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陽縣騰蛟鎮有一處佔地1800平方米的百歲棋王碑林,主碑上題有「百齡高手,永葆青春」八個大字。
另外還有梁啓超、與友人、章士釗、馮玉祥、張治中等60餘位名人墨寶亦留念其中。
此處碑林為中國象棋運動開拓者、愛國象棋家——「百歲棋王」謝俠遜的紀念碑林。
謝俠遜,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個人愛好,後改字俠遜,號爛柯山樵。
四歲初知象棋門經,六歲領悟棋理,九歲通曉棋譜,十歲全縣稱雄,十三歲與溫州棋魁陳笙戰成平手,名噪一時。
1912年,謝公為上海《時事新報》象棋欄撰稿,後任《時事新報》館辦事員,之後受聘為《神州新報》《新聞報》《大公報》等象棋專欄編輯。
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獲得全國象棋個人冠軍,1928年被推為全國棋壇總司令,稱「中國棋王」!
1928年,為介紹象棋比賽實況,創造了可供觀眾欣賞的掛式大棋盤,後被推廣全球。
謝公除了精通中國象棋,初學西洋棋時,不久便融會貫通,連獲勝局,被破例邀請加入「萬國象棋愛好」,是第一個中國會員。
此後,1929年—1931年,三次西洋棋大賽,謝公連連奪冠,轟動一時。
愛國者
謝公愛國,世人皆知。在北洋軍閥時期,他以棋為戈,巧排三十個字形象殘棋局成《國恥紀念象棋新局》,怒討袁世凱籤訂喪權辱國「二十一條」的賣國罪行!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謝公雖已年過半百,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毛遂自薦,請纓南洋,出國募捐。
邵子力感佩他憂國憂民的精神,題詞相贈:「勝者所用敗者之棋,明乎此義,復興中國何難哉!」張治中也題詞:「雖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戰到底,必得勝利而後已。」
至此,1937年11月至1939年,謝公作為國家特使,兩度遠赴南洋諸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處處都有謝公足跡。
以弈棋的形式,在僑胞中宣傳抗日救國,為慰勞抗日傷病,救濟災民,籌得捐款5000多萬,另有眾多金銀珠寶首飾,先後歸國參加抗戰的華僑3300餘人!
謝公譽為「古今以來以象棋報國之一人者」,周恩來總理曾讚譽他為「愛國象棋家」!
開拓者
中國象棋歷史悠久,名家輩出,但長期以來,卻被視為「販夫走卒下品,不入大雅之堂。」文人墨客所喜愛的「琴棋書畫」中的棋,也是圍棋而不是象棋,象棋的地位著實太低。
而謝公,卻在當時,將象棋從街頭推向了社會,甚至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更加了解這種益智健體的運動,讓象棋成為了全國性的運動。
在上海時,他成立棋會和棋隊,自己義務擔任指導,使各界人士參與象棋活動的熱情高漲,不斷組織各類賽事。
從個人賽發展到團體賽,從縣與縣到省與省,再到各個大區之間,彼此影響,進一步推動了全國象棋運動的蓬勃發展。
1925年到1926年,開始籌備全國象棋賽,歷時兩載,1928年3月上海成功舉辦首次全國象棋大賽!棋壇總司令的名號由此而來!
弘揚者
謝公曾用六年的時間,多方奔走,千方百計地搜羅古今棋譜,金正考證破譯、增補取捨,分門別類整理成12冊,200多萬字的《象棋譜大全》一書。
該書由梁啓超題字,在中華書局陳伯鴻的贊助下,於1929年全部出版,此書被譽為象棋史上一大裡程碑。
書中記錄了當時已發現的明清古譜,又包含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全國象棋高手創作的殘局和當時馳騁中國棋壇的名家對局。
一經出版,各方爭相購買,一時間洛陽紙貴,從1929年到1941年,中華書局再版9次,解放後,謝公對原書結構順序做了調整,分輯5冊,由上海書店影印出版,共發行一萬冊。
新中國成立後,謝公曆任上海市體委委員、第一屆全運會棋類競賽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象棋錦標賽總裁判、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等職。
縱觀謝公一生,在棋藝方面,他橫掃千軍,威震四海,作為普通人,他慨當以慷,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奮不顧身!拳拳丹心,日月同昭!
博弈不忘愛國,愛國寓於博弈,以棋報效祖國,以棋奉獻社會,不愧為象棋國手、愛國民主人士而彪炳千秋。
1987年12月22日,謝公病逝於上海。
如果你也喜歡象棋,記得點個關注,每日更新象棋實戰視頻,好玩有趣。
如果想提升棋力,可以點擊下方專欄連結,訂購《象棋馬炮爭雄棋路講解》,各種布局全講解,幫你快速提高象棋水平,還會一直更新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