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

2020-12-17 正北方網
  □楊萌萌

  藏品: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

  年代:清代。

  規格:袍長143釐米,通袖長190釐米,下擺寬120釐米。

  特點:國家一級文物,徵集品。

  龍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袖口和衣領繡形態各異的行龍。明黃底上繡九條龍,並以祥雲圖案為背景,其間還繡有十二章紋樣、八吉祥及八寶紋,下擺繡滿海水紋,海水紋下繡有斜向排列的各色條紋,稱為水腳。

  淵源:明黃色是清代皇帝和皇后的專屬用色。這件龍袍屬于吉服,主要用於各大吉慶節日、筵宴、大婚等場合,等級略次於朝服、袞服。

  龍袍上的紋飾極盡福壽吉祥之意。十二章是中國古代帝王冕服上的裝飾用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蠹、粉米、宗彝、火、藻、斧、黻。其中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徵皇恩浩蕩,普照四方;華蠹,是一隻雉雞的形象,取其有文採之意;宗彝,象徵皇帝品行高潔;火象徵帝王光明磊落;粉米,即白米,象徵皇帝治國安邦,重視農桑;斧象徵皇帝做事幹練果敢。總之,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和帝王的治國理想。

  八寶紋是八種含有吉祥寓意的八種事物,包括和合、鼓板、龍門、玉魚、仙鶴、靈芝、磬、松。

  八吉祥是藏傳佛教中的八種祥瑞之物,依次是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螺旋、吉祥結、尊勝幢、法輪。

