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美國費城,在越南戰場上負傷歸來的艾爾收到了一個十分不好的消息,他青年時期的玩伴,同樣經歷了戰爭洗禮的柏迪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心理障礙,醫生希望艾爾能夠來到療養院去幫助柏迪走出心理上的陰影。
來到療養院的艾爾看到了那個被單獨關在病房裡的柏迪,只見他蜷縮在房子裡的一角,兩隻手相互交叉擺在胸前,他的雙腳彎曲地蹲坐在地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隻小鳥一樣。柏迪雙眼空洞無神,他望著牆邊的窗戶一言不發,看到以前曾經形影不離的玩伴時也沒有任何反應,顯然這個時候柏迪誰也不認識了,他不認識艾爾或者是其他人,他把自己當成了一隻鳥,像鳥一樣蜷縮在角落裡,並像鳥一樣吃喝拉撒睡,讓人看上去頗感心疼。
看到柏迪如此模樣的艾爾不相信這是事實,他立刻回憶起來兩個人當兵以前的時候,原來艾爾和柏迪本是鄰居,那個時候的柏迪就已經被稱之為怪胎了。艾爾生性活潑,善於交往以及把妹,而柏迪就顯得比較古怪,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平常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觀察各種各樣的鳥類,因此時常被人戲稱為怪胎。就是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卻能夠互相吸引,艾爾為柏迪身上的不同和怪癖而著迷,而柏迪也喜歡艾爾熱情活潑的性格,於是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
在那段時間裡,柏迪帶著艾爾或是爬上高高的樹杈、或是來到高高的塔頂,目的只是為了去捉各種各樣的鳥類。有的時候柏迪站在高處往下看時會產生了一種幻覺,他雙臂張開把自己想像成一隻鳥,有一次他還真的跳了下去,幸虧是摔在了沙堆上面,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
漸漸的艾爾越來越不懂柏迪了,青春期時的男生本應該去談談戀愛、去見見世面,當艾爾一次又一次的約女生出來時柏迪卻總是掃興。艾爾對柏迪說,「你應該多去交往交往女孩,難道你不為她們身上的大咪咪感到著迷嗎?」誰知道柏迪卻說,「那個看上去跟牛沒什麼兩樣,只是長得地方不一樣而已。」這樣的回答惹得艾爾接連苦笑。
柏迪相信自己就是一隻鳥,他懂得鳥身上的任何構造,他也懂鳥的情感和語言,他甚至相信自己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肆意飛行,為此他特意做了一對假翅膀,在自行車的助力下飛向了天空,然而只飛行了一會便像斷線的風箏一樣從空中滑落下來。
為了能夠成為一隻鳥,柏迪能做的都做了,他會脫掉身上的所有衣物,一絲不掛地蜷縮在鳥籠裡;他會深情的吻一隻金絲雀鳥的翅膀,想像著自己就是眼前的這隻鳥;他會在夢裡夢到自己以鳥的視角在天空中飛行;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夠死去,來生來世投胎做一隻鳥。當柏迪把自己夢到和想到的的一切全部都告訴艾爾時,艾爾卻十分不解,「你丫就是一怪咖。」
我只是想成為一隻鳥,可是為什麼沒有人理解呢?不管是在好友的眼裡還是在父母的眼裡,柏迪的想法無疑是不能讓任何人接受的,為了能夠開導柏迪,他的父親曾心平氣和的勸其換一個實際點的愛好,然而這都不管用,因為在柏迪的眼裡自己就是一隻鳥,是一個鳥人。
很快越南戰爭爆發,首先艾爾奔赴了前線,緊接著痛失了愛鳥金絲雀的柏迪也奔赴了前線。戰爭是殘酷的,炮火連天、烏煙瀰漫,艾爾在戰爭中落下了腿腳殘疾,而柏迪也在殘酷的血火交融的越南蒙受了太大的心理陰影。於是,回國後的柏迪開始一言不發,他被關在了療養院,從此將自己當成一隻鳥,蜷縮在療養院的一處角落,呆呆地望著牆壁上的窗戶、以及窗戶邊上的一處藍天。
時間線再次回到開始,同樣從前線歸來的艾爾希望幫助曾經的好友柏迪回到現實中來,否則他就要被療養院送到不遠處的精神病院,並在那裡待一輩子。作為朋友的艾爾當然不希望柏迪被送進精神病院,於是他使出了許多方法,比如在艾爾旁邊念叨幫其喚回回憶;比如發脾氣逼迫柏迪說話;然而這些都沒有用處。正當療養院的人要將柏迪送去精神病院時,艾爾挺身而出將柏迪救了出來,於是再次見到陽光、見到藍天的柏迪站在房頂上張開雙臂,像鳥一樣準備飛起來。
以上出自電影《鳥人》的劇情,它似乎在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怪咖是如何一步又一步的將自己逼入絕境的,也在講述著戰爭的傷痛是如何將一個人逼瘋的。從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柏迪看出一個不被理解的人,內心裡承受著多麼大的孤單。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本小說,是作家華頓的同名作品,也因為這一部《鳥人》他一炮走紅,成為了當時美國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家之一。沒過多久,小說被知名編劇艾倫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樣的大獲好評,最終獲得了第三十八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提名。
如果是單純眼光的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電影的內容並不容易理解,暫且不提這裡面有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鳥人不說,兩種時空的劇情敘述,戰爭帶來的傷害、以及一個人不被理解所承受的痛楚,很容易讓人找不著方向。並且很多觀眾光是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八成就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沒錯,這是一部冷門電影,估計並沒有多少人看過,然而好的片子從來都不趁熱度,經典的電影從來都不會被時間埋沒,這部拍攝於1984年的電影,如今依然值得拿出來觀看。
通過電影,我們追尋回原著的作者,就不難發現為什麼書籍以及同名電影會是這樣的灰色格調了。作者華頓出生於一個平平凡凡的美國家庭,本身學習優異的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應徵入伍,並很快的步入越南戰爭。一場血肉橫飛的戰爭不僅讓其負傷,同時也讓他陷入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中,為了走出這個心理陰影他大半生的時間都是用來接受治療。因此不難發現,電影當中的那個鳥人柏迪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華頓自己,一個渴望天空、渴望飛行的自由靈魂卻在戰場上折斷了雙翼。
很多網都在評價這部讓人隱晦難懂的《鳥人》,各種各樣的評價莫衷一是,有人說電影是在控訴戰爭;也有人說電影在詮釋著著一種孤獨的本質;甚至有人說這簡直就是一部無病呻吟的臆想電影。可是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所涵蓋的信息量十分的繁雜,劇情穿插並不完美,卻依舊能夠在豆瓣上評得8.3這樣的高分,不得不說它還是有高明之處的。總之,總會有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去看這部難得的電影,說它反戰沒錯、說它孤獨似乎也對、說它反映了原著作者錯綜複雜的心理也行,那麼你是怎麼想的呢,你真的看懂這部電影了嗎?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