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疑似生命存在的跡象——磷化氫(PH3),而在我們地球上,這種物質的生成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由人類生產的,二則是由微生物產生的。磷化氫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具有強還原性,在金星的大氣環境中,它們不可能長時間地存在,也就是說,此次在金星雲層裡的磷化氫,應該有一個源源不斷的供應者,而這個供應源很可能就是猜想中的金星生命,即生存在金星大氣層中的微生物。
雖說金星是一顆「煉獄行星」,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溫度可高達485攝氏度,如此惡劣的環境早已不再符合生命生存的條件,但金星的大氣層中卻含有生命所需的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多種元素,還含有少量的水蒸氣,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在大氣壓和溫度都比較合適的情況下,金星大氣層裡是允許微生物存在的。
在特定高度的金星大氣層裡,存在著大量的「液滴」,微生物就生活在這樣的「液滴」裡,它們依靠太陽的能量,在大氣層中獲取生命所需的物質,「液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大,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大氣層下部沉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液滴」就會開始蒸發,並在一定高度上形成一個「霧層」,這會使生存在其中的微生物不再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微生物就進入了休眠狀態,直到來自金星表面的上升氣流將其重新帶到合適的高度,它們又會重新水化並再次活躍。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些金星上的生命實在是太辛苦了,讓我們不由感嘆生命的奇蹟。
也許,像這樣的生命跡象在整個宇宙中還有很多,只是還沒有被人類發現而已。比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原始地球通過引力繼續吸收其他隕石和氣體體積不斷增大,內部出現了磁場、地球引力大小適中,距今約30億年前最原始的單細胞生命藍藻就此出現。藍藻出現後又通過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大氣壓也由此逐漸穩定了下來。單細胞植物出現又推動了單細胞動物的進化,植物和動物的原始體都具備後又經過30億年生物演變最終出現了人類。
宗白華說過,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宇宙有著一套自己的秩序,有著自己生命誕生、發展、繁衍的定律,每一種生命都是渺小而偉大的,卻又是孤獨的。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可能都不如螞蟻在地球的大小,當我們感到渺小的時候,才會有對於生命的敬畏。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寫道,生命有機體似乎是一個部分行為接近於純粹機械與熱力學相對立的宏觀系統。所有的系統當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分子的無序狀態消除的時候,都將趨向於這種行為。簡單來說,生命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他的本質上和所有其他物質是相同的存在。生命具有自己的熵值,在物理和化學領域中,生命是一種可以被解釋的現象。生命以負熵為生。他從環境抽取」序「,維持系統的組織。這就是薛丁格所定義的生命的意義。
生命和宇宙是有著密切聯繫的,宇宙的最初是怎樣的狀態,是怎樣產生的生命,在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星球的生命跡象,宇宙最終會走向何方,宇宙的走向或許就是生命的軌跡。很多人說,生命進化的終點就是毀滅,那麼生命誕生的意義又在哪裡?可我覺得,真正絢爛而有意義的恰恰是生命誕生、進化的過程。放眼望去,我們的宇宙系統是否存在意識,他是否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生命究竟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