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日前在京舉行。康希諾生物(康希諾688185.SH,康希諾生物06185.HK)董事長、執行長宇學峰博士獲頒2020年度創業人物。
年度創業者獎項從公眾影響力、資本市場影響力以及行業影響力三個主要維度出發進行綜合考量。
以下是宇學峰博士的演講實錄:
首先非常感謝創業邦以及在座的各位,線上線下的聽眾對康希諾生物的認可和支持,我一直給自己定位是「非典型的創業者」。事實上,我過去的職業選擇也一直是做職業經理人。而且可以說在前期的職業生涯裡做得還算不錯,在全球最大的疫苗企業裡面做到了管理層,帶領團隊做了很多有價值的事情。
但是跑著跑著突然就換了賽道,變成一個創業者,為什麼?我有時候自己也在思考,明明在一個大的跨國公司裡面有一個好的職位,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有一個很大的團隊,做的事情也很有意義,為什麼出來創業?是一種機緣巧合嗎?客觀來說,很多時候是基於一個選擇,是自己人生的定位。
我在香港上市的招股書的開篇寫了幾句話,都是關於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是對自己人生的定位,是對社會的感知。機緣巧合讓我在2008年、2009年的時候接觸了中國的疫苗界,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對公共衛生的需求,以及我們國家疫苗產業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內在驅動之下,我們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走上了創業的路,帶著對健康的希望和承諾,這就是「康希諾」的來源。走上了這麼一條「不歸路」,但又是非常光明而有前景的,讓人非常激奮的一條路。我們的工作,是為中國及世界提供高質量、優質的疫苗,保護大家的健康。
我們也希望將康希諾生物打造成一個根植於中國的、全球化的疫苗企業。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人,選擇人,選擇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創始團隊以及現在的高管團隊,可以說都是業界精英,這些創始人都是在國際同行裡的有識之士,能夠放下所有的一切,投入到初創公司裡面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們的高管團隊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國內外都曾有著非常好的職業生涯,不管從什麼地方來,大家擰成一股繩,能夠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我們的事業當中。
人的選擇至關重要,我非常強調我們員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們公司現在大約有800名員工,還有大量的優秀青年有志於加入我們。尤其是在今年面臨新冠疫情,環境特別艱難的情況下,我們的很多員工是逆行者:當武漢還在隔離中,我們的團隊走到了一線,開展了臨床實驗;在目前國外疫情爆發非常嚴重的地區,挺身而出,走向國際開展臨床試驗。這些年輕人是我們的希望、未來,團隊至關重要,我很有幸帶領一批有志之士往前走。
有了人要做事,事怎麼做?我們特別注重於打造技術平臺,做平臺型產業,做平臺型發展的公司,遇到情況的時候,能拿出好的技術,能夠很快的把產品開發出來,伊波拉(病毒病疫苗)是這樣的例子,新冠(疫苗)也是這樣的例子。這兩個產品之所以能在非常短的時間裡開發出來,基於我們在創業之初就打造的病毒載體技術平臺。最初我們打造平臺的想法是做肺結核疫苗,肺結核在中國還是疾病負擔很大的一個病,針對肺結核的疫苗產品也是非常難做的疫苗產品。
我們引入了技術平臺,讓我們有機會開發伊波拉病毒病疫苗,有機會開發新冠疫苗以及後續多個產品。技術平臺至關重要,目前我們有四個很好的技術平臺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還在打造另外兩個技術平臺,做好未來的技術儲備,這樣才能在競爭當中處於常勝的地位。
有了人,有了事,得有錢做事。在這一點我們是幸運的,趕上中國這些年創新創業的環境,以及能夠豐富的資本資源對創新創業的支持。2009年開始創業,我們就是幾個人通過一點點資金,一點點的技術開始起步,2011年引入第一筆風險資本,隨後引入的資本,像啟明創投,有著戰略地位的風險資本支持,能讓我們一步步發展起來,到了後期,有像國投創新這樣帶有國家導向的資本支持,擴大我們的研發、生產、臨床,給我們足夠的資金進入產業化階段。
最好的契機在於資本市場的開放。二級市場、公共市場對創新產業的支持,我們有幸趕上了第一波香港非盈利性生物醫藥企業上市規則的建立,我們在香港股市完成了第一輪H股的融資,完成H股融資的時候,又有幸趕上了科創板開板,所以我們有幸在科創板進行了第二輪融資。
實話跟大家說,如果沒有科創板的資金支持,我們真不知道全球多中心臨床三期新冠疫苗研究這個資金從哪兒來。大家知道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臨床研究,費用是巨大的,我們投入差不多將近十億元資金做這麼一個臨床,我們在香港股市總共才融入將近十多億元人民幣,還要建廠、做研發,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就沒有康希諾生物的今天。
