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棄保潛逃的「港獨」分子羅冠聰,剛抵達英國就開始拋頭露面「營業」——他在個人社交帳號發布了一張與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合影,並深情款款發帖稱要代表很多香港人對彭定康表示感謝,最後還如迷弟一般盛讚「老前輩」的學術、胸襟和遠見。
此告白一出,很多人迷惑了。據《紐約時報》刊文顯示,羅冠聰1999年隨家人移民香港,而彼時香港早已回歸祖國,末代港督早已離場。所以,根本就沒有在彭定康時代生活過的羅冠聰,又怎配「代表很多香港人」去感謝彭定康?難不成羅冠聰吸「毒」日久產生幻覺,還是亂港分子都會穿越了?
本來是想蹭熱度,最後卻成大型翻車現場,愚蠢之舉令人捧腹。不過,拋開其「智熄」言論不談,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位之時真為香港民主出力了嗎?港英時代的香港人民真正有過民主嗎?洋奴可以數典忘祖,但歷史卻不會撒謊。1992年7月9日,彭定康攜帶家人抵達香港皇后碼頭。作為末任港督,彭定康本無存在感,但因為中英談判開啟,為了利用最後時間為英國政府及其本人創造政治斡旋的資本,這位熱衷戲劇表演的老練政客開始「民主表演」——大肆推行「政制改革」:
其一,改革香港立法局。眾所周知,從1842年開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就是行政主導制,香港總督由英方指派,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立法會主席,攬大權於一身。但彭定康上任後轉身就大手筆「放權」,開放部分立法局(現立法會)議員間接選舉,大力推動房屋、廣播、金融、機場等政府部門公司化、獨立化,想方設法要把香港基本法中確立的行政主導體制變為立法主導,從而牢牢攥住香港的管治權。
其二,強化香港教協的職能和影響力。為了在教育源頭上保留殖民色彩,彭定康一手提拔陳方安生,兩人沆瀣一氣推動所謂的教育改革,把中國歷史變成了非必修科,向青少年學生推行洗腦的「通識教育」,給英文學校和中文學校分了等級,英文高於一切……在這一系列操作之下,被教協壟斷的香港教育體系基本落入「港獨」分子手中,「黃師」泛濫,「毒言」流布,大量青少年被蠱惑。
其三,放鬆傳媒管制。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籤訂以後,港英政府一改常態逐漸放開管控,接連出臺《本地報刊條例》《管制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等法規,將「不良刊物」的範圍收窄至僅限於「淫褻」「不雅」。而彭定康本人,在任時期不僅對各類媒體極其「寬容」,還與各大傳媒及香港記協「暗通款曲」「頻送秋波」,這也導致香港傳媒界亂象叢生、無法可管,為「港獨」分子興風作浪留足空間,香港「黃記」也成為彭定康扶植的反中亂港「馬前卒」。
這一整套「民主把戲」,除了埋雷挖坑亂港,對於改善香港市民的生存狀況、提升其民主權利、解決香港社會積弊,沒有一毛錢作用。同樣經歷過大英帝國撤退安排的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直言不諱告誡香港人:「英國政府預備把英國在香港及中國的利益作賭注。香港只是棋盤上的一隻棋子,英國在香港搞民主立法,實際上是國際上大國的陰謀。」
此言非虛。不少在彭定康時代生活過的香港市民,同樣表示彭定康等港督對香港的民主沒有做出過任何推動,他們只是「佩戴飾有羽毛的帽子、肩章、佩劍」,「象徵帝國榮耀威嚴」。親身經歷過的市民沒說什麼,「憑空穿越」的羅冠聰之流倒是大放厥詞,這也再次暴露出「港獨」分子的「上位套路」:裹挾民意,言必稱代表香港市民。如果說過去靠「黑暴」「攬炒」製造寒蟬效應,還能強行「代表」;那麼如今國安法利劍高懸,這種齷齪把戲再難奏效。正如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諷刺「港獨頭目」戴耀廷,監獄才是其「休息」和「專注於學術工作」的地方。
記得彭定康曾說過「任何人嘗試阻擋民主發展,只會是風中吐痰。」這話,其實送給他自己最合適——任何人耍弄暗黑伎倆、阻礙中國復興,都只會是「風中吐痰」,自食惡果。
近日,棄保潛逃的「港獨」分子羅冠聰,剛抵達英國就開始拋頭露面「營業」——他在個人社交帳號發布了一張與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合影,並深情款款發帖稱要代表很多香港人對彭定康表示感謝,最後還如迷弟一般盛讚「老前輩」的學術、胸襟和遠見。
此告白一出,很多人迷惑了。據《紐約時報》刊文顯示,羅冠聰1999年隨家人移民香港,而彼時香港早已回歸祖國,末代港督早已離場。所以,根本就沒有在彭定康時代生活過的羅冠聰,又怎配「代表很多香港人」去感謝彭定康?難不成羅冠聰吸「毒」日久產生幻覺,還是亂港分子都會穿越了?
