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華高材生簡歷造假引爭議
最近大型職場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2》可謂是實火了,每一期的內容能觸發觀眾共鳴,引來不少爭議。這不,在最新一期播出的節目中,又霸佔了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其中一位參與節目的實習生何旻哲自曝「簡歷造假」。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想必很多看節目的人都跟小2哥一樣是滿臉驚詫的。作為清華的法律碩士,初次來節目踢館的時候,他華麗的履歷,可謂是惹得一眾人羨慕不已。
現在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假的?
對此,也引發了網友們對「簡歷造假」一事的熱議。
在公開的職場綜藝節目上承認簡歷造假,對何旻哲來說無異於「社會性死亡」。他也在微博上發表長文向實習公司及觀眾道了歉。
最終君合律師事務所方面也表示會將他這段時間的實習考評成績清零,並且也不會對外承認他在君合實習的這段經歷。
一時的虛榮心,一次的心懷僥倖,讓何旻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現實是很殘酷,按網友的說法來說,以後的他可能會因為這不光彩的黑點基本上就告別大公司了。
事實上造假的核心動力,本質源於對自身的不自信和自作聰明的對社會規則的漠視。在當今社會上,已經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相信每個做HR的朋友都遇到過。
所以對於面試者的「背景調查」在我們的人事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少公司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甚至都會選擇與專業的背調公司來合作。
例如微軟公司會在人選入職前會對員工進行專業且詳細的背景調查,哪怕是人選在面試的時候表現的再好,背調不通過那也只能和「大廠」說拜拜。
那麼大家就有疑問了,作為全國十大律師事務所的君合來說,難道他們的HR沒有給這些求職者做「背調」嗎?
當然不是,背景調查不是審查犯人,也會有疏漏的時候。對關於「背調」,有下面三個問題大家要清楚。
二、關於「背調」的疑問
1、背景調查是不是把你的「家底」都掀起來查?
通常我們所說的背景調查是一般職前背調。人選在進入這家公司之前對於他的簡歷和資料上提及到的一些信息進行核實,例如身份背景、教育背景、社會背景、從業背景等幾大方面驗證是否有摻雜水分在裡面,這也是一種直接核實人選信息的有效方法。
那至於把「家底」翻個底朝天的那種調查,我們可稱之為政審,涉及到國家機關的職業,入職前都會做嚴格的審核。一般由基層黨組織負責進行。所以背景調查還不至於要把你的「底細」都翻開。
2、你們背調行業的是不是像偵探那樣調查?
這個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在了解企業需求後,我們都會獲得企業委託及人選授權才開始背調操作。一般背調公司在授權時,會要求人選提供以前的上司或者同事聯繫方式,進行核實。
但有時會出現一些聯繫不上或核實信息有水分的情況。所以針對這種情況,「ITRUST背調」主張獨立尋找工作證明人,拒絕「對口供」的情況,將信息更加客觀真實地反饋給企業。
3、企業怎麼做背調?
一般來說背景調查由以下三類人來做,企業HR,獵頭公司,第三方背調機構。由企業HR自己操作,會省下經費,但是自身工作量大大增加,也對在從業背景調查上耗費大量時間;通過第三方背調機構和獵頭公司協助會節省很多時間,而且反饋速度快。
在信息核實這一塊都是有保證的。但在工作履歷核實情況下,從事獵頭行業的工作人員會在專業程度上更有優勢。隨著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背景調查這項服務已經和很多企業成為了配置關係,社會上也漸漸形成了一種職場誠信的氛圍。
其實很多候選人聽到要接受背景調查會覺得不滿或者慌張。其實換個角度思考:企業在用人方面除了能力,誠信這個也是關鍵考核之一。
三、簡歷造假的那些套路
簡歷是求職者的「門面」,企業管理者在招人的時候,經常會為了低價而忽略應聘者簡歷的真實性。
所以小2哥在此提醒各公司的管理者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招聘事宜,因為你任何的疏忽將來都可能給公司內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到時候背鍋不說,還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常見的「簡歷造假」套路,HR們可要仔細鑑別了。
1、學歷造假
比如讀的是專升本,卻只寫本科學歷;
讀的是某些學校的二三級學院,卻寫「xx大學」;
將非統招的學歷,寫成統招;
讀的是在職研究生,只寫「碩士」;
2、任職時間造假
比如工作經歷和教育經歷有超過1年半的時間重疊,這種情況要麼是學歷有問題,要麼就是在湊工作年限;
還發現過候選人幾段工作經歷前後時間銜接有問題,或者是同一個時間在兩家公司工作;此外,有些求職者擔心跳槽太頻繁,會故意隱去其中幾段經歷,或者是調整其他公司工作經歷的起止時間……
3、薪資造假
誇大自己的稅前工資,這是最常見的;
還有隱蔽一點的手法,說自己公司有xx福利費(如房補/餐補/交通補貼等),或者是虛報五險一金基數、比例的,變相提高自己收入;
也有說年底有xx個月獎金的,或者xx金額期權。
4、工作職位造假
明明是主管,卻寫成經理;
明明只帶了兩個人,卻寫帶二十人的團隊;
明明只是參與過某項目,卻堂而皇之寫成項目負責人;
還有些人工作沒幾年就寫自己是高管;
5、就職公司造假
明明沒有在某某企業幹過,卻編造一段在其中工作的經歷;
要麼把自己工作過的小公司誇大成大型集團公司……
6、工作經歷造假
把別人的工作職責或成績寫成自己的;
某些技能只是了解程度,誇大為精通;
有些銷售會誇大自己的銷售業績;
還有JD型簡歷,初看上去覺得很不錯,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種工作經歷跟公司沒
四、HR如何求破解
面對「簡歷造假」,可謂是防不勝防,況且很多公司HR都不是做專職招聘的,哪有時間精力能關注到這些方面,所以一些小公司估計「背調」都省了。
那麼這樣的話,HR應該怎麼儘量避免踏入求職者在「簡歷」上挖的坑呢?下面幾點建議給到大家:
1、關注一切不合理細節
年薪過百萬還穿著寒酸,估計不是樸素,更不是什麼深藏功名的掃地僧,成功人士會認真關注自己的個人形象;
名校畢業還常年混跡在基層崗位上,通常不是要拯救社會,麻煩看看是不是真的名校;
晉升速度明顯超過常人,但也給不出合理解釋,你自己要掂量下;
願意給自己的收入打個五折,別覺得別人把你當明天的馬雲看了,可能他把你當水魚看了。
2、面試時製造門檻,讓其知難而退
直接告訴對方公司的程序要做學歷鑑定並要求收入證明,基本上學歷背景和薪資有問題的人就會打退堂鼓了。談幾個他前同事的名字,看看他的反應,熟人圈話題最容易露出破綻。
3、將其思路打亂,別讓他從容表演。
履歷造假,總要做一下準備,認真準備了比真的還像真的,就像演員一樣。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最怕中途有人打斷。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人,他講自己的傳奇經歷,當他講給外籍CEO當助理的時候,我說:That means you have to always speak English every single day, really boring!(那不就是每天都總要說英語,挺特麼煩啊),這哥們愣住了幾秒鐘說:這個,我英文不太好,我通過翻譯和老闆溝通。呵呵,你可真幽默。
4、自己不要成為高危人群。
你越想天上掉餡餅越容易被騙,越是理性點越不容易出事,你非要用幾百元買真勞力士,那麼馬雲爸爸幫不了你啊!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別自己開縫,矜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