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道古法造紙技術,世代經久不衰,永遠保持特有的歷史文化

2020-12-15 春掌柜聊農旅

村落是我們祖先最早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產物。它從選址到布局都強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因而表現出了山水風光之特色。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隨著我們國家一些很有歷史的古老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標誌著古村落,已經成為了全社會和全人類的共享寶貴財富。比如說:皖南的西遞和宏村、福建土樓等等很多的古老村落,已經成為了《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寶貴財富。所以,也意味著我國的古村落,不僅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也逐漸成為了國內外旅遊愛好者嚮往的旅遊的打卡之地。

這些古老村落在新的時代中,又一次的煥發了新的生機,又一次讓人們了解村落特有的內涵。其實我國的古村落中,不止有上述的幾個古老村落,還有著很多歷史久遠的,風格也多種多樣的古老村落。如山西的大院、河北的城池山村,貴州少數民族的山寨等,這些都是極具特色,而且歷史悠久的文化村落。結合上述,今天給夥伴們說說,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貴州省歷史名村。——香紙溝村

香紙溝村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境內,是一個古老而又特別的村落。有著600餘年的歷史,這裡離貴陽市區也只有42公裡,主要是漢族和布依族交雜的生活之地,一個具人文景致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美麗村落。

實際上,香紙溝村是個古老的山村。但我就想主要和夥伴們說說山村最吸引人的兩大亮點,一是山村是目前依然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過的自然田園景區。另一個是,這裡依然還傳承者1900餘年前的古法造紙工藝和繁瑣的造紙過程,它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古法造紙產地。

我們先來說香紙溝村的由來,相傳600年前,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調北徵南的時候,軍隊中有從湖南(簡稱湘)來到此地駐紮的彭氏兄弟。因彭氏兄弟是造紙天師蔡倫的後裔,也是深得蔡倫造紙術的要義,造紙的全部72道程序非常之精通。部隊到了此地為了控制該地,死傷陣亡了不少的將士,為祭祀這些將士必須要燒不少的宣紙。

於是,湖南的彭氏兄弟看到了當地有著豐富的竹林資源,漫山遍野,茂密修竹,既是風景優美宜居之地又是個造紙難得的好地方 。隨後就在這裡定居了下來,從此後這裡的造紙工藝和造紙文明,慢慢地在這裡成長發展起來。因造出來的紙是湘人所造。於是,這個迷人的山谷稱為「湘紙溝」。後來這裡產出的紙張,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後人就將「湘紙溝」改為「香紙溝」,隨著來香紙溝定居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今天的山村。

香紙溝的造紙技術經久不衰,在科技造紙的今天,利用各種的科技手段,能造出很多不同種類紙張,可是在香紙溝村永遠都保留原始工藝的造紙技術。不變的村莊,不變的造紙術,就是該村人們的精神信仰。

據記載,蔡倫造紙術有72道工序,他所用的原材料是腐朽的,或是很軟較蓬鬆的木頭等,還有麻和樹皮為造紙的原料。但香紙溝這與蔡倫天師稍有不同的就是,採用這裡一望無際漫山遍野的山竹,作為造紙工藝的首選原料。因這裡的竹子非常之多,用之不盡取之不絕。

香紙溝的造紙技術與蔡倫天師的工序是一樣的,採用捶打、浸泡、蒸煮、發酵、漂洗、碾壓等工作程序,使用的設備都是純天然的原料製作而成的。來到造紙的作坊中,你就有一種回歸到了遠古時代的感覺,看著村人們用原始的工具,按照一道道不能更改的程序,真有返璞歸真的意境。

再來說說香紙溝現在是自然風景優美,著名的風景區。神奇的喀斯特地貌,總能孕育出美得讓人無法言語的自然風光。這裡將峽谷幽深,奇峰怪石,溶洞、瀑布、溪流、清泉、湖泊和絕壁懸崖等融為一體。有鬱鬱蔥蔥,密如林海的山竹。有多達數不清上百年的古樹,有各種各樣的草本花卉,還有數十個古法造紙的作坊點綴在溪流邊的山野之中。

香紙溝景區不僅有著極為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著古老文化的歷史傳承。走進山村中,路上處處景致奇佳,那高大的山峰,跌巖的瀑布,濃密的竹林,潺潺溪流彎曲地流過你的身邊,你是不是有一種置身於畫中的感覺呢?蹲下身來,捧一汪清澈的山泉水,感受它的甘甜。周邊散發著山林泥土的味道,偶爾有昆蟲在你身邊不遠處的野花從中飛來飛去,看著往復循環輪轉的木製水車,有沒有在世外桃源之感。

