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090期
全文共189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總編輯|馬黎明
責編|張宇
採編|張宇
曾經,充電慢、續航短是公認的純電動車一大痛點,如今,隨著技術的突破,充電時間及續航裡程都有著明顯的改善。
而作為純電動車補能的重要環節,充電樁自然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焦點。尤其是隨著充電樁建設被納入「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一直增長乏力的充電設施行業隨即迎來了發展的風口。
充電樁的「熱捧」:
國內充電樁相關企業達到8.9萬家
自7月份迎來今年銷量首次轉正後,新能源汽車已連續多月呈現爆發式增長。在剛剛過去的11月,據乘聯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10月增長24.8%。其中,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5.0萬輛,同比增長122.3%。
乘聯會還預測,2020年全年預計新能源銷量為126萬輛,2021年新能源車市進入高速增長周期,預計市場規模約為170萬輛,其中乘用車150萬輛。
伴隨著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不斷壯大,近幾年,國內新能源基礎建設也在高速推進中,這其中,充電樁行業更是重中之重。馬拉車市從企查查了解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4日,國內與「充電樁」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多達8.9萬家。
從相關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最近幾年來,國內與充電樁相關的企業註冊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相關企業註冊量只有0.64萬家,2018年的新註冊量達到1.54萬家,2019年註冊量為1.86萬家。到了2020年,僅前11月,國內充電樁相關的企業就新註冊了2.08萬家。
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分布地區看,廣東可謂是國內充電樁相關企業的大省,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1.47萬家相關企業。排名第二的是江蘇省,不過與廣東省相比,江蘇省的充電樁相關企業數量要少一半,有0.73萬家。此外,山東、河南、湖南也都是充電樁相關企業的聚集地,區域內的相關企業都超過了5000千家。
圖片來源:企查查
充電樁的「冷遇」:
增速放緩,缺口依然很大
自從今年充電樁業務被納入「新基建」,其熱潮便席捲全國,成為了眾所關注的風口。然而從近年來的數據可見,被視作集中爆發年份的2020年並未出現預估中的熱鬧場景,而我國的充電樁缺口依然很大,某種程度上來看顯然陷入了「冷遇」。
目前我國充電樁建設遠不足政府規劃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萬個充電樁、車樁比1:1的水平,也亟待跳躍式發展。
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53.9萬臺,同比增加31.1%。其中,11月比10月公共充電樁增加2.9萬臺,11月同比增長40.3%。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7萬臺。
從2020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長情況來看,雖然近月增量有所回升,但由於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上半年增量不高,且隨車配建充電設施依然較少,截至11月同比依然下降30.0%。
其實,近年來國內充電樁一直處於增速放緩的狀態。
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充電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5-2019年期間我國充電樁保有量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雖然保有量在增加,但增速卻一直在放緩。
2016年,充電樁增速達到了驚人的248.5%,而到了2017年,充電樁增速僅為93.9%,此後便是一路放緩。
數據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2015-2019年我國車樁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充電樁數量)呈逐年改善態勢。從2015年的7.41:1增至2019年的3.13:1。但從國家提出車樁比1:1的目標來看,我國車樁比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逐年改善態勢。
數據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除了增速放緩,充電樁行業的現狀也並不可觀。由於建設及運營成本高、運營模式單一、回報周期長等諸多因素,當前充電樁運營企業普遍遭遇盈利難題。
近期,充電樁變成了「殭屍」樁更是引發了廣泛熱議。在前期規劃布局時,部分充電場站由於沒有考慮當地實際充電需求,導致場站建設好後無人使用,逐漸遭到廢棄。
不過雖然充電樁增速放緩以及當下面臨的問題依舊很多,但未來仍然可期。也正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以及我國的充電樁缺口依然很大,所以才會湧現出那麼多相關企業入局。
馬曰: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重要的一環,被納入新基建後,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勵與推動下,正日益成為各路資本爭相布局的新藍海。但即便如此,資本入局也依然持謹慎的態度。
早期受紅利刺激,部分企業為了領取高額財政補貼,無視實際使用場景,先將充電樁建起來再說,造成資源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有序性和健康性,最終讓行業陷入「野蠻生長」的無序狀況。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毫無疑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END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