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去一次天城,人生要過一次高反——天空之城,
今生必去理塘的三個理由:雲中漫步,綿;多元文化,奇;聖地詩情,純
文/晨曦
歷經千迴百轉,來一次理塘之旅絕對是你人生的一大幸事,在這個「天空之城」留下你的足跡,體驗「雲端」生活的唯美和浪漫,領略特色康藏文化,你的人生將更加豐富。
天:觸摸天際的地方
理塘縣有「世界高城」之美譽。對於外界而言,理塘是神秘的,究竟是什麼模樣呢?理塘縣位於甘孜州西南部,屬於青藏高原東南部,東臨雅江縣,西接巴塘縣,南鄰木裡縣、稻城縣及鄉城縣,北連白玉縣和新龍縣,以高原和山地為主要地貌,高低起伏,山巒疊嶂,地形比較複雜,涵蓋中山、高山、極高山等多種地形。山地垂直分布明顯,由低到高依次分布著耕地、林地、草地。理塘地勢較高,海拔達到4000米以上,屬高原氣候區,縣政府所在地位於高城鎮,空氣相對稀薄。
在理塘境內,河流密集,山川相間,有雅礱江和金沙江兩大水系,另有無量河、熱依河、君壩河、桑多河、霍曲河等十幾條支流相互交織,密集成網。理塘縣河流面積786930畝,佔水域面積的96.39%,大小河流遍布全縣,縣境內河流總長達52462公裡,年徑流量76億立方米。置身理塘,你會發現這裡的天空明亮通透,伸手就可觸摸天際。周圍的景色青翠欲滴,湛藍湛藍,在藍天的掩映下折射出閃亮的色彩,美麗的天際線就在眼前。這就是理塘給人的第一印象——雄渾、巍峨、高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理塘自帶一種神秘的氣質,不由得心生敬畏,方知自己的渺小。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原創動畫片《天空之城》,自從1986年2月在日本上映以來,風靡全球,著名作曲家久石讓創作的主題曲《伴隨著你》(又名:天空之城)被廣為傳唱,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於是,「天空之城」成為了人們描繪世外桃源的一個「代名詞」,代表著人們嚮往光明、追求美好的目的地。
當前,理塘縣以天空之城為定位,打造具有理塘地域特色的「天空之城」,必將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聚焦遙遠的理塘,理塘也將變得更美、更動人......
軟:踩在棉花上,進入新境界
俯瞰整個理塘,這裡被稱作「世界高城」,仿佛伸手就可以觸摸天際,與天空來一次「親密接觸」,實地感受理塘最震撼的特質——活在雲端,也很爽!北有「不到長城非好漢」,南有「不到理塘非好漢」,形成了遙相呼應之勢。
整個理塘高原氣候明顯,許多初次到達理塘的人會有輕微的高原反應,好似「踩在棉花上」、「飄在天空中」,不由得讓人體驗一盤「太空漫步」的實地感。但是,如果無法適應高原氣候,還是需要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幫助你度過「適應期」。理塘給人的感覺,就是溫差比較大、日照時間較長、紫外線輻射強、風力較強,在這裡生活久了,臉上會有濃濃的「高原紅」。
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一次理塘,不只是轉山轉水,不只是體味藏式佳餚,更為了體驗一次理塘特色的「高原反應」,「高反」讓你從平地升至高地,帶給你「失重狀態」下的漂流感。只有經歷了「高反」,才能讓你獲得人生的另一種特殊體驗,進入新的境界、獲得新的寧靜,整個人都得到了升華。享受「雲式」生活,任憑天高地闊,暢遊天地之間,與天地相融,自在隨心,自然隨性,還原我們自己的本真狀態。
經歷過高原反應的人,會有一種眩暈、飄忽、無法自控的「奇妙感」,但是這種高原反應一般不會持續很久,大約半天或者1天左右就能很快適應和恢復,基本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只有極個別的人會出現連續幾天的頭暈、發燒等症狀,所以把高原反應看成人生的一種正常生活「反應」,也未嘗不可,好比人們喜歡體驗攀巖、蹦極等極限運動,現代人越來越具有「冒險」精神。在很多人看來,生活在理塘,正是有了「高原反應」的特異功能,反而賦予人們一份難得的超脫感,仿佛腳底上了「滑輪」,與天地共舞,與日月同輝,人人都是「自然之子」,吸收了天地之靈氣,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天地人完美融合,同呼吸、共命運,洗滌心靈。
