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長期以來,中國的軍人一直對全自動手槍情有獨鍾,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很多部隊裡都有手槍隊,作為最精銳的警戒力量,或從事特種作戰和遊擊戰。例如1927年南昌起義時,特意成立了「賀龍手槍隊」,一人配置2把駁殼槍,不僅保衛賀龍總指揮本人,還擔任保衛起義指揮部安全重任。此後的中國工農紅軍編制內也有十分精銳的"手槍隊"。由於當時衝鋒鎗和機槍數量較少,所以直接選用自動手槍作為突擊火力。
儘管我軍官兵對盒子炮等自動手槍十分喜愛,但在建國以後,各種自動手槍都迅速退役。我軍裝備的手槍只有54式手槍一種,這是一種半自動手槍。到目前為止,中國軍隊也僅裝備92式9毫米和5.8毫米半自動手槍。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全自動手槍的型號非常少,價格很貴,重量並不比衝鋒鎗輕多少,戰鬥性能又趕不上標準的衝鋒鎗。所以,一直以來,全自動手槍只應用於特種部隊、警察、遊擊隊非政府武裝等領域,而在正規軍裡很少應用。
在中國,最經典的全自動手槍是駁殼槍,也成為盒子炮,也就是德國毛瑟1896式軍用手槍。該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功能介於衝鋒鎗和手槍之間。盒子炮曾經是中國軍人的象徵,三十時年代的中國軍隊班長排長清一色配備這種手槍。我軍在紅軍時代、八路軍時代、解放軍時代,都大量裝備這種武器。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的武裝,也對盒子炮極為喜愛。
盒子炮情節在我軍持續了3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期才正式從我軍退役,由蘇制託卡列夫手槍取代。但在隨後的幾十年,我國軍警和民兵仍然大量使用盒子炮。直到80年代,還有少數警察和民兵裝備這種自動手槍。盒子炮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槍彈,初速高,槍口動能大,殺傷威力和侵徹力都非一般半自動手槍可比。
建國以後,我國曾經從蘇聯進口過一批斯捷奇金9毫米全自動手槍,該槍是蘇聯設計師斯捷奇金50年代初研製。全自動射擊,一次裝填20發9×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射速每分鐘600發。斯捷奇金手槍的槍託很有特色,配有木質盒子槍套,除具有保護和攜行手槍的功能外,常規射擊時將木槍套駁接在手槍握把上,作為槍託抵肩射擊。
斯捷奇金手槍因為火力兇猛,受到很多玩槍高手的喜愛,例如俄羅斯的普京總統。該槍可使用59式9毫米手槍彈,過去的59式公安手槍也使用這個槍彈,所以不難找,庫存量有一些。蘇軍當年設計這種全自動手槍,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種好用的小型衝鋒鎗。斯捷奇金手槍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空降兵特種分隊的反遊擊戰中應用很多。直到前幾年烏克蘭內戰中,該槍依然活躍。
中國在80年代還研製過兩種全自動手槍。其中一款是仿製品,就是82式微型衝鋒鎗,原型是波蘭的PM63式9毫米微型衝鋒鎗。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偵察兵分隊在一次戰鬥中,捕獲了越南一名特工人員,繳獲了一支小巧精緻的微型衝鋒鎗。經我方專家鑑定,確認這支衝鋒鎗為波蘭9毫米PM63式微型衝鋒鎗。
1981年,我國對該槍進行了測繪仿製,命名為82式9毫米衝鋒鎗。國外對PM63的定位是單兵自衛武器,我軍則定義為自動手槍。由於該槍並沒有正式的大規模裝備,所以在後來的輕武器國家標準類別代碼裡,沒有為該槍備案。
中國最著名的國產全自動手槍,是80式衝鋒手槍。80式衝鋒手槍是一款返祖的怪物,經過戰爭年代的老一輩中國軍人,都對毛瑟手槍盒子炮有著不可抑制的情感,以至於新中國輕武器工業在研製第一種國產自動手槍的時候,設計出一種外形與毛瑟手槍極其相似的怪物。
國產1980式自動手槍,性能與毛瑟手槍相仿,跟毛瑟手槍的最大區別,是沒有採用大木盒式的槍託,而是用一支多用途的匕首作為槍託。
80式衝鋒手槍屬於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的產品,在研製之初就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同類武器。好在這種保守固執的設計思想搞出來的返祖怪物並沒有裝備部隊。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