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2020-12-07 陣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是亞洲地區最為重要的戰場,以十分落後的武器裝備,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步伐。而軍隊編制對軍隊是否能在戰場上成為常勝將軍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相信很多人都認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這句話同樣也可以用於軍隊中,軍隊是由許多士兵共同組合而成的戰鬥集體,將其編為一個單位,才能讓指揮官更好的排兵布陣,而我們常說的軍隊編制其實就是把軍隊編成一個單位的形式。好的軍隊編制,可以讓軍隊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並且還能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關係到軍隊是否可以獲得戰鬥的勝利。

而軍隊編制因軍隊的出現而出現、變化而變化,不僅是各個國家軍隊都有不同的軍隊編制並且同一國家在各個歷史階段中的軍隊編制也有區別,只有讓軍隊編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才能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軍隊的能力,從而讓軍隊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在世界軍國主義極度膨脹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日本資源匱乏,極度想從我國掠奪資源。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即使內部長期不和,他們還是能夠四處發動侵略戰爭,日軍之所以能夠在亞洲地區橫行霸道這麼久,他獨樹一幟的「師團」編制起著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惡意挑起盧溝橋事變,這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這個階段中,就能看出中日在集結兵力方面的差距。那個時候的中國陸軍,共計有40個番號的集團軍加入了這場戰鬥。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我們從軍隊和編制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確實趕不上日軍。日軍獨此一家的師團制度,在戰爭中非常有利於多兵種聯合作戰,在實戰中,一個師團甚至能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在抗戰初期投入的師團並不算多,當時,日軍常備的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這些師團相比於甲等師團來說,戰鬥力稍顯不足,針對不同的戰鬥區域,日軍會派出不同等級的師團進行應對。四等師團制這種日軍獨特的編制,導致日軍戰鬥力大增,我軍深受其困。多兵種聯合作戰時日軍師團的常見戰術,在多兵種聯合作戰中,除了軍隊中最多的步兵以外,再加上騎兵,炮兵,工兵,日軍師團還配備了專屬的運輸兵部隊,所以日軍師團可以在請求不到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向敵方發動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承襲德軍的軍隊編制制度,根據對方戰場兵力統一調配,非常靈活機動,能夠及時應變突發情況。在抗日戰爭快要結束時我國軍隊,實際上在編制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戰爭剛開始爆發的時候,按照按照以往作戰遇到的情況將我分為軍、師、旅、團、營等幾個等級。按照那時的標準,每個軍下轄2到4個師,實際上一個正規軍的兵力可以達到12000多人,因此中國的一個軍就是日軍的一個師團力量,但是從單兵配置上看,我國一個軍的輸出遠遠趕不上日軍。到了侵華戰爭後期,小型戰役和局部衝突不常見了。經常都是大規模的作戰,雙方在戰場上投入的兵力持續不斷,所以臨時對其他軍隊進行調配已經趕不上戰況發展的速度,我軍明白這種情況必須要及時改變否則將吃大虧,所以開始整改軍隊,就出現了縱隊、兵團等新編制。

在日軍進行侵華戰爭的時候,他們的軍隊編制規模是非常大的。日軍初次侵略我國國土時,日本僅僅一個師團就由2個步兵旅團,1個騎兵、1個炮兵、1個工兵、1個輜重兵聯隊,以及後勤單位(如醫療、武器儲備等)組建而成。步兵旅團還可將其分為步兵聯隊,服從步兵聯隊的部隊是步兵大隊,步兵大隊由步兵中隊組成。這樣就將一個師團分為了四個階梯,以上被稱為四單位制。關於人數配置問題,各階梯間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師團一般都是以3萬人組成,隨著抗日戰爭的逐漸推進,日軍開始調整師團的規模,也將原來的4個等級轉變為3個等級,旅團級別從此消失,其他的部隊也相應地進行了一些調整,但不管怎麼調整,其部隊在人數上面的規模依然龐大,從未低於一萬。

或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年曆經磨難的14年中,我軍的一個師兵力有多少。抗戰初期,我軍的一個師人數超過1萬人的情況也是有的,但平均下來,基本上8000多到9000人才是大致現象。不過,到了抗日戰爭的後期階段,我軍的一部分部隊,採用了美式編制,在編人數達到1萬人以上的師,也是很多,因此,在採取了新的編制制度之後,當年中國軍隊的一個軍的兵力,也就能和日軍的一個師團人數相當了。其實在抗日戰爭初期,我軍的兵力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甚至許多部隊,吃空餉的情況很是嚴重。雖然,很多部隊打著一個軍的旗號,但要論實際兵力,有一個師也就不錯了。最後,還有一點是情況很糟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軍隊的擴編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一來,就是解決兵源不足,提高軍隊的戰鬥實力,二來,介於高層吃空餉的情況嚴重,也就使得雖然軍隊人數一直在上升,但若要論整體戰鬥力,卻不升反降。

