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你贏了,快出來吧」,母女玩躲貓貓,寶寶卻永遠消失了

2020-12-22 JoJo媽育兒

JoJo媽在粉絲群與寶媽們分享幼兒安全教育的時候,麗麗媽跳出來說她跟女兒玩躲貓貓的遊戲,女兒躲起來之後,卻永遠消失了。麗麗媽原本只是想跟女兒互動玩親子遊戲,結果女兒為了躲得隱秘一些,躲到床底下的柜子裡,躲著躲著睡著了。麗麗媽媽發動所有親戚和鄰居在家裡找麗麗,但由於麗麗躲的地方實在讓人想不到,最終由於空氣稀薄,麗麗再也沒有醒來。

原本普通常見的躲貓貓遊戲,卻奪走了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慘痛的現實告誡我們,即使再常見的遊戲,都可能存在危險,關注幼兒安全,父母除了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還應該要有預見性。父母在跟寶寶玩躲貓貓時,一定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1)切勿在室外玩躲貓貓,尤其是人流量密集和有較多遮擋物的區域。室外充滿不可控因素,人員流動,過往車輛,都可能對寶寶產生致命的危害。此外,在室外區域,如果寶寶脫離自己的視線,很可能發生拐賣或丟失風險,這些危險係數都很高。

2)室內玩躲貓貓時,父母也有很多注意事項,比如,告訴寶寶哪些地方屬於危險區域,不可以躲藏。廚房因為有煤氣天然氣或電器、刀具等危險物品,切忌寶寶躲進廚房;密閉的空間,比如衣櫃、儲物櫃等柜子,由於長期封閉,空氣稀薄,寶寶躲進去之後,一旦不及時找到,很可能發生窒息。

3)玩躲貓貓遊戲之前,父母要給予寶寶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告訴寶寶在躲藏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寶寶躲在桌子底下,突然起身可能導致頭部撞到桌子;比如,寶寶躲在窗簾背後,可能被窗簾絆倒摔傷;比如,寶寶躲在衛生間,可能被地面的積水滑倒摔傷等等。

父母和寶寶互動是一件好事,可以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增進親子感情,但父母千萬要注意,別讓這些可能的危險因素毀掉寶寶的健康乃至生命。除了躲貓貓這種親子互動之外,還有很多比較安全的親子遊戲,父母不妨嘗試一下。

1)拼圖。拼圖在益智遊戲裡屬於高推薦,既安全又益智,還能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和耐心,JoJo媽特別推薦這款親子遊戲。

2)積木。樂高課程之所以這麼火爆,就是因為父母認為在堆積木的過程中,寶寶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堆積木也屬於靜態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寶寶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很小。

3)你說我猜。這個遊戲也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益智遊戲,既可以鍛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激發寶寶的聯想能力。在遊戲互動過程中,親子默契得以提升。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現在父母太大驚小怪,其實不然,現在家庭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或兩個小孩,一旦發生意外,毀掉的可就是整個家庭的幸福,所以,對待孩子安全這件事,父母再小心都不為過。切忌讓寶寶脫離自己的視線,做好幼兒安全教育,預知可能發生的危險,提前防備。

