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豆瓣評分8.3 不靠流量的公安劇《三叉戟》為何能火
《三叉戟》有一張海報,定格了抓捕過程中三位主人公的奔跑瞬間。藏不住的皺紋,勒不住的肚腩,都在鏡頭前一覽無餘。人到中年的滄桑背後,是體力不支卻咬牙硬撐的較勁,更是歷經風雨、熱血未涼的堅韌和豪情。
這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目前豆瓣評分8.3分,備受好評。
從開篇起,《三叉戟》的鏡頭就在20年的時空裡穿梭,當年的意氣風發定格為辦公桌上那張集體三等功合照,「三叉戟」也熬成了被尊為「師傅」的「老三位」:昔日經偵高手「大背頭」崔鐵軍,成了挎著工具包修門換燈泡的後勤師傅;令犯罪分子聞風喪膽的刑警「大棍子」徐國柱,「主動下沉」為整天巡街的派出所民警;預審專家「大噴子」潘江海則輾轉各種場合試水,隨時準備轉行。
為了早日抓住殺害老夏的毒販,「三叉戟」不約而同想出各種藉口,混進案情分析會場旁聽,躍躍欲試已見端倪。為了老夏的心願,各種不情願還是聚會小飯館,一場尬聊升級為直接攤牌互懟。和小流氓的胡同拳腳較量之後,他們重新站到一起,老將出馬已經勢不可擋。
一番死纏爛打進了專案組,一切卻並不順利,主管領導不放心,年輕同事不服氣,局面怎麼打開?一段無人機拍下的錄像直接鎖定殺人毒販,一次直攻七寸的審訊讓嫌疑人瞬間撂底兒,立下軍令狀3天裡真的拿下目標嫌疑人,「三把火」燒出了薑還是老的辣的實力。
《三叉戟》通過三人聯手破獲巨額金融大案的核心故事,穿插多起不同類型案件。案件本身並不驚心動魄,劇中著墨最多的還是人性的碰撞。白描式的生活化處理,不但沒有稀釋劇情的濃度,反而給了人物更豐富的維度。
跟著劇情深入,你會發現「三叉戟」各有各的弱點,沒有一個高大全。「大背頭」是「三叉戟」的主心骨,可有時辦案心切,受了委屈回家居然鑽老婆懷裡求安慰;「大棍子」直率勇敢,生活中卻是個認死理的「老頑固」,一點就著;「大噴子」是審訊的一把好手,擅長心理戰,但愛抹稀泥、泡病號。這些不完美,讓「三叉戟」取長補短,同時也讓他們在破案過程中磕絆不斷。
《三叉戟》裡,常規破案手法與新型犯罪技術的對壘升級、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思想碰撞、父母與孩子的矛盾衝突,中年危機、職場困惑……他們都和普通人一樣需要面對,但危險來臨,多年的職業使命和責任感會讓他們本能地去做一名人民警察該做的事。
公安劇一路發展至今,憑藉情節的驚險、人性的溫度常看常新,近年來高調重回觀眾視野。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個男人又何嘗不是?陳建斌、董勇、郝平三位實力戲骨同臺飆戲,是《三叉戟》如此硬核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和三個角色之間在年齡、氣質上高度契合,「好漢不提當年勇」的酸楚,尤其被演出了經由歲月磨礪而自帶的人生況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