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隴東學院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交流分享會在新圖書館一樓報告廳舉行。該校院長辛剛國出席會議並講話,黨委委員、副院長白生君主持會議。共計130餘人參加會議。
會上,隴東學院團委負責同志介紹了隴東學院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基本情況,8名獲獎集體和個人代表先後進行了經驗總結和交流分享。
隴東學院外國語學院王妍丹同學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家鄉平涼市靜寧縣,針對如何做好「情系教育扶貧·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進行了充分調研和深入思考,分享了所見所聞和實踐感悟。教育學院和馬晉同學在敬軍擁軍實踐活動中,通過與退伍軍人和老黨員幹部傾心交談,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赴育才中學文化支教實踐隊高慶茹同學的夢想,通過此次社會實踐,為她的人生旅程增添了更加絢麗的色彩,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她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的決心和信心。能源工程學院鄭攀峰同學分享了一行8人與西峰區禁毒辦一起開展的禁毒宣傳故事,他們通過舉辦主題班會、發放宣傳手冊,禁毒知識宣講、文藝演出等形式將禁毒知識送進學校、社區、單位、企業,在實踐中弘揚志願者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生社會實踐成功開展的背後離不開指導教師的辛苦付出。隴東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分散實踐隊指導教師王夢潔,指導學生赴南梁革命紀念館開展志願服務,在紅色文化宣講工作中凝聚青春力量,增強實踐育人工作實效。體育學院教師朱雪穎,聚焦全民體質提升,指導實踐隊員服務隴東學院職工公寓小區中老年人和少年兒童進行課外體育鍛鍊,開展了健美操、太極拳、瑜伽、少兒形體、足球、籃球六個方面的鍛鍊指導,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成效。「溫暖水杯」專項實踐隊指導教師周靜,以溫情動人的微電影,將與會人員帶入了溫泉鎮秋溝小學、董志鎮南廟小學的安全飲水知識課堂,通過連續四年的親情陪伴、藝術培訓等方式,推動隴東學院被確立為甘肅省第三個溫暖水杯工作站並獲評「溫暖水杯」專項優秀實踐團隊。機械工程學院「調研中國」專項實踐隊指導教師劉浩銳,以一個「理工男」的獨特思維和視角,帶領學生深入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大量紮實有效地調研數據,向我們展示了新經濟形勢下機械類學生就業狀況和分析結果,並針對隴東學院招生就業工作提出了三條建設性意見,是隴東學院2020年「調研中國」專項調研活動實踐團隊的成功縮影。
最後,院長辛剛國作了總結講話。他對暑期隴東學院師生用腳丈量祖國大地、用情體察社會變化和百姓需求、用心感受新時代的氣息脈搏、用腦思考責任擔當表示了充分肯定,尤其對「調研中國」專項實踐活動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由校團委精心編輯成冊的優秀調研報告集《青春知行錄》,能夠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激發隴東學院廣大師生的實踐熱情和創新精神,激蕩起更多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講話中,辛院長就如何做好今後幾年的社會實踐工作,不斷創新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方法,提出四個方面的意見和要求:一是要學思踐悟,引領教育廣大青年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完善機制,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新模式,有效促進實踐工作提質增效;三是要資源整合,強化頂層設計,積極探索跨專業組合、多學科融合的實踐理念,提高活動有效覆蓋面;四是要運用多元化宣傳模式,擴大「調研中國」影響力,推動「調研中國」專項行動長效化、制度化,進一步深化「調研中國」實踐成果,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
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下,隴東學院採用集中實踐和分散實踐並以分散實踐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層面共組建了10支校級集中實踐團隊,28支「調研中國」專項分散實踐隊;學院層面組建了28支重點分散實踐隊並組織近萬名學生返鄉參與分散實踐。實踐活動以確保安全、就近就便、創新形式為原則,重點開展了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支教助學及課外體育鍛鍊指導、關愛留守兒童專項實踐活動、禁毒宣傳文明志願服務、「調研中國」專項實踐行動等七項實踐工作。各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圍繞「抗擊疫情,中國力量」撰寫心得體會3000多篇,拍攝甘肅省慶陽市麵塑文化傳承宣傳片1部,開展政策解讀、電商代貨、信息服務等實踐活動240多項次,以圖片和視頻形式記錄家鄉美景、文化生活和鄉村變化活動600多項次。共計招收1-9年級學生197人,中老年人130多人,開設特色課程10多門,舉辦了籃球、足球、瑜伽、太極拳等9個項目的體育鍛鍊指導,累計授課500多學時。結合留守兒童「好夥伴·共成長」專項關愛行動開展線上線下幫扶活動3000多項次,參與了禁毒知識「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等宣傳教育活動6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900多份。「調研中國」專項行動遴選出優秀調研報告29件,精心編輯,命名《青春知行錄》印製500餘份,發放給各學院和廣大同學交流學習。(劉建蘋 孫介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