主人公的手心。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張愛玲是蒼涼的。
  • 紀念京劇「四小名旦」宋德珠誕辰100周年 系列活動在京啟動
    今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宋德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深切緬懷他崇高的藝德風範,繼承和發展宋派京劇藝術,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承辦,北京京劇院、北京長安大戲院、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等單位共同協辦的系列紀念活動在京拉開帷幕。
  • 紀念朱夏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 記者程 強 通訊員王再鋒報導:9月10日,紀念朱夏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召開
  • 張愛玲身穿素淡的旗袍,手攬一件紫色外套,瘦而優雅,平和得體
    而白先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讀《紅樓夢》,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紅樓夢》近三十年;直到耄耋之年,《紅樓夢》仍是他的床頭書;在他的小說《遊園驚夢》中,更是可見《紅樓夢》的影響。2014年,退休後的白先勇受邀回母校,又在臺灣大學開設了《紅樓夢》精讀課。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想要說啥?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才女,時至今日,每個人也必定讀過張愛玲的書。張愛玲的文學造詣頗高,她所創作的書籍都備受讀者的歡迎。而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大都是情感,張愛玲的一生的情感可以說並不順利,她寫的散文那麼優美,對愛情的見解又極其獨到,為何在她自己和胡蘭成身上卻落到如此境地?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當絕望的痛感被希冀的明媚所代替——彼已非彼。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我是萬萬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