  龍袍下擺的海水和山崖圖案被稱為海水江崖,含有四海昇平、江山萬代的吉祥寓意。

  點評:製作精良,雍容華美,色彩講究。

  十二章紋樣自東漢孝明帝時便裝飾在天子服飾上,代表皇權思想。

  袍子窄袖、開衩保留了女真人傳統服飾特點。

  收藏:內蒙古博物院。

相關焦點

  • 高清照片:慈禧太后的龍袍展出,繡著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十二章紋
    慈禧太后的龍袍。在展覽現場,這件「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關注度非常高。慈禧太后入葬時最外層穿著這件龍袍,袍身前後繡有「十二章」紋。1903年慈禧穿「十二章」紋龍袍。照片中的龍袍與展館裡的龍袍不是同一件,但形制相同。「十二章」紋原本只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但慈禧太后逾制穿戴,沒人敢說不行。
  • 慈禧入殮穿著的唯一龍袍展出:和皇帝同款十二章紋 繡31個佛字
    最值得注意的是,袍身前後繡有「十二章」紋。「十二章」紋,只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到了清代已成為帝王身份的標誌。這裡插播一則小課堂,你可以想像成12枚圖章裡的圖案,各有各的涵義。宋初,天子的青色袞服,也是十二章:」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紅裙,藻、火、粉米、黼、黻五章。」那麼劉娥穿的袞服,比十二章減了兩章,「皇帝袞服減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用劍」,並更名為「袞衣」,此外沒有大的變動。但是,劉娥在臨終前,做了一件事。她已經不能說話了,卻數次扯著身上穿的禮服。那時候,應該是要安排她身著皇帝袞衣入殮。但劉娥顯然不敢。
  • 中國古代的龍袍起源於什麼時候?從龍袍上的龍文化說起
    乾隆朝服像對於普通人來說,說到龍袍的特點,第一感覺應該是明黃色+龍紋。這是清朝時已經趨於完善的龍袍樣式。但是,早在清朝之前也是有龍袍的,所以,龍袍也應該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龍袍指的就是清朝時期被納入官服制的「龍袍」,但廣義的龍袍則是可以泛指古代帝王穿的朝服。這樣說來,關於龍袍的起源問題就複雜得多了。但是,不管怎麼樣,說到龍袍都繞不開中國的龍文化。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這些政策被其後的帝王不斷的沿用和創新,並在隋唐時期出現了皇帝專用的服飾---龍袍。古時候人們認為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的服裝上面都繡有龍紋圖案,故稱為龍袍。為了突顯皇帝是九五至尊的地位,在龍袍上都繡有九條五爪金龍。秦時,始皇認為秦滅周,為水德代替火德,水在五行中屬黑色,故其衣著多為黑色。
  • 皇權至上之古代章服制度,淺談十二章紋的由來與發展
    據《尚書·虞書·益稷》記載,「十二章」始於有虞氏之時,其後這些章紋或繡或織,逐漸應用於宮廷貴族的服裝之上。十二章紋的含義十二章紋有十二個符號,每個符號都有其獨特的涵義。那麼,十二章紋產生於何時呢?又是怎樣發展的呢?十二章紋最早產生於西周時代,更早的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也就是堯、舜、禹那個年代,舜帝制定了最原始的十二章紋,只是在那個年代,十二章紋還未被用在皇帝的龍袍上。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有黃色還有黑色,並且龍的條數也各不相同
    談及龍袍,可能每個人瞬間會想起明黃色的絲綢袍子,下邊鋪滿了升空的龍。但是,這僅是大家對龍袍抽象的誤解,龍袍並不一定是黃色的,也不是每一個時期的龍袍全是繡滿巨龍的黃袍子。事實上,龍袍的色彩幾乎各個朝代都不一樣, 到漢文帝劉恆時期才出現了黃色的龍袍。那麼,龍袍的色彩到底是怎樣決定的呢?
  • 皇帝龍袍十幾年不清洗,他是如何忍受那個味道的?妃嬪也不嫌棄?
    龍袍,顧名思義,繡著龍的袍子,乃是指皇帝專屬衣物,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很多人估計不知道,龍袍是從來不洗的,一件龍袍穿十幾年都是小事,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皇帝繼續穿。比如,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那天想穿的龍袍,就是光緒皇帝留下的。
  • 清朝皇帝的龍袍能不能用水洗,真正答案是:還沒穿髒就已經換掉了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皇帝們都要身穿龍袍,端坐於金鑾殿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自隋唐時起,明黃色開始成為皇室貴族的專屬顏色,尤其是皇帝的龍袍,更是以此顏色為主,其他人膽敢擅自使用,必然會性命不保。龍袍一般是指皇帝的朝服,其上繡有諸多具有象徵意義的圖案,令現代人感到有些眼花繚亂。
  • 龍袍上到底繡有幾條龍
    因此,很多傳說都說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九條龍,那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大連現代博物館與北京藝術博物館共同舉辦過一次《清代帝王生活側影展》。在眾多展品中,一件嘉慶帝的龍袍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人們在現場展示的嘉慶帝龍袍上,怎麼數都只有八條龍。有民間說法稱皇帝可以算上一條龍,可是北京藝術博物館的T作人員否定了這一說法。
  • 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全身到底繡著幾條龍,答案藏在《周易》中
    導言龍袍,和印璽一樣,都是古時候皇帝皇權的象徵,想必大家看電視劇的過程中,也會看到,無論是哪個朝代的皇帝,這些人的龍袍全身必不可少的是龍。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皇帝的龍袍上邊七拐八拐的,究竟繡著有幾條龍?
  • 慈禧入殮時穿著的世界唯一女龍袍,來杭州了,她的心思都在衣服裡
    最值得注意的是,袍身前後繡有「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只限於帝王的龍袍上使用,到了清代已成為帝王身份的標誌。這裡插播一則小課堂,你可以想像成12枚圖章裡的圖案,各有各的涵義。 日,圓形中的三足烏,代表太陽。三足烏的形象在馬王堆漢墓的帛畫裡也有。
  • 重慶境內發現的唯一龍袍:或是大夏國皇帝遺物
    前日,重慶晚報記者在三峽博物館看到,陳列在壯麗三峽展廳的大夏國皇帝明玉珍龍袍,圍觀者格外多。  這是重慶境內唯一發現的龍袍,安然陳列在三峽博物館展廳,和記載大夏開國皇帝明玉珍的玄宮之碑一起,靜靜訴說著600多年前的歷史。
  • 給清朝皇帝做一件龍袍需要花十幾萬?沒錯,光繡工就得五百人!
    引言最近清宮劇盛行,提及龍袍想必大家定不陌生。電視劇中皇帝身穿的明黃上袍,胸前和背後有龍盤繞著,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事實上去過博物館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龍袍上面除了兩條龍之外還有很多細小的複雜圖案,紛繁複雜並且個個都十分精緻。其實這些圖案每個都有象徵意義,在古代封建社會龍袍的製作是頭等大事,歷史上因為龍袍圖案出錯而導致被殺頭的事時有發生。其實關於龍袍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比音勒芬丨從十二章紋裡,感受衣冠上國的華美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自古至今,上至皇室天子的一襲龍袍,下至初生孩童的虎頭小帽,圖案裝飾藝術都是國人服飾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深究中國服飾圖案藝術,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便有十二章紋圖案。十二章紋圖案,圖源網絡所謂十二章紋,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中,各個元素均代表著至善至美的帝德,十二個圖案幾乎涵蓋了自然萬象的完整美學意念。
  • 天台人講故事┃張文鬱故事之「繡百官袍」
    其中一個官說,我們做件龍袍孝敬他,每個人都把名字繡在龍袍上,表示自己的忠心。文武百官都說好。唯有張文鬱心裡想,這魏忠賢驕橫跋扈,狼子野心終有一天要敗露的。再說這龍袍只有皇帝能穿,臣子穿龍袍,不是公開謀反嗎?可是自己不繡上去馬上就有殺頭危險!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所以李世民的畫像很有可能是當時明代畫師根據當時的龍袍樣子所作的。秦始皇畫像宋朝龍袍上並沒有龍紋其實在北宋的時候並沒有出現繡著龍紋的黃袍,而這種「龍紋」歷史記錄中最早出現的時期是金朝所以這種繡著龍紋的黃袍很有可能是起源於南宋,之後被金、元慢慢吸收,最後被明、清發揚光大。
  • 皇帝的龍袍髒了破損了怎麼辦?拿去洗嗎?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02就拿龍袍來說,作為皇帝的朝服,造價非常昂貴,繡著圖案非常精緻。各朝代不同,龍章圖案也不同。根據史料記載,一般都是繡著九條龍,前面後面各一條,兩肩各一條,衣襟裡面一條,膝蓋前後一共四條。至於為什麼要繡九條龍,主要是因為「九五至尊」的影響。當然了,也不是所有龍袍都是九條龍,明朝龍袍多於九條。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龍袍,上面總共繡著十二條龍。
  • 龍袍,皇帝的正裝,一般上面多少條龍
    皇帝 龍袍 龍袍,皇帝的正裝,穿上就自帶權威和BGM。 之所以叫龍袍,最講究的自然是上面的龍,那麼,龍袍上面有多少條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