最近幾年,人們特別追崇「匠心精神」,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自然元素,比如棉質服飾、木頭房屋、竹椅竹凳,越來越貼近自然,融進我們的生活。著名運動鞋品牌李寧推出了一款雲式跑步鞋,穿上這種鞋子,能夠起到很好的減壓緩震效果,它是利用「李寧雲」材料的減震技術進行製作創造,中底採用「李寧雲」材料減震技術,使得跑鞋在緩震和回彈力方面都有了非常顯著地提高,既能夠保證運動過程中保護人們的腳步不受傷害,又能夠讓人們運動起來更為舒適,好似踩在棉花上一般,幫助人們超越失衡狀態達到新的平衡。
其實,「高原反應」也會帶給人更多創新的靈感,發揮「以反制反」的效果,充分利用高原反應的特點,開發更多新奇的跑鞋、戶外營地帳篷、高反運動衣等,幫助人們從穿衣戴帽等方面克服高原反應,從而利用空氣的外壓效果改善衣服品質,製造更多的「高反鞋」、「高反襪」、「高反帽」等。甚至大膽設想,創造一種灌滿氧氣的玻璃房子供人居住生活,克服因高原反應帶來的睡眠不適障礙,激發人們勇於挑戰高反、不再畏懼高反,進而把高反當作一種難得的生活「享受」。
奇:時空穿越點,文化聚寶盆
古代,理塘是茶馬古道的重要貿易地,客商往來頻繁,各種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提煉升華,逐漸形成了理塘特色的多元文化體系。同時,理塘有9個民族的人口,以藏族為主,還有漢族、蒙族、苗族、彝族、回族、土家族、納西族、羌族,不同民族的人們聚居此地,在長期的共同生活狀態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為此,理塘也成為了康藏文化的腹心,有「康藏之窗」的美譽。
也許,正是理塘地理位置的高海拔,才讓當地的文化在歷史的滌蕩中變得如此純粹,不斷提煉,歷久彌新。對於理塘而言,最著名的當屬非遺文化,不僅有省級非遺傳承人,而且還有州級、縣級非遺傳承人,基本形成「連幫帶」的非遺教學培養體系。此外,理塘縣有多個非遺項目,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專門建立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資料庫。
在理塘,非遺文化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種「時尚」,以理塘刺繡、格木石刻、藏戲面具、酥油花為主要代表,還有唐卡藝術、藏文書法、土陶工藝、妮熱等特色文化產品,凝聚了理塘文化的精髓。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遊客對理塘非遺文化情有獨鍾,哪怕是途徑318國道的「過路客」,也會在理塘歇一宿,感受當地的特色文化氣息,聞一下真正的「理塘味道」。例如,當地的「非遺進社區」活動,不僅有產品展示,而且極具魅力的藏戲表演能夠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帶入藏文化的意境之中,產生互動,使得理塘的老百姓和遊客深入了解富有特色的理塘文化,讓理塘非遺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純:絕美詩篇,曠世永恆
理塘的魅力在於其經典詩篇,詩歌才是理塘的精魂,這裡的詩歌文化足以讓每一位來過這裡的人魂牽夢縈,勾起無限遐思。以詩會友,以文載道,浸潤你的心靈。
在理塘倉央嘉措詩歌節上,詩歌朗誦、藏舞表演、藏裝T臺秀等節目競相爭豔,掀起一陣陣藏文化風潮,為觀眾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聽盛宴,穿越古今,感受絕美的藏式歌舞,回到理塘夢開始的地方。
還記得倉央嘉措那首《潔白的仙鶴》嗎?——「潔白的仙鶴啊,請把你的翅膀借給我,我不會飛到很遠的地方,我到理塘轉轉就回來......」這首歌發自肺腑,耐人尋味,引起人們對理塘的憧憬與嚮往,增添了理塘的「詩韻」。
當然,倉央嘉措是詩歌界的「情詩王子」,他寫的情詩深情款款,直戳人心,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重溫一下「倉式情歌」:
——《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誰,執我之手》: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不負如來不負卿》: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如果你想要感受「高反」,請來理塘;如果你想要聆聽天空之音,請來理塘;如果你厭倦了喧譁,請來理塘。這裡有「天空之城」的雄偉靜謐,遠離塵世,為心靈尋得停泊的港灣,萬千情絲在聖地理塘得以延續......
撰文/晨 曦 圖編/SS
主編/晨 曦 編輯/SS 設計/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