香紙溝村有美景也有美食,還有村中特有的民俗風情。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布依族的兄弟姐妹們盛裝參加,對歌、嗩吶、舞龍、敬酒等精彩活動。還有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各地善男信女們來到南靜寺,為觀世音菩薩慶祝生日。

若夥伴們來此地遊玩,來感受山村的慢生活,品嘗美食參加民俗活動,體驗當地風情,都是不錯地選擇。若是背包客的話,可以坐貴陽市長途客運就可到達香紙溝村。自駕導航就可到達,交通還是比較便利。

總的來說,了解了村落的形成,村落的文化,這些村落傳承下來的精髓,是我們應該銘記的。也應該通過大家共同努力,還給山村的自然風貌,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治理好家園的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願我國的所有鄉村都能成為美麗鄉村。

相關焦點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居民和小朋友來體驗古法造紙。   ▶「因為傳統技藝裡有溫暖質樸的東西存在,你可以從中摸到文字的骨骼與文化的脈絡……」▶「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往往被工作所擠佔。
  • 化身「蔡倫」的徒弟,古法造紙工藝真不簡單!
    8月22日上午,京口區象山街道孟誠社區聯合鎮江市綠色三山環境公益服務中心,組織轄區裡的小學生開展「踐行垃圾分類、體驗古法造紙活動
  • 陝西起良村「熊貓紙」:用大熊貓糞便古法造紙
    據悉,地處秦嶺北麓的陝西起良村,已有上千年造紙歷史。造紙所需的楮樹皮、泉水均取材於秦嶺。今年71歲的劉曉東是該村村民,他退休後便開始從事古法造紙技藝。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曉東接觸到了大熊貓糞便,發現其中的竹子纖維豐富,如同被蒸漚過一樣,這與古法造紙中處理原材料的程序相似,他便萌生了製作「熊貓紙」的想法。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於2018年研發成功。
  • 昆明鑫世社區開展「古法造紙」活動
    12月19日,昆明市黑林鋪街道鑫世社區聯合青童時代培訓機構、雲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古法造紙」活動,帶領轄區的孩子們共同了解、學習古法造紙的歷史和方法,增長知識,培養環保觀念。當天上午,雖然天氣寒冷,但卻抵擋不住孩子們的求知熱情,一早就有很多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參加活動的教室。
  • 槌道古法技藝--讓古方技法傳承「活起來」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裡,中醫藥文化一直滋養著國人,延續著華夏文明的輝煌,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一株簡單的藥草、一個簡便的技法,經由中醫理論以及世代傳承創新,便可造就出一個個行之有效的古方技法。中國傳統中醫振挺技術傳承人,幾十年如一日研究創新古老中醫技術,精益求精,反覆實踐、不斷地升華,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調理新技術,創立了槌道振挺療法。
  • 他們親自體驗手工古法造紙!
    11月17日下午,壹粉「加油」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則情報,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泉潤學校(小學部)的這群小學生們親自體驗了一次「手工古法造紙」。古法造紙的過程很精細,《後漢書·蔡倫傳》載:「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孩子們課上「玩」得是不亦樂乎!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
    夾江竹紙製作技藝,這項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下新興的研學旅行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成為了夾江又一張閃亮的名片。 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康乾時期被欽定為「貢紙」和「文闈捲紙」。2006年,夾江竹紙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夾江縣被授予「中國書畫紙之鄉」稱號。
  •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2020年08月23日上午,初秋氣爽,陽光明媚,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健健保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天津市百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葛仙翁古法痧道支持的「助老公益」的專項行動啟動儀式隆重開幕。
  • 美孚®不斷突破潤滑技術,助力造紙企業高效生產
