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幾部國漫電影《風雲》、《大魚海棠》、《大聖歸來》、《哪吒》、〈白蛇緣起〉等的熱賣,國漫崛起這個詞也上了熱搜榜,確實國內漫畫發展的比較晚,從事這方面行業的人才也非常稀少,在國內算是個比較冷門的職業。
但隨著國內眾多漫畫愛好者的日益增長的對漫畫的需求和熱愛,像《一人之下》、《我為蒼天》、《雪中悍刀行》等等這些優秀的國漫也相繼被挖了出來。
但各位小夥伴你們知道日本動漫和國漫的製作方式上有什麼區別麼?下面一起來聊聊吧!
日漫的總集數太多了,不邊製作邊播放的話,怕是有些漫畫到死也搬不到屏幕上
大部分日漫的特點就是總集數太多了,像《名偵探柯南》、《海賊王》這些貌似能一直畫到老的,如果不一邊製作動畫一邊創作的話,恐怕是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口味。
方便對收視率以及外界評價,對後面劇情進行調整
日漫的邊播邊製作的操作模式,只能是以周播劇的形式展現給觀眾,但周播劇便於製片方根據觀眾意見和收視率等外部評價更改後續劇情展開來抓住更多觀眾。觀眾則有更多時間去消化劇集提供的信息。
這樣一些大製作還可以延續多年創造持久IP效益而不用時不時地去策劃完全新的獨立創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正在追的動漫突然停產了,或者直接完結了,那麼只有一種可能:老闆發現收視率下降了!賺的鈔票少了!
最重要的一點,邊製作邊播放是基於廣大的粉絲群體之上的,為了解決供不應求的現象
為什麼日漫要進行這樣的模式,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這些漫畫本身就有一定粉絲量的積累,改編成動漫不怕沒人觀看,如果是沒有粉絲數量來做基礎的話,相信這樣的模式也不會出現,沒人看,沒有粉絲關注你,你拍了給誰看啊,製片商,投資商,平臺可不會幹這些虧本的買賣。
而國漫因為才剛剛起步,粉絲積累量實在是太少,如果採用這種製作模式,一旦沒有好的收視率,賺不到錢,老闆們可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所以就採用那些已經完本的,有一定粉絲積累量的小說或者漫畫,然後再進行改編!這樣的話至少可以保證收視率。
像《鬥羅大陸》、《鬥破蒼穹》、《全職高手》、《星辰變》等等,都是基於有一定粉絲數量的基礎上,才進行動漫改編的。當然也有邊製作邊播放的例子!
《一人之下》就是採用的邊製作邊創作的模式,但大夥有沒有發現,《一人之下》的更新太慢了,《一人之下》是從2016年7月開始播出的,《一人之下》這部動漫在眾多國產動漫當中,有著較高的人氣,第二季完結已經是2018年5月。但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第三季還沒什麼消息,不過據可靠消息,《一人下下》第三季將有望今年定檔!
其中具體什麼原因,不是資金鍊斷裂,就是在造勢,以吸引粉絲數量,除此之外,你還能想到什麼理由呢?
日本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完全有能力有資源適應這樣的模式
你可知道要將某一話漫畫改編成動漫需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麼?
漫畫在日本因為是傳統行業,以非常濃厚的氛圍,他們並不缺少漫畫、動漫相關行業的技術型人才。但國內就不一樣了,因為環境和文化的因素,從事漫畫家和動漫行業的人才本來就稀少,算是一個相當冷門的行業,要是都採用這種邊製作邊播放的話,估計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國漫得提前完結,因為即使有觀眾想看,咱也沒那種能力製作出來啊,你說不是!
審查制度的差異
在國內,不管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你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被剪了不少!
為什麼會被剪了呢?還不是因為咱們的審查制度嚴格麼!即使是同一部系列劇根據分集內容不同會有個別集數被評為15+或者心智成熟觀眾(Mature)。
但各位千萬不要覺得咱們的審核制度不好,審核是一種事前預防手段,如果出現不符合制度、主流價值觀的描寫就直接整劇不讓播放,你想想要是什麼都往屏幕上搬,如果出現一些不好的價值取向,豈不是禍害無窮了麼?
然而日本在審查制度方面,尤其在商業製造中,出於營利目的,日本商業動畫中大量充斥著色情、暴力、血腥、非倫理等內容低級、毫無內涵,為滿足人性慾望而制訂的情節和畫面。
為了博眼球,商家無所不用其極,這都是日本動畫中的糟粕,觀眾們想看什麼,他們就畫什麼,但往往有一些低俗的精神鴉片就流入到熒幕上。
這是日本商業動畫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這些動畫縱容了人性身心的扭曲變態,同時影響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所以審查制度是必須的,而且是強制的!永遠支持國漫,國漫必將崛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