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大白菜研究所所長荊世新率領團隊先後研發出二十多種「膠白」新品 今後還要把膠州大白菜種在國外更多土地上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膠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由於膠州區域獨特的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膠州大白菜品質獨特。為了讓人們吃到純正的膠州大白菜,荊世新研發出了更多抗病性好、纖維少、產量高的白菜新品種子。如今,這些種子已經「種」到全國各地,下一步還要「種」到更多國家,讓更多外國人也吃上品質優良的膠州大白菜。
白菜種子曾風行全國
對於膠州大白菜種子發展史,這位從小就與膠州大白菜打交道的「白菜迷」有很多話要說。「很久以前膠州市幾乎家家戶戶都種白菜,白菜種子也都是自家留的。相對於其他地方的白菜,膠州大白菜優良的基因決定了其種子和成品菜一樣,暢銷全國。從解放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膠州白菜種子在全國大行其道,丁家莊、三關廟、北三裡河等村莊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白菜種子村。」荊世新說,當年的「白菜迷」現在已經是青島市膠州大白菜研究所所長。提起白菜種子的發展經歷,荊世新有一肚子的話要說,由於受科研條件限制,當時的白菜種子沒有經過任何加工,也沒經過育種,都是一茬接一茬的常規品種。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大,膠州農戶也開始大量培育白菜種子,規模擴大也使膠州白菜種子出現了產量不行,不抗病等問題,當地農戶為此犯愁卻得不到解決辦法,膠州大白菜曾經一度面臨絕種的危險。
研發種子「復活」膠州大白菜
出現品種問題後,荊世新收集了當地的一些資源,又和外地科研部門爭取一些種質資源,包括和農戶共同找一些,從1992年開始就在試驗農場裡搞試驗。選了優質資源進行雜交組合,最後通過三年的時間,到1995年,研究出了一個品種,荊世新他們給這個品種起了個響亮的名字——「膠白一號」
「這個品種產量比原來高了20%到30%,原來毛菜產量八千斤左右,現在毛菜能產一萬多斤。抗病性也增強了,耐運輸耐儲存,不掉幫,不脫幫,這些優點都具備。既有膠州大白菜的傳統風味,又具有產量高、抗病耐儲運等優點」荊世新介紹道,「膠白一號」很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荊世新他們的帶動下,農戶們都開始種膠白種子,更多人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成立了農村合作社加入到這個產業,更多的膠州大白菜新品種湧現出來。膠州大白菜產業也因此而「復活」。 直到今天,僅「膠白」就有二十多個品種,一年能賣出5萬斤,銷售額達到了700多萬。
「膠白」種子遍布各地
千百年的時光淹沒在這靜靜的膠河水中,無從尋覓,而膠州大白菜這個品牌卻在一輩輩膠州人的努力下,演奏出了華麗的樂章。膠州大白菜這塊金字招牌代表了成品菜、種子,「雖然膠州白菜種子不在膠州種植就稱不上膠州大白菜,但不影響其優良的品質,它依然可以代表膠州大白菜!」荊世新說。
近年來,隨著膠州多方共同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的影響力,「膠白」也打出了自身的知名度。雖然在國外一些國家也都種植白菜,但口感與膠州大白菜相比,還是略遜一籌。為了讓更多人嘗到正宗的膠州大白菜,荊世新打開了銷往國外的道路。如今,膠白種子已經遠銷海外,「種」到了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許,在不久的以後,膠州大白菜將「種」在國外更多的土地上。(張涵 冷傑 姬博 金潭 攝影報導)
來源 | 梓樹資訊
編輯 | 楊金潭 姬博 張涵 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