相關焦點

  • 「寶寶,快出來吧,你贏了,我們回家」,可家長卻沒聽到任何回應
    父母和孩子互動是一件好事,但在躲貓貓的時候也是有危險係數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快出來吧,我們回家,可孩子卻永遠的消失了」這樣的悲劇發生。 這天和孩子玩了一個遊戲——躲貓貓,但高大姐這次真的找不到孩子,急壞了的高大姐,找來大家幫忙,後來在床箱裡面找到了,孩子自己趴在裡面等媽媽,等的睡著啦! 玩躲貓貓的遊戲,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躲很久不出來,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是透風換氣的還好,如果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密閉就很容易出危險。
  • 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寶媽:我家寶貝怕是個小笨蛋?
    家裡有了小寶貝之後,跟寶貝玩遊戲就成為了寶爸寶媽們的日常。而很多寶媽們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家寶寶最喜歡玩「躲貓貓」。但是每次躲貓貓的時候總是藏頭不藏腳,很多時候躲在窗簾後面露著腳,又或者是趴在床上把自己的頭藏起來,小屁股露在外面,甚至還有寶媽懷疑自家的寶寶是個小笨蛋。那麼寶寶這種行為真的是因為寶寶笨嗎?當然不是,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可是有科學依據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事。
  • 這個日常小遊戲會讓寶寶越來越聰明!4月齡後,家長必須陪寶寶做
    你把玩具藏在布底下或盒子裡,他就會覺得玩具徹底消失了,所以也不會去尋找。媽媽走開了,看不見媽媽了,媽媽消失了,所以他們會因此哭起來。而玩躲貓貓這類遊戲,就是孩子認知「客體永久性」的過程。像8個月大的孩子,你試著將玩具藏在圍巾下面,然後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拿走,這個時候孩子會感覺到很迷惑。但等到10個月時,他會很肯定,玩具依然存在,然後繼續四處尋找。
  • 為什麼寶寶愛玩「藏貓貓」,藏與找之間,藏著你不知道育兒哲理
    曾經有人問過這麼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親子遊戲,跨越語言和國界,能讓媽媽寶寶都喜歡呢?」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躲貓貓。01躲貓貓的玩法這個親子的遊戲的玩法很簡單,父母只要用手掌遮擋面部,然後再突然露出來, 不管是幾個月大的嬰兒,還是兩三歲的幼兒,都會樂此不疲愛著這個遊戲。
  • 玩具買了,寶寶卻不玩!
    因為一歲以內的寶寶還太小,不懂玩具兩個字的定義。所以他只玩有特徵的東西,一共喜歡玩十大特徵的東西。 1、發聲特徵 孩子喜歡弄一些發出聲音的玩意,比如說發聲書。甚至咬一口媽媽讓媽媽發出痛苦的聲音,寶寶覺得更好玩。所以寶寶咬你一定不要大叫,越叫他越興奮。
  • 大熊貓寶寶做體檢什麼樣?被抱著稱體重,量體長時「躲貓貓」
    2019年6月17日,大熊貓寶寶七七又做了一次例行體檢。本文圖片均為上海野生動物園提供你有沒有見過大熊貓寶寶做體檢?6月17日,剛滿11個月的大熊貓寶寶七七又做了一次例行體檢。七七是一隻雌性大熊貓,住在上海野生動物園,一直在親媽和「奶爸」的呵護下快樂成長。
  • 別錯過寶寶認知能力培養,寶寶第一次認識世界的樣子你知道嗎?
    如果你發現寶寶確實有這些表現,那就說明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開始快速發育了。你要鼓勵寶寶去實踐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好奇。比如你可以和寶寶玩兒。躲貓貓的遊戲這個遊戲你可能看到很多爸媽都和寶寶玩過,就是一個大人抱著寶寶,另一個大人用雙手捂住臉,然後三到五秒後打開手,嘴裡說寶寶,我在這裡還可以玩兒找玩具的遊戲。  還是一個人抱著寶寶,另一個人拿著寶寶喜歡的玩具,邊叫他的名字,邊躲到寶寶看不到的另一側來逗他找玩具。也可以把寶寶放在小床上,在他面前把玩具用毛巾蓋住,讓它來尋找。
  • 《海綿寶寶》動畫作者去世,但帶給我們的歡樂,永遠不會消失
    希望你們能夠永遠喜歡著《海綿寶寶》。全文約167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包含海綿寶寶0到80歲的樣子、5個穿幫細節、3張真人版的同人圖)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組關於《海綿寶寶》裡的角色一生變化的同人圖,裡面記錄了各個角色在0到80歲之間不同年齡段時的樣子。雖然是粉絲創作的想像圖,但是卻勾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 哄寶寶開懷大笑的方法
    1、吹嘴唇寶寶都是很喜歡撫摸的。輕輕地在寶寶的手、腳和肚子上吹嘴唇,這是讓寶寶開嘴笑的最好方法。不久,你可能就會發現你吹嘴唇的聲音影響有多大,因為寶寶可能開始會學你吹嘴唇的聲音。2、假裝吃他們的手指大部分的寶寶都會喜歡父母假裝輕輕地咬他們的手指、腳和脖子。這種充滿愛的輕咬的動作能夠有效地促進親子關係。即使是兩歲大的孩子仍還會喜歡吃手指。3、天真而誇張地動作臉部表情越誇張越好。寶寶都喜歡其他人的關注,如果你對著他做鬼臉,無論是多傻的鬼臉,他都不會抗拒。