    美孚®不斷突破潤滑技術,助力造紙企業高效生產 2020年12月18
  • 9道古法工序,製成豆皮屆的勞斯萊斯
    、過節、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因營養豐富,能健筋壯骨、恢復元氣浦江一帶產婦做月子都是以豆腐皮加蛋為主食是浦江人最割捨不斷的美食古法超新說第三季>吃吃吃的手藝9道工序製成豆皮屆的勞斯萊斯,這是真的嗎?它是選用浦江春大豆中的地方品種(俗稱「白豆」)為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燒漿、結皮、撈皮、晾乾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浦江豆腐皮色澤晶瑩光潔、薄如蟬翼,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手藝人盛曉星盛曉星,男,1965年出生。前吳鄉馬橋村人。
  • 天眼查品牌大使宋源凱:讓古法黑茶成為全世界日常飲品
    -擁有2700年歷史記載的林蜀府古法黑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品牌,林蜀府古法黑茶全球品牌運營商宋源凱先生也受邀成為品牌大使。當然是有的,比如林蜀府古法黑茶基地茶山在原始森林深處有13萬餘畝,每一畝茶地配三畝原始森林,海拔800-1500米,空氣中氧氣充沛,茶山土壤優良(鉛汞不超標,無戰爭殘留),方圓120公裡內無工業廠區,發酵時間3-5年,要經歷36道工序,前18道粗加工工藝在四川巴中通江的茶山完成,後18道精加工工藝在成都蒲江完成,古法黑茶從2700年前周朝時期就有記載,1893年林蔚明先生的爺爺從印尼回國開始走上古法黑茶復原之路
  • 中華古玉文化是國萃,一定要世代傳承不能丟失
    歷代皇家貴族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大收藏家;宋代呂大臨的《考古圖》、元代朱德潤的《古玉圖》、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清代吳大的《古玉圖考》等都是古玉收藏與研究的論著在古代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彼德焉。而玉的溫潤色澤象徵仁慈,堅硬質地象徵智慧,不傷人的稜角表示公平正義。
  •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2020-12-23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
    古蜀文化對越南的歷史影響巨大。前後近百年,政權統治52年,在秦滅安陽國時,「古成都人」已經與當地雒民普遍通婚兩代人以上,通婚的「混血兒」,越北壯語系少數民族的祖先。越南人長期以來都是十分熱衷成都平原、「古成都人」。「古成都人」,多族群地域性聯盟共同體。岷山,中國山川文化的「龍首」。
  • 越王古法黃金|琺瑯長命鎖,中國特有的一種護身符首飾,美極了
    越王古法黃琺瑯如意鎖長命鎖一開始也並不是只給兒童佩戴的,它起源於「長命縷」,是一種五彩絲線結的飾物,可以戴在腕間,五色被認為是吉色,可以闢邪消災,在戰亂動蕩的年代,婦女和兒童就會戴上此飾品越王古法黃金蓮花如意鎖從明朝開始,成人甚少戴長命鎖,基本都是給新生嬰兒佩戴,也沒有固定的摘下來的時間,可以一直佩戴在身邊,作為護身符一般的存在。
  • 衍聖公能經久不衰,世代藤黃,靠的到底是什麼?又為何會落下罵名
    《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碑》中有載:"蓋聞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從這段史料中可見,千古聖人孔子對於中國封建王朝的作用不僅僅止於思想文化方面,乃是帝王朝臣、平民百姓之楷模。
  • 話說"老鋪黃金"引發的古法黃金市場熱
    最近幾年古法黃金越來越熱,說到古法黃金,少不了要提到老鋪黃金,一個很有用心、很有中國經典文化韻味的品牌,從創立之初,就只做古法黃金。2009年,老鋪黃金品牌在北京創立,專營中國古法手工金器。品牌主打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法手工制金三大工藝,即古法鑄型、手工細金和手工修金,其中手工細金工藝中的花絲、鑲嵌工藝,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鳳翎劍,傳統古法手工工藝製作而成
    劍刃採用摺疊鍛打研磨 工藝傳統手工鍛造,重壓500斤回彈不變形,20道精細研磨,紋理清晰,高彈性,高硬度 . 裝具:銅裝雕刻精美回紋 . 劍鞘:烏木 . 全長103cm,刃長72cm,柄長26cm,刃寬3.4cm,刃厚0.75cm .
  • 【歷史文化】易旭東 ‖ 越南開國之王原來是「古成都人」系列之五...
    在《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毛主席總結伊尹:「伊尹之道德、學問、經濟事功俱全,可法。生於專制時代,其心實大公也。識力大,氣勢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義,首倡革命。」錢穆《古三苗疆域考》說:「古者三苗疆域,在今河南魯山、嵩縣、盧氏一帶山脈之北,黃河以南區域。」三苗遷到成都平原,被「古成都人」融合。商王朝建立後,不僅與羌人為敵,還視「古成都人」為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