本來是想蹭熱度,最後卻成大型翻車現場,愚蠢之舉令人捧腹。不過,拋開其「智熄」言論不談,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位之時真為香港民主出力了嗎?港英時代的香港人民真正有過民主嗎?洋奴可以數典忘祖,但歷史卻不會撒謊。1992年7月9日,彭定康攜帶家人抵達香港皇后碼頭。作為末任港督,彭定康本無存在感,但因為中英談判開啟,為了利用最後時間為英國政府及其本人創造政治斡旋的資本,這位熱衷戲劇表演的老練政客開始「民主表演」——大肆推行「政制改革」:
其一,改革香港立法局。眾所周知,從1842年開始,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就是行政主導制,香港總督由英方指派,身兼政府首長、駐軍統帥、立法會主席,攬大權於一身。但彭定康上任後轉身就大手筆「放權」,開放部分立法局(現立法會)議員間接選舉,大力推動房屋、廣播、金融、機場等政府部門公司化、獨立化,想方設法要把香港基本法中確立的行政主導體制變為立法主導,從而牢牢攥住香港的管治權。
其二,強化香港教協的職能和影響力。為了在教育源頭上保留殖民色彩,彭定康一手提拔陳方安生,兩人沆瀣一氣推動所謂的教育改革,把中國歷史變成了非必修科,向青少年學生推行洗腦的「通識教育」,給英文學校和中文學校分了等級,英文高於一切……在這一系列操作之下,被教協壟斷的香港教育體系基本落入「港獨」分子手中,「黃師」泛濫,「毒言」流布,大量青少年被蠱惑。
其三,放鬆傳媒管制。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籤訂以後,港英政府一改常態逐漸放開管控,接連出臺《本地報刊條例》《管制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等法規,將「不良刊物」的範圍收窄至僅限於「淫褻」「不雅」。而彭定康本人,在任時期不僅對各類媒體極其「寬容」,還與各大傳媒及香港記協「暗通款曲」「頻送秋波」,這也導致香港傳媒界亂象叢生、無法可管,為「港獨」分子興風作浪留足空間,香港「黃記」也成為彭定康扶植的反中亂港「馬前卒」。
這一整套「民主把戲」,除了埋雷挖坑亂港,對於改善香港市民的生存狀況、提升其民主權利、解決香港社會積弊,沒有一毛錢作用。同樣經歷過大英帝國撤退安排的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直言不諱告誡香港人:「英國政府預備把英國在香港及中國的利益作賭注。香港只是棋盤上的一隻棋子,英國在香港搞民主立法,實際上是國際上大國的陰謀。」
此言非虛。不少在彭定康時代生活過的香港市民,同樣表示彭定康等港督對香港的民主沒有做出過任何推動,他們只是「佩戴飾有羽毛的帽子、肩章、佩劍」,「象徵帝國榮耀威嚴」。親身經歷過的市民沒說什麼,「憑空穿越」的羅冠聰之流倒是大放厥詞,這也再次暴露出「港獨」分子的「上位套路」:裹挾民意,言必稱代表香港市民。如果說過去靠「黑暴」「攬炒」製造寒蟬效應,還能強行「代表」;那麼如今國安法利劍高懸,這種齷齪把戲再難奏效。正如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諷刺「港獨頭目」戴耀廷,監獄才是其「休息」和「專注於學術工作」的地方。
記得彭定康曾說過「任何人嘗試阻擋民主發展,只會是風中吐痰。」這話,其實送給他自己最合適——任何人耍弄暗黑伎倆、阻礙中國復興,都只會是「風中吐痰」,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