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張圖,不少老玩家應該就知道今天要聊些什麼了。
誕生於1984年的Lode Runner,是個大家很熟悉的遊戲。它的盜版黃卡在國內一度廣泛流傳,只不過當年還沒有正經譯名《淘金者》,大多數人管它叫《挖金子》,有的地區甚至起了個《老鼠偷大米》的諢名。
遊戲規則很簡單,也很有趣:收集全部金礦,然後從上方樓梯逃離。雖然當年玩起來最大的樂趣應該是:
《淘金者》還有一個不是續作的續作,經常被人叫成《挖金子2》,難度相當變態。
小時候的我們並不知道,《淘金者》在世界遊戲史上其實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最早帶有關卡編輯器的遊戲之一,「挖金子2」裡那些變態至極的關卡,不少都是玩家自己用編輯器搗鼓出來的。
由於《淘金者》卡帶封面寫著Hudson,人物形象類似《炸彈人》的原因,社長我一度以為它是個日本遊戲。
其實它最早是在1982年由一個叫道格·史密斯的美國大學生暑假搗鼓出來的,早期版本畫面很簡陋。
這個最初版本的《淘金者》只有黑白畫面,不支持手柄。但為了成功地把遊戲賣出去,道格給整個遊戲加了一百多道關卡、開發了大幅優化的彩色版本,最終成功地得到了多家遊戲發行商的青睞。
而他出於某種「偷懶」的心思而設計出的「關卡編輯器」,也成為了最受歡迎和褒獎的那部分。這裡可能很多人要問了:我們當年玩的是紅白機版,紅白機根本就不能記錄,這編輯器有啥用啊?
確實,道格設計的《淘金者》PC原版和我們玩到的FC版差別比較大——不光是畫風,連遊戲機制也不太一樣。但這就要從 《淘金者》如何進入日本,被三家日後命運迥異的廠商瓜分不同平臺的發行權講起了。
本期紅白機《淘金者》,就來聊聊這個「小遊戲」誕生路上曲折的歷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