  • 0-3歲寶寶最適合玩的玩具!
    所有的寶寶都會長大,伴隨著成長的還有寶寶各方面的能力。不同的成長階段,寶寶的需求也不一樣。寶寶的成長,離不開玩具,所以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適合他們的玩具哦。0-3歲的寶寶適合玩什麼遊戲呢?又該怎樣給寶寶提供合適的玩具,引導寶寶做最適合的遊戲呢?小編為媽媽們一一介紹下!
  • 爸爸給寶寶買了洗澡的玩具,萌娃太喜歡,玩到不肯出來了
    爸爸最後還是給寶寶買了很多洗澡的玩具,一買回來就給裝上了,寶寶看到了果然很喜歡,衣服都沒有脫,就把玩具放在了浴盆裡面,還有一些小動物的花灑剛好在小浴盆的上邊。上面就出水了,不一會兒浴盆裡面的水流放滿了一大半,寶寶的衣服都溼了,但是寶寶就是不出來,想要一隻玩。
  • 3 歲前必備的翻翻書,訓練寶寶認知能力,一本只要 7.9 元
    有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低幼寶寶都特別喜歡玩「躲貓貓」遊戲。某個東西突然消失又出現,不僅給孩子驚喜的感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幫助孩子發展「客體永久性」——不在眼前的東西,並不是永久消失了。讓孩子知道,如果媽媽不在身邊,也只是暫時離開一會兒,不需要擔心惶恐,大哭大鬧哦!而翻翻書正是抓住了寶寶喜歡玩躲貓貓的心理。
  • 寶寶總是搖頭、抓耳朵?小動作隱藏不少問題,快來看看吧!
    2020-06-29 09:12:48 來源: 小凱玩娛樂 舉報
  • 海綿寶寶:不仔細想想,你永遠不知道這部動畫片有這麼可怕
    今天就帶大家重新回憶一下,這段讓人細思極恐的詭異「獨角戲」吧!我是你們的小阿涼,喜歡就點個關注吧!眾所周知,《海綿寶寶》是一部面向孩子們的動畫片,但其實《海綿寶寶》中有許多的事情小時候看不懂,如今再來回顧一下,保證會讓你覺得可怕。就例如《海綿寶寶》第六季中的「獨角戲」這集。
  • 適合10個月寶寶的益智遊戲,快來玩!
    適合10個月寶寶的益智遊戲,快來玩! 十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很多能力了,比如會咿呀學語,能聽懂簡單的語言,反應靈敏……這個時候的寶寶對外界也充滿了好奇心,所以父母要抓住機遇,多給寶寶創造機會,讓他們的運用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更上一層樓。
  • 海綿寶寶:派大星,你為什麼叫派大星?
    派大星:「我們一起去捉水母吧!」海綿寶寶:「不了派大星,我今天要去上學」派大星:「那你不在的時間我該幹些什麼呢?」海綿寶寶:「那我以前不在的時間你都幹些什麼呢?」派大星:「等你回來!」圖片內容描述圖片內容描述派大星:「海綿寶寶,你猜我手裡有幾顆糖,猜對了我就把手裡的兩顆糖都給你!」海綿寶寶想了想,說:「我猜五顆。」
  • 折法很簡單,快給寶寶折一個吧
    給寶寶買的玩具玩了幾次後就閒置在一邊,不僅花錢還佔地方。不妨自己動手給寶寶做些小玩具吧,還可以帶上寶寶一起做,讓寶寶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共享歡樂的親子時光! 折法很簡單,材料只需要用到兩張正方形摺紙和一隻固體膠即可,成品好看又好玩,快來給寶寶做個摺紙小玩具吧! 準備材料:2張正方形摺紙、固體膠
  • 心理學家:寶寶2歲前有以下行為,說明在悄悄變聰明,你家娃有嗎
    一、撕紙、扔東西寶寶2歲前會經歷讓寶媽頭疼的2大破壞行為,撕紙和扔東西。家裡的紙抽總是一張張地抽出來,家裡的書也喜歡撕一撕,別管手裡啥東西總是要扔出去,還衝你嘿嘿笑!如果我們想要寶寶大腦發育好,家長要了解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去盲目阻止。家長要知道0-2歲大腦正經歷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神經元連接建立的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
  • 《海綿寶寶》海綿寶寶和派大星迷之低智商,也就章魚哥還算正常
    也愛看駕照永遠考不出卻也不願意作弊的海綿寶寶,更愛看他解救那些被蟹老闆為了掙錢而虐待的水母……而哪怕章魚哥很討厭海綿寶寶,海綿寶寶自己也渾然不知,他情商很低到看不出對方的討厭也從來不懷疑他和章魚哥的友誼。而章魚哥即使一直表現出來討厭海綿寶寶,但當他去了全是八爪魚的章魚村沒多長時間,就開始想念了之前的生活。畢竟海綿寶寶是他的生活的調劑品啊!
  • 一起來看看當海綿寶寶和派大星進入漫畫世界中會發生什麼趣事吧~
    《海綿寶寶》一定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吧,這一個黃色的海綿曾為我們帶來許多歡樂時光。想必大家都知道海綿寶寶生活在海底吧,那麼,如果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穿越到漫畫世界中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接下來就跟隨淺妹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