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在全世界所獲得的知名度大概是要感謝 Wit Studio 所製作的高水平動畫的。這部作品可以說是 Wit Studio 整個動畫製作系統的勝利,無論是設定、原畫、攝影、特效、背景、音樂,動畫的一切都顯示出其是在當下時代最好的 TV 動畫之一。更厲害的是,整個製作水平維持了整整三季,五十多話。
但在第三季的末尾,Wit Studio 就明確表示了,不再繼續製作《進擊的巨人》今後的動畫。也就是說,在《進擊的巨人》漫畫接近尾聲之時,Wit Studio 放棄了與漫畫作者諫山創一同書寫一部完美的結局。
粉絲一邊焦急等待諫山創如何為這個歷史留名的漫畫畫上圓滿的句號,一方面也在等待著續作動畫將由誰來製作。5 月 29 日,製作委員會發布了一個 PV,並正式公布了答案——MAPPA。
Wit Studio 不做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一個字——錢。如果說得更為詳細點,那就是動畫公司作為一個商業組織,其很重要的指標是「投資回報率」。也就是說,《進擊的巨人》對於一部動畫公司來說,所能創造的經濟利益,並非如我們愛好者想像般「優質」。
儘管《進擊的巨人》第一季動畫是一個完成度很高的、引起現象級熱度的出色動畫,但是 Wit Studio 和荒木哲郎在片場還是遇到了相當多的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工期不足。製作委員會對於《進擊的巨人》第一季並沒有給動畫製作公司預留出充足的工期,導致作品在中段出現製作事故。但是最後霸權社還是靠著強勁的實力撐了下來,讓第一季成為當年最火爆的作品,並進一步使《進擊的巨人》的漫畫和動畫實現了全球性的風靡。其 BD 銷量也成為了日本動畫 BD 市場整體萎縮之前的一次高峰。
但是,無論是製作委員會還是 Wit Studio 都沒有趁熱打鐵,迅速製作第二季。其中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大概也就是兩種可能,一是製作委員會決定先推出真人電影,二是 ANIPLEX 提出《甲鐵城卡巴內利》的項目要早於《進擊的巨人》第二季,導致 Wit Studio 先製作了前者。
在《進擊的巨人》第二季的製作過程中,Wit Studio 獲得了充足的「製作工期」,是的,整整四年的時間。到了 2017 年,整個日本動畫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BD 市場連年萎縮,動畫企劃更多販賣網絡播放權的方式來實現盈利。然而對於《進擊的巨人》頗為不利的是,它無法在中國進行播放,少去了一塊收入。
這沒有改變 Wit Studio 對第二季的製作態度,但是由於改編的部分本來就是原作不溫不火的過渡部分,結果就是第二季無論是商業價值和傳播效應,已經遠遠不如第一季。一般動畫續作極少會出現追加預算的情況,但 Wit Studio 絲毫沒有降低製作規格,整個製作團隊依舊全力輸出。第三季更是來得更為兇猛,為所有觀眾帶來一場恢弘的視覺盛宴。
作為 Wit Studio 的母公司,Port I.G(後稱「IG集團」)進入了《進擊的巨人》的製作委員會,可以得到相關商品的版權分成。可是看 IG 集團這幾年的財報,整個集團近些年來最賺錢的項目是自己主導的企劃《魔法使的新娘》,也是由 Wit Studio 進行製作的。與此同時,從《罪惡王冠》開始,ANIPLEX 一直與 IG 集團建立起堅固而穩定的合作關係,近些年來《甲鐵城》《Fate/Grand Order》合作持續不斷。此外,以 Netflix 為首的美資也持續讓獲得了 IG 集團《B: The Beginning》《GREAT PRETENDER》和《攻殼機動隊》之類的動畫項目。
儘管這些項目很多帶來的收益可能不如《進擊的巨人》,但是顯然有這些企劃得以讓 IG 集團和 Wit Studio 不用在一棵樹上吊死,而是可以擁有選擇企劃並進行議價的權利。
《進擊的巨人》製作委員會的其他出資方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波麗佳音作為最大的投資方,系列碟片銷量的遞減對其是損害最大的。但考慮到《進擊的巨人》的體量,波麗佳音顯然不會輕易放棄,但積極性的確會有所影響。而對於漫畫出品方講談社而言,《進擊的巨人》顯然是一個極為優質的項目,動畫對漫畫的銷量刺激也是在《鬼滅之刃》橫空出世之前最為顯著的。那麼很顯然,講談社是希望漫畫、動畫一同完結,讓項目爆發最後一次能量。
但對於 Wit Studio 和整個 IG 集團來說,整個企劃可以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好像也不太可惜」的狀態,那麼索性就放棄吧。
繼《碧藍幻想》之後,MAPPA 再一次做起了「接盤俠」,MAPPA 方的製作人還都是同一個人。那麼從 PV 的質量上我們就能看出來《最終季》相較「霸權社」究竟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呢?
