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的寶寶已經要進入幼兒期,在這個階段中,寶寶要掌握三種技能,走路、說話和思考,而且寶寶從一歲以後就已經有了自主自控的需要,家長需要給寶寶購買益智玩具,但同時也不要忽略大人和孩子的互動,家長的用心對寶寶各方面的發展更有利。
一、適合這個階段孩子玩的玩具和遊戲有很多,比如說積木、海綿球、拼圖,畫畫,撕紙,翻書,摺疊等,都可以讓寶寶玩得開心又有趣。
另外由於這個時候的寶貝一般都有了行走的能力,所以推拉的玩具是他們的最愛,但是不建議給寶寶用學步車了。
1、積木。積木是這個時候的寶寶最喜歡玩的玩具之一,我兒子當時就特別喜歡,我們買的那個積木桶蓋子上,有各種不同的形狀窟窿,我兒子就特別喜歡把積木從蓋子裡往裡放,會特別有成就感,一開始可以引導孩子放圓形的,因為圓形的是最容易放的,然後慢慢的開始放正方形三角形,讓孩子接觸認識不同的形狀。
2、彩虹碗。我兒子一歲半前後最喜歡玩的玩具,而且到現在都喜歡玩,建議入一套,因為它是一套十個碗,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大小,還可以擺放羅列各種形狀。
3、疊疊樂彩虹圈,既可以認識彩虹圈大小,還可以進行排序訓練,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抓握能力,手眼協調和觸覺感知。
4、畫筆和紙。15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開始喜歡寫寫畫畫,這個時候給孩子準備一些適合他年齡的畫筆要給他,讓她自己隨便畫,千萬不要去教孩子畫什麼東西,因為畢竟寶寶要到兩歲左右才能畫得好圓形。這個時候就是讓孩子享受筆和紙胡亂塗畫的樂趣就可以了。
5、爬行。這個時期的寶寶特別喜歡爬,而爬行對孩子的各方面發育都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在保證孩子的前提下,要鼓勵孩子爬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準備安全的爬行空間。
二、雖然益智玩具能夠協助我們對寶寶進行一些早教活動,但是也不要忽略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因為15個左右月左右的寶寶,語言能力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接受性語言,也就是寶寶能聽懂的話會越來越多,這也是為孩子將來說話做準備。
1、繪本閱讀。家長可以給孩子讀繪本,告訴寶寶會畫面的內容是什麼,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讓寶寶進行回答,總之就是加強和寶寶的互動。
2、看護人多交流。平時的主要看護人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多進行一些語言交流,不要以為寶寶不會說話他就聽不懂,這個正是為寶寶語言爆發期的到來做詞彙量的準備。
3、說話的樂趣。這個時候寶寶開始學話說,但是家長不要著急糾正寶寶的話,因為兩歲以下孩子的語言不可能是規範語言,這是正常的。要讓孩子感受到說話的樂趣,寶寶越享受與人交流,他以後的語言能力就會發展得越好。
三、益智小遊戲
1、帽子戲法,拿一頂舊帽子,帽子深到能藏住物體,又能讓寶寶接觸到帽子的底部,家長往帽子裡扔積木,邊扔邊數數,或指出它的顏色或按特定的順序扔。這個小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技能和記憶力,並教授數字和語言的概念,
2、撲克牌遊戲,普通的紙牌即可,向孩子展示如何把梅花紅桃等不同種類的牌放在一起,或者是把紅色和黑色的紙牌,分別排列。這個遊戲可以教給寶寶顏色和形狀的概念。
撲克牌真的是個好東西,小了可以玩形狀顏色遊戲,再大大可以數數,再大大可以做撲克拼搭、加減運算。而且出門好攜帶,建議準備一副。
3、拋球遊戲,家長拿一個球向前拋,然後鼓勵寶寶跟著學。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寶寶的大動作能力。
4、拿4、5塊積木排火車,家長示範,排成一列火車後推掉,然後鼓勵寶寶做。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寶的精細動作。
5、拿出3種或4種顏色的積木或圖片,請寶寶說出各自的顏色,或者家長說顏色讓寶寶指認,能正確指出一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就可以。這個遊戲鍛鍊寶寶的認知能力。
【彩虹老師提醒】這個時期的寶寶進行早教,不要過度關注寶寶能學會什麼,有的家長教寶寶一看到不會就著急,完全沒有必要。心理研究表明:寶寶如果在學齡前乃至嬰幼兒時期,過早地接受了家長方法不當的教育,會對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引起情緒不安,注意力障礙,認知發展不均衡等。
家長如果關注寶寶的心智發展,就應該首先強調寶寶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然後才是教寶寶做個聰明的娃娃。
我是彩虹老師,是老師也是媽媽,歡迎關注,一起交流,共同成長。