軍隊之間實力有差距往往是配置造成的。日軍剛踏上中國領土時,日軍的師團下轄近三萬人,戰爭後期他們各大戰場都沒有討到好處,就是在這樣的戰況下他們每個師團還是超過一萬人。當時正面戰場上的國軍,他們一個師的力量是由4到9個團組成,軍隊的整編上有很大的縫隙,一般來說一個師下轄四個團。由此看來,國軍一個師的並能只有日軍一個步兵大隊那麼多,所以國軍的一兩個師都難以抵抗日軍的一個師團,可見日本獨特的師團編制的強大效力,除了日軍是支精銳部隊之外,國軍也該好好反省自身的問題。

在14年抗戰期間,相比於八路軍,國民黨的軍隊編制可以說是十分龐大,步兵師的正常編制在當時是9000人左右,這樣一來,一個軍的人數配置就可以抵得上日軍的一個師團,光看人數配置,從理論上說,國軍一個軍就足以和日軍一個師團抗衡,但是與日軍師團相比,國軍又有缺編、吃空餉、武器裝備落後等問題,結合實際來說,國民黨的戰鬥力並不能達到理論上和日軍師團抗衡的地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軍隊編制龐大也並不意味著戰鬥力高,有的時候,這只是一副好看的皮囊,這就是國民黨軍隊即使擁有和日軍師團相差無幾的人數配置但戰鬥力相差甚遠的原因,與此不同的是,來自國軍中央軍的一支精銳部隊,這支精銳部隊在編制和人員配備上也不同於普通部隊,相較於雜牌軍來說,戰鬥力高出了一個臺階。