很遺憾,除了人物設計發生了一定變化之外,根本看不出來。更確切點說,判斷一個動畫的好壞,從 PV 是根本看不出來的。但我們還能判斷出來一些基礎層面的信息。
在《最終季》的製作層面上,MAPPA 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經驗。不能忽略的一個客觀事實是,Wit Studio 已經做了三季 50 多話的《巨人》,對這部作品製作層面的各個方面都掌握得極為順暢。這不光是原畫的問題,MAPPA 作為丸山正雄當年從 Madhouse 獨立出來的製作公司,其陣容本身就非常強,這些年來創造了《Banana Fish》《巴哈姆特之怒》《冰上的尤利》等多部出色而又成功的作品。加上平松禎史也離開了老夥伴庵野秀明的身邊加入了 MAPPA,如今的 MAPPA 兵強馬壯。
但《進擊的巨人》整個動畫所呈現出來的表現力不光是有原畫,還有攝影、特效、3D Guide 等多方面,即便今井有文等原畫再強,最終動畫呈現出來也是多部門協作的產物。這方面,的確 MAPPA 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不過好消息是,MAPPA 已經與 Wit Studio 開了多次會議研討創作相關的細節,交接了相當多的工作。而從原作來看,《最終季》所能涉及到的內容,立體機動戰鬥出現的頻率並不高,更多的戰鬥集中在傳統的戰爭場面、巨人戰等方面。
一般動畫項目更換公司之後的交接會議,其所圍繞的內容主要聚焦在一些技術層面的事宜,比如人物設計、相關動作、攝影特效等等。但就業界而言,更換公司大體上還是能夠保持原有 Staff 陣容的穩定的。而《進擊的巨人》幾乎來了一次大換臉。可以想到的是,除了部分自由原畫之外,無論是攝影團隊、背景團隊、3D CG 團隊、作畫外包團隊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這點從《最終季》的 PV 就能看出來了。因此,這兩家公司所探討的內容可能會更為細緻而具體,因為《進擊的巨人》題材和前幾集素質擺在那裡,註定這部作品做起來難度顯然更大。
從《最終季》所呈現出來的 STAFF 來看,都是在業界中有過出色發揮的名人,那麼《最終季》至少在 MAPPA 眼中是受到重視的。
下一頁:更多內容
這些年來,日本深夜動畫沒少發生更換動畫公司的事情,而我們可以粗暴地給概括成兩種——被動與主動。
被動的原因大多是這麼一種情況——製作公司倒閉了。這個最典型的就是《強襲魔女》系列了。整個《強襲魔女》,算上子系列《無畏魔女》,四季動畫換了四家公司。第一季的 Gonzo 和第二季是 AIC 倒閉了、《無畏魔女》和 Silver Link 的磨合併不理想、第三季換成了 David Production。但是這個系列因為主創固定,項目第一負責人高村和宏和角色原案島田文金依舊在這個企劃中佔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作品的素質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動與影響。
但是另一個因為製作公司倒閉的系列動畫就沒有那麼好運了,那就是《約會大作戰》。《約會大作戰》也「克」了兩家公司,也保持著 Staff 層面的穩定,但是由於整個製作委員會給予第三部時間過於緊張,導致第三季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成為了動畫迷們的笑柄。
因此,換公司不換 Staff 也不能完全保證素質的穩定性,因為決定動畫好壞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而主動更換,要麼是因為公司檔期的原因,要麼是因為經濟層面的原因。MAPPA 在今年就做過一次「接盤俠」,《碧藍幻想》由於碰上了 A-1 拆分再加上檔期原因,第二季從 A-1 Pictures 更換成了 MAPPA。MAPPA 接手之後,人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讓不少看過第一季的「騎空士」感到不適應。也因為MAPPA的硬實力擺在那裡,作品的評價也沒有相較以前低多少。