在這裡我也特別感謝投資人,能和創業者一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時間,能讓我們一步步走下去。
在這兒也想講一下,為什麼我們在香港和內地上市,這也是一個選擇。從公司創立之初我們有幸打造一個根植於中國全球化的疫苗企業,大家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根植於中國,就是說,我們是中國公司,全球化的企業,希望我們的產品從中國走向全世界。
第一步我們就沒有想著去納斯達克美國資本市場,這個理由是我們的疫苗,是公共衛生產品,要為所在的國家做更多的公共衛生貢獻的產品,我們公司的構架就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們有人民幣的投資人,也有外資投資人,特別得益於資本市場的開放,讓我們外資在香港上市,內資在中國內地上市。
這個是我們融資的歷程,上市前融了8億左右,可以說艱苦創業的階段,我們主要是把事情做好,把產品線很豐富起來。我們不只有新冠疫苗,我們還有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也是中國的第一家,目前在等待最後的審批,後面我們還有14個產品,均處在不同的階段,有6-7個產品在臨床階段了,未來幾年會陸續的有產品上市。
康希諾生物做事情的選擇。我們希望在中國做更新換代的產品,國內有很多的產品,工藝技術比較老舊,質量達不到國際標準,希望用我們的技術把它做到國際水平;要做國外沒有的產品,解決進口替代的問題;我們希望做解決重大需求的產品,像肺結核(疫苗)、新冠(疫苗)這樣的產品,我們在做的時候,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我們不去做很多的產品,看似規模很大,聚焦資源做我們最該做的事情。
曾有記者採訪我,希望我用一個詞總結今年的感受,一個字就是「忙」,從來沒有預見到今年會是這樣的一年。1月初,當時發現武漢新冠病毒的時候,我們也猶豫過要不要做,新冠疫情會不會像SARS一樣曇花一現就沒有了?
但是我們管理層做了一個決定,在1月20日左右。我們要做,即使我們的投入可能會沒有回報,但是在公共衛生面臨威脅的時候我們要有擔當。我覺得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我們很多員工在春節假期期間都沒有休息,我們也和合作方一起成立團隊,第一時間在世界上第一個開啟了臨床一期研究,也是第一個進行二期的研究,現在我們的臨床三期在全球五個國家——巴基斯坦、俄羅斯、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全面開展,希望在明年拿到非常紮實的臨床數據。
我們是做得多,說得少的企業,我們希望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跟大家做最好的交流,我們不會去做不確定的事情,希望大家理解。
我就簡單地把我們康希諾生物的發展以及我們的選擇跟大家做一個說明。
也希望在座的各位,無論是投資人、創業者,堅持自己的初心,堅定自己的信念。整個創業的歷程,雖然充滿著很多不確定性,很多艱難、痛苦,但是走過來,我個人感覺我們這十年的歷程,還是收穫滿滿的。
人生不能虛度,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年要活的有價值,新冠疫情把康希諾生物推到了全球矚目的地位,讓我們更加誠惶誠恐地要把我們的工作做好,做紮實,能夠為大家的生活走入正常,擺脫口罩的桎梏,走到商店裡不再掃碼,不再限行,讓生活回歸正常做一點點貢獻。
謝謝大家!
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先後在上海、北京、蘇州、深圳、香港,西雅圖、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設立辦公室。
目前,啟明創投旗下管理九隻美元基金,六隻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超過56億美元。自成立至今,專注於投資TMT、醫療健康(Healthcare)等行業早期和成長期的優秀企業。
截至目前,啟明創投已投資超過370家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其中有超過120家分別在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臺灣櫃買中心,上交所及深交所等交易所上市,及合併等退出,有30多家企業成為行業公認的獨角獸和超級獨角獸企業。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很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團(01810.HK)、美團(03690.HK)、嗶哩嗶哩(NASDAQ:BILI)、石頭科技(688169.SH)、甘李藥業(603087.SH)、泰格醫藥(300347.SZ,03347.HK)、再鼎醫藥(NASDAQ:ZLAB, 09688.HK)、啟明醫療(02500.HK)、康希諾生物(688185.SH,06185.HK)、Schr dinger(NASDAQ:SDGR)、三友醫療(688085.SH)、艾德生物(300685.SZ)、貝瑞基因(000710.SZ)、神州細胞(688520.SH)、微醫集團、優必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