在長達14年的抗戰過程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差距很大,日本和我國不同,在軍隊現代化改革方面,日本起步就比中國要早,20年代的日本其實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兵役制度,並且在不斷的發展改進之中,日本軍隊被分為了五個部分,並對軍隊進行專業、科學的軍事訓練,相比於日本,我國就要晚很多,辛亥革命以來都沒能建立起完善的兵役制度,對於軍人專業系統的軍事訓練就更加不敢想了,因此也使得後來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軍閥各成一派,且當時我國軍隊大多都是由工人或者農民組成,因此當時的中國軍隊幾乎難有知識分子的存在,兵源素質令人堪憂,武器裝備也不先進,這些原因都導致了當時我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低下,難以對日本一個師團造成打擊。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的一個軍規模有多大?
    在抗日戰爭裡,我國的軍隊和日本的軍隊在編制上存在很大差異,我軍的戰鬥力因此也被削弱了一些,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我們的軍隊實力沒有日軍好,是因為他們軍隊的先進性,事實上,舊時候的中國軍隊自己也有很大問題,所以我們會顯得更弱,這就是關鍵,需要著重講一下的就是軍隊編制,其實日軍的編制也不能說特別好,可是如果是和中國比較,他們的確實更好,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隊的編制只能用混亂來形容。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他們的師團編制系統存在很大的問題,抗日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日軍的官職,就像大佐,少佐,但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性質是不同的,他們各個職位的所屬士兵數量與我國的分級狀態不同,在軍隊建設上,日本及中國都分別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並始終堅持,那麼在抗日時期的中國在應急作戰狀態下組建的一個軍,一個師是以多少人為一個單位進行組隊的呢?我軍在這樣的建設下與日軍在作戰實力方面有何區別呢?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的規模有多大?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盧溝橋事變之後,中日兩國都進行了戰爭動員,開戰之後,我國為了迎接日方的攻勢,先後組編四十個集團軍投入抗戰中,我國已經在提升軍事實力上下了功夫,但還是不敵日本,我國軍隊數量基本維持在400到500萬之間,雖然在抗日戰爭的巔峰時期人數超過500萬,但也不過540萬左右,但是我們再看看日軍人數呢,在軍隊人數巔峰時期整整超過我國160萬人,我國軍隊人數不敵日本,軍械實力也相對較低,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一線部隊的編制就能明白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而軍隊編制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的做出改進,不同國家的軍隊編制和同一個國家在每段歷史進程中的軍隊編制都有差異,只有不斷的改進軍隊編制,才能做到讓軍隊一直處於最好的備戰狀態中,從而讓軍隊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和幾大軍閥統治中國政府時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雖然都是國家重要的輸出力量,但是為的是自己而不是整體。就算內部衝突不斷,他們依舊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日本能發動曠日持久的侵略戰爭,他獨樹一幟的「師團」編制起著很大的作用。
  • 二戰日軍旅團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為啥那麼難打?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的軍隊雖然編制大小不同,但基本的脈絡還比較清楚,基本都是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編制,與之格格不入的,就是日軍。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在軍隊的編制上學習了德國,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仿照軍隊的編制,一是以地域為徵兵及組建的標準,比如第2師團又叫仙臺師團,第4師團又叫大阪師團。
  • 1937年,中國的一個軍和日本的一個軍,到底各有多少兵力?
    在前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我國一個師與日本一個師團的兵力、裝備對比。今天,我們看一下另一個編制,那就是軍,軍一直是比師高一個等級的編制。那麼,在抗戰時期,我國的一個軍與日本的一個軍,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在武器裝備方面,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 日本軍隊有5種不同聯隊,每種聯隊有多少兵力?抗戰勝利真不容易
    日本軍隊有5種不同聯隊,每種聯隊有多少兵力?抗戰勝利真不容易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日軍的編制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不一樣的,在很多的電視劇中,大家經常的會看到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這只是日軍兩種很常見的聯隊,日軍一共五種聯隊:步兵聯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工兵聯隊和炮兵聯隊。
  • 抗戰時日軍中的軍曹,到底是多大的官?指揮多少士兵?
    在觀看與抗戰題材相關的影視劇時,常常聽到日軍部隊編制中「軍曹」這個稱呼,軍曹一般都是用在日軍小頭目的身上。在日軍軍官等級中,有將、佐、尉,顯然軍曹的等級在以上三種軍銜之下,但是軍曹又能指揮一定數量的士兵,那麼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
  • 我國軍隊一個師有多少人?和外軍比起來,編制上有何不同
    二十一世紀一來,世界進入穩步發展的狀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都不斷提高,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各國軍事實力的提升,許多國家都結合本國發展實際,展開了對軍隊的建設升級,對軍隊通信、情報、編制等方面進行調整。
  • 抗戰後期,為何我軍一個師依然打不過日軍一個步兵營?原因是這樣
    話說,在抗日戰爭的後期,我國的抗日武裝力量要比抗戰初期的軍事實力強了很多。按道理來說,咱們中國的軍隊應該是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提升越打越強才對。可是,在後期時,竟然還會出現我軍一個師打不過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一個營)的情況,這是為何呢?
  • 中國曾有17個兵團,兵團是什麼編制,一個兵團有多少人?
    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用時下的話說,機遇稍縱即逝,抓不住就可能錯過一個時代。中國軍隊力量的變化,緊跟著時代變化的腳步前進。在抗戰決勝攻堅階段,中國曾出現過17個兵團。正是這一臨時性的創舉,一舉取得了抗戰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那麼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個個兵團,當時到底有多大規模呢?
  • 二戰時日軍編制,李雲龍一炮乾死的坂田聯隊有多少人,你知道嗎?
    二戰時日軍編制,李雲龍一炮乾死的坂田聯隊有多少人,你知道嗎? 二戰時期,我國主要面對的對手就是來自島國日本的軍隊,當時日本總共在華夏大地投入了百萬以上的士兵,巔峰時期甚至達到了200萬。
  • 中國軍隊一個師有多少人?和外軍相比,編制上有何不同?
    所以要想讓祖國不遭受他國的欺辱就一定得建設好國家的的軍隊,而當我們提及軍隊時,或許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而在一般情況下,解放軍的一個師會多少人呢?據我國相關專家透露,中國現在一個師的總作戰人數和過去相比幾乎沒有變化,我們看重的並不是兵力總數,而是士兵的個人軍事素質。中國一個師的總兵力大約有12000人。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二戰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為啥那麼難打?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的軍隊雖然編制大小不同,但基本的脈絡還比較清楚,基本都是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編制,與之格格不入的,就是日軍。 對日本國內實際情況的考慮,使得日本確立了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分隊)的編制模式,與常見的軍隊編制方式相比,班以上的作戰編制中,日軍的作戰編制要相對大的多。
  • 二戰時日軍一個旅團有多少兵力,一個旅團為何如此難打?
    國家的強盛總是離不開強大的軍隊,要想以更好地實力保衛整個國家的主權完整和人民安全,軍隊建設尤為重要,在進行軍隊建設的時候,科學高效的編制,是影響戰鬥力的關鍵,尤其是軍隊編制中,對各層人數規模的限制和武器裝備的配備,所以,如今軍事實力的強盛與否與軍隊編制息息相關,基於編制體系,兵力數量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高低
  • 二戰時日本陸軍編制有多獨特,一個聯隊長能管多少人?
    其實兩個支隊是同一支部隊,只是更換了指揮官,在日軍中的稱謂就有所變化了。 在日軍編制中,分隊相當於中國的軍隊的班。正常情況下一個步兵分隊有13人,包括分隊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整個分隊裝備8支步槍,1挺機槍和4支手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會再加上1具兩人攜帶的50mm擲彈筒。
  • 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中國軍隊陣亡1500人,日軍被迫敗退
    不久之後,日軍很快就攻陷了宜昌,前鋒已經到達了石牌要塞,日軍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出動的可是日軍最精銳的第11軍,而中國軍隊為了防守石牌,出動的也是非常精銳的18軍下屬的11師。
  • 中國軍隊擁有70個軍,1950年,每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先後講了集團軍、師、旅等編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軍這個編制。在建國的初期,我們的軍隊總計有70個軍。當時經常出現那種規模比較大的戰役,需要幾個部隊一起迎戰。在指揮問題上就出現了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先後出現了縱隊、兵團、野戰軍等編制。野戰軍類似於其他國家的方面軍,一個野戰軍負責一大片地區的戰事,野戰軍的總兵力會達到幾十萬以上。兵團則是野戰軍下屬的作戰單位,一個野戰軍下轄好幾個兵團,一個兵團下轄好幾個縱隊。其實,縱隊就類似於後來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