與 MAPPA「接盤俠」相對應的是,兄弟公司 Madhouse 更像是「甩鍋俠」。《一拳超人》的成功不可複製,JC 接手的第二季,具體情況大家都了解。雖然不至於那麼差,但是由於第一季太過於出色,導致續作相形見絀。《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也是如此,從劇場版開始就更換成了 8bit,熱度也下降了不少。
關於《一拳超人》還要多說一嘴。這部作品本來就是以夏目真悟為首的動畫人,在渡邊信一郎和骨頭社的《太空丹迪》玩得不夠盡興,還要繼續在《一拳超人》裡爽上一把。這個歷程本來就是獨一份的,那麼我們可以言之鑿鑿地說:即便是《一拳超人》第二季繼續交由夏目真悟和 Madhouse,也幾乎達不到第一季的高度,這是必然的。
說了這麼多反例,難道就沒點正面例子麼?當然有,那就是《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 紅傳說》。Studio DEEN 在前兩季的製作中取得了成功,不過劇場版轉由 JC 進行製作。JC 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劇場版《紅傳說》延續了兩個 TV 版的口碑,並引得無數觀眾爆笑。
因此,即便是主創的穩定,也不能保證這部作品的製作水平,一部動畫的製作前前後後涉及了太多的方面和決定性因素。換公司不代表「天塌了」,更代表不了「有救了」,一切都要等動畫播放之後,我們才能對這一切進行判斷。即便強如《進擊的巨人》,也是如此。
《進擊的巨人》原作漫畫所取得現象級的成就、作者諫山創在連載之前就把整體劇情架構規劃完整的創作方式,以及漫畫本身的素質,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Wit Studio 所改編的動畫也是能文能武,水準奇高。這是《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應該獲得的榮譽,這也是刻在 Wit Studio 這家動畫公司上可能一輩子的軍功章。
但無論是漫畫、動畫,至少是市場上發售的產品,其出品方就一定會考量它的商業價值。因此,Wit Studio 面對收益「沒那麼」豐富、但是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的企劃,選擇了在最後放棄。不能做到有始有終固然令人遺憾,但觀眾也沒辦法過多苛責 Wit Studio,畢竟他們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他們選擇不繼續製作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主創層面在創作上的疲倦。
當然,我們也必須感謝 MAPPA。作為從 Madhouse 獨立出來的日本動畫新興勢力,MAPPA 一次次用出色的作品徵服著觀眾。敢於挑戰《進擊的巨人》這個前三季已經極為出色的企劃,也足以證明出來他們的自信,以及想要在日本動畫領域殺出一片屬於自己天空的勇敢。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敬佩。
況且,這些年來,動畫更換製作公司本來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原因多樣,結果也是有好有壞。雖然《進擊的巨人》這種層級的企劃的確很少出現類似情況,但是無論是製作委員會還是動畫製作公司,都必然想要為這部足以留在日本漫畫史上的作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作為觀眾,大可不必就在當下慌了神,等播出了再討論也不遲。無論是漫畫結局還是《最終季》動畫的素質,一切都要等到最終完結的時候再做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